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吕不韦心中暗道:这也太一针见血,太不给人留颜面了!
  但他也明白戴璇的顾虑,更明白如果自己不能打消对方的顾虑,戴璇是不会真心相助于自己的。
  他暗暗吸了口气,问道:“左相自幼在蜀国长大,对于科举制度自然比不韦更加了解。不韦斗胆相询:左相与郑上卿,参加过科举吗?”
  戴璇不知他问这些做什么,却还是点了点头,实话实说:“我与郑上卿都是自幼读书,当然是要参加科举的。只不过,我们俩都非人中之龙,入秦之前只举人功名。”
  若是她们没来中原,肯定还会继续考,也大概率会在三十岁之前考中进士。
  但因为悟空帮忙传递的一个消息,让她们的命运转了个弯。那些未知的可能,就不好拿出来说了。
  饶是如此,吕不韦也听得眼皮子乱跳:年纪轻轻就考中举人了,还说自己不是人中之龙。那我算什么?人中之虫吗?
  他在心里大大吐槽了一番,面上不动声色,诚恳道:“如左相与郑上卿这般的人物,科举之路尚且坎坷,不韦又怎敢妄想家中子弟都能考中?
  大王有鲸吞天下之志,秦国的未来,需要的是真正的有才之士。中原科举才开,难度定然比不上蜀国。若是这还考不中,趁早回家学种地、经商吧!”
  作为一个商人,吕不韦比谁都清楚,这世间之事往往都是有舍才有得。
  他的长子与长女都已经蒙荫入仕,只要不乱来,相信大王看在他为秦国鞠躬尽瘁的份上,会给他们一个前程的。
  至于剩下那三个,还有两个姬妾肚子里怀的那两个,就各凭本事吧。
  戴璇笑了,对吕不韦郑重一拜:“既然右此有此魄力,璇必舍命相陪!”
  吕不韦回礼:“都是为了大秦。”
  嬴政笑着上前,一手拉住一个,把两只手叠在了一起,欣慰道:“昔赵国廉颇蔺相如有将相之和,今我大秦亦有左右相邦之和。将相和救不了赵国,双相和却必然能将我大秦再次推向顶峰!”
  吕不韦和戴璇对视了一眼,就知道对方和自己一样,都被少年秦王的话激起了无尽的豪气。
  君臣三人又磋商了一些细节,吕不韦说自己回去之后便召集门客,起草奏书,明日一早便趁着朝会上奏。
  戴璇道:“那我也去联络相熟的官员,明日声援右相。”
  嬴政诚恳道:“辛苦两位了。”
  把两人送走之后,嬴政沉思了片刻,拿起毛笔写了些东西,让人把扶荔和哪吒请了过来。
  大约过了两刻钟,扶荔独自来了。嬴政不见哪吒,好奇地往她身后看了一眼:“老师,殷老师今日没跟您一起?”
  扶荔道:“他前些日子不是向你讨了个校尉的官吗?这两天都早出晚归的,在军营里混着呢。”
  嬴政听了也没在意,就把自己方才写的东西递给了扶荔:“老师您看,这是学生对于在中原推行科举的一点想法。”
  第204章
  扶荔仔细看了看,见嬴政并没有冒进,而是要稳扎稳打,一步一步地来,便点了点头,夸赞道:“政儿思虑很是周全,中原的情况和蜀中不同,得因地制宜,不能一概照搬。”
  蜀中是被她从部落制直接拉到了封建制,在她没定制度之前,国家的概念一片空白。
  在那种情况下,只要有人拿出一套可以顺利运行的制度,哪怕是勉强能运行的,都能被接受并很好地实行下去。
  中原则是从部落制度自然演化出了奴隶制度,虽然如今已经到了奴隶制度的末期,封建郡县制已经抬头了,但秦却还没有统一六国。
  要是一下子迈得步子太大,动了太多人的蛋糕,必然会给日后的统一之路,增加许多不必要的困难。
  因而,嬴政和吕不韦、戴璇磋商细节时,就把这种情况也考虑了进去,要把家财也算进科举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