第120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她语气温和,却掷地有声,“我本不通工匠经营之理,若非各位直言相告,只怕真要做出个尾大不掉的局来。如今既知难处,当量力而为。”
  她顿了顿,又道:“不过你们能为我掂量后果、顾念我名声,倒让我更知你们忠心。小女感念在心,定不负诸位之情。”
  此言一出,房老先生眼眶微红,重重叩首:“姑娘的恩德,我与犬子一辈子都记得。”
  屋中诸匠亦齐声附和,纷纷应诺。
  黛玉神情一松,转身走到一旁两位试甲的护院身边。这二人都是不久前进府的新丁,其中一人是上次挨了板子的路扶。黛玉随口问了路扶身子回复好了没,路扶被她一眼看去,竟不知所措,面色绯红低下了头。
  她轻轻一笑,问赵安:“这护甲……虽不能挡刀枪,但护得住不被活尸所伤,便可以了吗?”
  赵安答得毫不迟疑,仍是那冷淡语气:“比起铁板一块的义军重甲,这件穿久了还能动弹。护院若不穿,靠的是功夫和命。会冻死人的铁皮与自己的命哪个硬,是个人都会选。”
  话音一落,众人面面相觑,不知该哭还是该笑。
  黛玉愣了一下,微微掩唇,“要是那人有你这开笑话的本事,便能讨喜一些了。”
  赵安眨了眨眼,不置可否,但听主子坦然提起旧人,面上浅浅一笑。
  黛玉对众匠人正色道:“这护甲既然管用,那便先制一批给府中护卫,若往后有兵器防具新制,都可直接来荣禧堂,功劳都记你们身上。”
  第99章 金城汤池4
  黛玉最终拍板,还是决定在京中所有济民坊与京营重地中设立工坊。
  一者,是为工匠们所言“制暖避雪”之策。不断燃烧的火炉配合地龙,不仅能缓解流民夜寒之苦,也能令本就是茅屋的所建的济民坊屋顶不至积雪,大大减少济民坊里夜间值守清扫积雪的危险劳役。
  二者,经由左丘梅与府中账房三日三夜反复核算,黛玉又亲自与京兆尹周旋折冲,终于定下章程,确认此事在当前情势下,非但能行,甚至可利于贾府与民生两全。
  左丘梅说,只是好心是不够的,还要算计。
  京众十座济民坊,并非全设为铸铁之所。左丘梅所言人手不足,房老师傅与余老三所说物料紧缺,她都记在心头,几个账房将先前府里出去找来的木柴与炭合着铸铁坊的支取账目算了一天一夜。
  除去在京营与济民坊增盖三处铸铁坊外,再设一石灰窑,一陶瓷窑与一酒坊,其余便增盖炭窑。
  她这一盘算,表面是民生之举,骨子里却是极细密的盘算。
  铸铁坊与石灰窑自然是为战备工事所需,陶瓷窑与酒坊瞧着耗费巨大,却能用于交易。无论贾府粮仓还是京中义仓,都囤有大量或掺杂沙石或腐坏的废谷,虽不能食,却都可蒸馏酿制粗酒以供药用、交易或驱寒所需。
  几座炭窑,专供冶铁、暖坊、雪季所需,确保三月开春前城中济民坊的窑火不熄,百姓有炭可取。
  但是炭窑最关键的,便是能让贾府有充足的理由拓展京外的山地,甚至招募工兵。
  师景辉早已经拿到了贾府呈上来的增设工坊为济民坊和京营供暖的书函,字字有理、条分缕析,可京兆尹府迟迟不批。
  师景辉不是看不明白,正因为太明白了,才更难点头。
  “流民,不过是暂时栖身京中。闯王一朝登基,除旧布新,这些人就得如数打发回原籍。”
  他负手踱步,对随侍属官冷然道,“如今这贾府,要在济民坊设冶铁窑、酒坊、炭窑,且都是临街设立。莫说民宅紧邻烟火之地不妥,便是城中望族、士子过门,看见那一排排炉火熏天的工棚……这哪还是天子脚下?活脱脱成了一座边镇军城。”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