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1 / 3)
“你们是谁?”
忽然间,赵集安有些窘迫。下意识地抓了抓背上的虱子,又长又弯的指甲挠破了毒疮,脓血顺着肩胛滴滴答答地往下淌。
“我们来自京城。”
开口的是胤禛,说完,捏了捏莲心的手。她会意,走到那囚室的拐角,提防着旁人偷听。
“你是……大兴城来的大官?”
赵集安有些见识的,当过江都县三年的主簿,曾经陪着县老爷应酬过不少扬州城的官员。可若是京城来的大官,见他做什么……
胤禛扶着栅栏,将声音压得很低,“我是专为查案而来。你曾是江都县的主簿,因何下了大狱,是知道什么,还是被什么人诬陷……”
“查案?”
什么案……冤屈如此之多,又是想让他说哪一桩?
四下无人,胤禛索性将身子俯低一些。越靠近,那股子尿骚味就越浓,他却连眉头都没皱一下,“江南官员接连丧命,朝廷震动。你若是知道什么,尽可告知。”
赵集安略微愣了一下,转瞬就开始笑。老百姓活在水深火热里,朝廷不管。官府欺压良民,私相授受,朝廷也不管。死了几个官,倒是兴师动众,大张旗鼓,索性是派人来了,若是那三位枉死的官员泉下有知,真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
“你说你是朝廷派来的人,可有什么凭证?”赵集安软趴趴地靠着栅栏,蜷着腿,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人命关天。
谁能保证,这监察御史真的是监察御史,而不是陈必严那伙人专门派来套他话的?江都县已经是一块贼窝,就连这扬州城,如今都已经半湮在了污泥之中。那知情的人,死的死、抓的抓,他是唯一一个活下来的。死不可怕,可怕的是真相不能被揭露,江都县暗无天日久矣,百姓如此疾苦,何时才是个头,何时才能到头?
一念及此,不禁下意识地挪了挪屁股。这下头坐的,正是他背下来的账目明细,记录了从去年四月到六月两个月间,江都县县令贿赂各地官员和收受当地富户的银两。原账本已经被他藏在了一个极其隐秘的地方。这一份,则是要放在贴身处,等他秋后被处决了,有人收捡尸体的时候,说不定能流传出去。
“这是皇上的手谕。”
一卷烫金的明黄巾绢,螭龙游凤,从怀里掏出来,还残留着余温。
赵集安颤颤巍巍地接过来,贫贱小民,何曾得见天颜,那巾绢上写着苍劲有力的一行字,落款处,盖着玉玺印信。赵集安拿在手里,仿佛觉得有千斤重。
“草民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铁链被扯着,哗啦啦直响,赵集安涕泪横流地跪倒在地,哽咽着,最后竟是放声痛哭。堂堂七尺男儿,被逼迫至此,胤禛将他扶起,“你既然知道我身份属实,就速将冤情讲来。”
赵集安不住地点头,千言万语涌到嘴边,一时反倒不知该如何开口。
年年说皇恩浩荡,年年都是积弊如山。江南百姓盼着海清河晏,盼得心都凉了。好不容易等来了一位大官,可他真的能肃清贪官、整治污吏么……
“爷有命,小民不敢不从。”
胤禛微微颔首,问道:“那牢里的囚犯,都自称灾民,因为不愿背井离乡,才被下了大狱。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赵集安叹了口气。
“您是有所不知。江南连年大旱,地里颗粒无收,官府又加了五成的税,实在太过苛刻,后来又爆发了蝗灾,导致百姓不堪重负,大量逃往外地。那江都县县令陈必严原是带兵的出身,早已用烂了军营里头的一些陈规陋习。等到朝廷派人发抚恤金,便索性将吃空饷的一套招数用在了百姓身上。”
“你是说——虚报!”
赵集安点点头,“当地的人口都逃亡了大半,报上去的人数,和实际的人数大相径庭,县衙刚好借此机会将多出来的银子私吞。长此以往,官府尝到了好处,索性将那些不愿意走的百姓驱赶到外地,借以更多地侵吞赈灾银两。”
胤禛的脸色阴沉,半晌不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