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1 / 3)
驿差每十日来一次。渐渐地,姜墨兰的书案抽屉里积了一摞回信。细雨的来信越来越长,字迹也渐渐有了风骨,只是总爱在边角画些花草。有次信纸折缝里夹着几粒相思子,姜墨兰取出来时,鲜红的豆子滚了满桌。
立秋那日,姜墨兰正在布庄看料子,忽听街上马蹄声急。一队官差拥着顶青呢小轿经过,领头的差役高声吆喝行人避让。
"是赵家公子去邻县相亲哩。"布庄老板娘凑过来,"听说姑娘是柳大夫家的闺女,生得可俊了。"
姜墨兰手中的绸缎滑落在地。回到医馆,她发现柳大夫正对着张烫金帖子发愣。
"赵家送来的。"柳大夫苦笑,"说是相看顺利,择日下聘。"
姜墨兰拄着拐径直回了西厢房。细雨的书信还摊在案头,最新一封里夹着片晒干的竹叶,说姨母家后山的竹子比镇上青翠。她提笔想写回信,墨汁在纸上洇开个大黑点。
三更时分,姜墨兰悄悄摸进药房,抓了把安神的合欢皮。回到房里,她翻出存钱的紫檀匣子——里头有帮人看账攒的十七两银子,还有父亲留下的二十两抚恤金。
次日天未亮,姜墨兰就雇了辆驴车去县城。她在最热闹的市口租了间小铺面,挂上"墨兰斋"的布招,专卖从江南运来的绸缎。
"姑娘腿脚不便还出来做生意?"隔壁茶肆的老板娘好奇地问。
姜墨兰正调试新打的轮椅——这是她画了图样请木匠特制的,椅轮外缘包着铁皮,扶手暗藏抽屉,靠背还能放平当榻。"腿坏了,手又没坏。"她淡淡地说。
轮椅在青石板上碾出两道浅浅的痕迹。姜墨兰白日看店,晚上记账,常常忙到宵禁才回医馆。柳家夫妇见她日渐消瘦,劝了几句也就不管了——自从细雨离家,西厢房总是静得像没人住。
第 5 章
深秋时,姜墨兰收到了细雨最短的一封信:"赵家来人相看,姨母让我弹琴。我弹错了七个音,他们还是夸好。"
信纸上有明显的水渍,将"琴"字晕开了半边。姜墨兰摩挲着那个字,想起细雨小时候最讨厌学琴,总说宁可背十张药方也不愿练半个时辰的《清心咒》。
回信时,姜墨兰在米汤里掺了少许黛粉,写出来的字对着光会泛出淡淡的青色:"若不想弹,就说手腕旧伤未愈。江南有种药膏专治此症,我托人捎来。"
她将新进的软烟罗裁下一块,裹着信笺寄出。这种绸缎轻薄如蝉翼,邻县的小姐们最是喜爱。
腊月里,墨兰斋的生意渐有起色。姜墨兰又雇了个绣娘,专门改制适合轮椅穿着的裙装——将下摆收窄,腰间加暗扣。城里几位腿脚不便的富家小姐见了,纷纷来订制。
"姜姑娘手真巧。"李员外家的三小姐坐着新制的轮椅在店门口转圈,"这椅子比轿子自在多了!"
姜墨兰笑着递过个锦囊:"扶手暗格里放了艾草,天冷时能暖手。"
年关将近,细雨的来信突然断了。连着两期驿差来,姜墨兰都没等到那封熟悉的信。她托人打听,才知赵家已正式下了聘,细雨被姨母关在闺中学绣嫁衣。
除夕夜,姜墨兰独自在西厢房守岁。窗外飘着雪,屋里炭盆烧得正旺。她翻出细雨所有的来信,按日期排好,突然发现每封信的角落都画着不同的草药——当归、相思子、合欢皮......
最后一封信画的是竹叶,背面用极淡的墨写着"当归来"三个字,不仔细看几乎以为是纸张的纹理。
姜墨兰猛地站起来,拐杖撞翻了案几。她翻出自己所有回信的草稿,发现每封都在不起眼处藏着"细雨归"三字,有时混在花押里,有时写在边角。
正月初三,驿差终于送来邻县的来信。信封上的字迹潦草不堪,全无往日的工整。姜墨兰拆开一看,里面只有半页撕破的纸,写着:"婚期定在花朝节,姨母收了聘礼。我......"
余下的部分像是被撕去了,只留下个墨点。信封底部粘着几粒鲜红的相思子,像是匆忙塞进去的。
姜墨兰连夜去了趟县城。回来时,轮椅的暗格里多了张地契——是城郊一处带竹林的宅院。
"你要搬出去?"柳大夫盯着地契,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
姜墨兰摇头:"只是投资。"她顿了顿,"细雨喜欢竹子。"
柳夫人突然红了眼眶:"墨兰,那孩子......"
"我知道。"姜墨兰截住她的话头,"我明日去趟邻县,布庄有新货要送。" ↑返回顶部↑
立秋那日,姜墨兰正在布庄看料子,忽听街上马蹄声急。一队官差拥着顶青呢小轿经过,领头的差役高声吆喝行人避让。
"是赵家公子去邻县相亲哩。"布庄老板娘凑过来,"听说姑娘是柳大夫家的闺女,生得可俊了。"
姜墨兰手中的绸缎滑落在地。回到医馆,她发现柳大夫正对着张烫金帖子发愣。
"赵家送来的。"柳大夫苦笑,"说是相看顺利,择日下聘。"
姜墨兰拄着拐径直回了西厢房。细雨的书信还摊在案头,最新一封里夹着片晒干的竹叶,说姨母家后山的竹子比镇上青翠。她提笔想写回信,墨汁在纸上洇开个大黑点。
三更时分,姜墨兰悄悄摸进药房,抓了把安神的合欢皮。回到房里,她翻出存钱的紫檀匣子——里头有帮人看账攒的十七两银子,还有父亲留下的二十两抚恤金。
次日天未亮,姜墨兰就雇了辆驴车去县城。她在最热闹的市口租了间小铺面,挂上"墨兰斋"的布招,专卖从江南运来的绸缎。
"姑娘腿脚不便还出来做生意?"隔壁茶肆的老板娘好奇地问。
姜墨兰正调试新打的轮椅——这是她画了图样请木匠特制的,椅轮外缘包着铁皮,扶手暗藏抽屉,靠背还能放平当榻。"腿坏了,手又没坏。"她淡淡地说。
轮椅在青石板上碾出两道浅浅的痕迹。姜墨兰白日看店,晚上记账,常常忙到宵禁才回医馆。柳家夫妇见她日渐消瘦,劝了几句也就不管了——自从细雨离家,西厢房总是静得像没人住。
第 5 章
深秋时,姜墨兰收到了细雨最短的一封信:"赵家来人相看,姨母让我弹琴。我弹错了七个音,他们还是夸好。"
信纸上有明显的水渍,将"琴"字晕开了半边。姜墨兰摩挲着那个字,想起细雨小时候最讨厌学琴,总说宁可背十张药方也不愿练半个时辰的《清心咒》。
回信时,姜墨兰在米汤里掺了少许黛粉,写出来的字对着光会泛出淡淡的青色:"若不想弹,就说手腕旧伤未愈。江南有种药膏专治此症,我托人捎来。"
她将新进的软烟罗裁下一块,裹着信笺寄出。这种绸缎轻薄如蝉翼,邻县的小姐们最是喜爱。
腊月里,墨兰斋的生意渐有起色。姜墨兰又雇了个绣娘,专门改制适合轮椅穿着的裙装——将下摆收窄,腰间加暗扣。城里几位腿脚不便的富家小姐见了,纷纷来订制。
"姜姑娘手真巧。"李员外家的三小姐坐着新制的轮椅在店门口转圈,"这椅子比轿子自在多了!"
姜墨兰笑着递过个锦囊:"扶手暗格里放了艾草,天冷时能暖手。"
年关将近,细雨的来信突然断了。连着两期驿差来,姜墨兰都没等到那封熟悉的信。她托人打听,才知赵家已正式下了聘,细雨被姨母关在闺中学绣嫁衣。
除夕夜,姜墨兰独自在西厢房守岁。窗外飘着雪,屋里炭盆烧得正旺。她翻出细雨所有的来信,按日期排好,突然发现每封信的角落都画着不同的草药——当归、相思子、合欢皮......
最后一封信画的是竹叶,背面用极淡的墨写着"当归来"三个字,不仔细看几乎以为是纸张的纹理。
姜墨兰猛地站起来,拐杖撞翻了案几。她翻出自己所有回信的草稿,发现每封都在不起眼处藏着"细雨归"三字,有时混在花押里,有时写在边角。
正月初三,驿差终于送来邻县的来信。信封上的字迹潦草不堪,全无往日的工整。姜墨兰拆开一看,里面只有半页撕破的纸,写着:"婚期定在花朝节,姨母收了聘礼。我......"
余下的部分像是被撕去了,只留下个墨点。信封底部粘着几粒鲜红的相思子,像是匆忙塞进去的。
姜墨兰连夜去了趟县城。回来时,轮椅的暗格里多了张地契——是城郊一处带竹林的宅院。
"你要搬出去?"柳大夫盯着地契,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
姜墨兰摇头:"只是投资。"她顿了顿,"细雨喜欢竹子。"
柳夫人突然红了眼眶:"墨兰,那孩子......"
"我知道。"姜墨兰截住她的话头,"我明日去趟邻县,布庄有新货要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