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3 / 3)
这话吕不韦信,但戴璇在相助的过程中会不会抢他的功劳,那就两说了。
不过对他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把这件大事做成。如果从一开始就瞻前顾后,那还不如不要做,免得浪费了大量资源还一事无成,把自己原本积累的威望都败光。
戴璇本就在官属处理政务,不多时就跟着寺人来到章台宫。相互见礼过后,她就问起大王召见有何要事?
嬴政笑道:“有一件关乎秦国国运的大事,两位相邦还需齐心协力才是。”
继而就对吕不韦使了个眼色,吕不韦会意,就把自己曾在蜀国游历,对蜀国科举制度仰慕已久的事说了,直言要身体力行,在秦国推广科举制。
“此言当真?”戴璇十分惊喜,却又有些难以置信。
吕不韦正色道:“大王面前,岂敢虚言?”
戴璇对自己的情绪掌控力极高,哪怕骤然被惊喜冲击,也很快便平复了心绪,恢复了惯有的冷静和理智。
“右相膝下有子女五六人,除长子与次女之外,余下几个年岁尚轻,都无官职在身。右相推行科举,就不怕几位小公子资质平庸,将来欲入官场而无门吗?”
这个问题很尖锐,但也很现实。
他们蜀国科举制已推行了近千年,所有人都习惯了。像他们家这种财势颇丰的,都会在很小的时候请私教,比普通人家的孩子在起步上早一步。
但也就是起步早而已。
只因天资这种东西,并不会从父母身上遗传到孩子身上,哪怕是高门子弟,考不上科举的也有大把。
戴璇觉得,吕不韦之所以毫无心理负担地说要推行科举,是根本没有见识过科举考试的残酷。
她不想做无用功,所以从一开始,就尖锐地点出吕不韦必然会在意的东西。
——你能不在意自己的生死,也能不在意子女的前程吗? ↑返回顶部↑
不过对他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把这件大事做成。如果从一开始就瞻前顾后,那还不如不要做,免得浪费了大量资源还一事无成,把自己原本积累的威望都败光。
戴璇本就在官属处理政务,不多时就跟着寺人来到章台宫。相互见礼过后,她就问起大王召见有何要事?
嬴政笑道:“有一件关乎秦国国运的大事,两位相邦还需齐心协力才是。”
继而就对吕不韦使了个眼色,吕不韦会意,就把自己曾在蜀国游历,对蜀国科举制度仰慕已久的事说了,直言要身体力行,在秦国推广科举制。
“此言当真?”戴璇十分惊喜,却又有些难以置信。
吕不韦正色道:“大王面前,岂敢虚言?”
戴璇对自己的情绪掌控力极高,哪怕骤然被惊喜冲击,也很快便平复了心绪,恢复了惯有的冷静和理智。
“右相膝下有子女五六人,除长子与次女之外,余下几个年岁尚轻,都无官职在身。右相推行科举,就不怕几位小公子资质平庸,将来欲入官场而无门吗?”
这个问题很尖锐,但也很现实。
他们蜀国科举制已推行了近千年,所有人都习惯了。像他们家这种财势颇丰的,都会在很小的时候请私教,比普通人家的孩子在起步上早一步。
但也就是起步早而已。
只因天资这种东西,并不会从父母身上遗传到孩子身上,哪怕是高门子弟,考不上科举的也有大把。
戴璇觉得,吕不韦之所以毫无心理负担地说要推行科举,是根本没有见识过科举考试的残酷。
她不想做无用功,所以从一开始,就尖锐地点出吕不韦必然会在意的东西。
——你能不在意自己的生死,也能不在意子女的前程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