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忍冬凌雪,双生并蒂,是为大药。"
  现在她终于明白了。
  番外二·金针引
  谷雨时节的苏州,空气里浮着柳絮与药香交织的薄雾。
  明烛蹲在后院新辟的药圃里,指尖拨弄着一株刚抽芽的忍冬。这株是从青芦绣坊的老藤上分出来的,栽到苏州竟比原株长得更盛。她余光瞥见回廊下闪过月白色的衣角——清鸢又没穿袜,裸着足踝踩在竹席上,像只偷腥的猫。
  "腿不疼了?"明烛头也不回地问。
  竹席上的脚步声顿了顿,随即响起清鸢带着笑意的声音:"周会长新教的足底针法..."她晃了晃右腿,曾经僵硬的关节现在能自如屈伸,"比金针还灵。"
  明烛转身,晨光恰好穿过忍冬藤,在清鸢月白的衣襟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她发间的珍珠银簪微微歪斜,显然是刚熬过夜。这三个月来,清鸢每夜都在绣那幅《百草春生图》,说是要赶在立夏前送给周会长做寿礼。
  "药。"明烛递过青瓷碗,里头褐色的汤药还冒着热气,"喝完去睡会儿。"
  清鸢接碗时,小指在明烛掌心轻轻一勾。这个动作让明烛想起她们刚来苏州时,清鸢连端碗都需双手捧着的模样。如今那曾经枯瘦的手腕已有了柔润的线条,握针时也不再颤抖。
  "《春生图》还差最后几针。"清鸢仰头饮尽汤药,喉结滚动间锁骨上的兰花纹身若隐若现,"周会长说...要带我们去见个人。"
  明烛正想追问,前院突然传来叩门声。小学徒气喘吁吁地跑来:"温大夫!宫里来人了!"
  她们对视一眼,同时想起三个月前陈公子提及的"宫造册"。明烛下意识去摸颈间的半枚玉兰佩,却见清鸢已经挺直腰背,竹杖点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来的是个面白无须的老者,身后跟着两个小太监,捧着鎏金托盘。
  "咱家奉太后口谕。"老太监的声音像被砂纸磨过,"听闻顾娘子的绣品能显四时变化,特来求一幅《百花朝凤》。"
  明烛看见清鸢的指尖在竹杖上收紧。太后六十寿辰在即,这单活计既是机遇也是刀山——绣好了平步青云,绣不好...
  "民女..."清鸢刚要开口,老太监突然摆手。
  "太后说了,不急。"他从小太监手里取过个锦盒,"这是西域进贡的'冰魄丝',遇光变色,最配娘子的'流光绣'。"
  锦盒打开的瞬间,明烛闻到熟悉的苦香——与《本草图谱》中记载的"雪蚕"特性一模一样。她突然明白清鸢为何连夜赶制《百草春生图》了,那根本是幅药草经络图,专为试针法用的。
  "三个月。"清鸢接过锦盒,声音比冰魄丝还凉,"需温大夫同去。"
  老太监眯眼打量明烛颈间的玉兰佩,突然笑了:"太后早听闻温大夫'以药染丝'的绝技...准了。"
  待宫人离去,清鸢的竹杖"啪"地掉在地上。明烛扶住她时,发现她后背全湿透了。
  "你早就知道?"明烛捡起竹杖,上头新刻的忍冬纹还带着木屑的清香。
  第 40 章
  清鸢从袖中取出封信笺。周会长的字迹力透纸背:"太后目疾,需借'流光绣'引药气入络。"末尾画着个小巧的穴位图,正是《百草纹》缺失的最后一部分。
  明烛的指尖发凉。她突然明白这幅《百花朝凤》的真正用途——太后的眼疾需药气熏蒸,而能锁住药气的,唯有清鸢改良后的"流光绣"。
  "三个月..."清鸢望向药圃里新栽的忍冬,"来得及。"
  接下来的日子,绣坊昼夜灯火通明。明烛改良药方,将原本用于染丝的药材蒸制成雾,清鸢则调整针法,使绣品能在熏药时精准显现穴位。她们常常熬到三更,清鸢的银针与明烛的药勺在灯下交映成辉。
  立夏前夜,《百花朝凤》终于完工。
  明烛推开绣房门时,清鸢正对着晨光检查绣品。那是一幅三尺见方的立屏,乍看只是寻常的百鸟朝凤图,但当光线变化时,凤凰的羽翼会渐次亮起,显露出底下精妙的经络图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