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1 / 3)
他轻声叹息:“陛下,朝廷积弊已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如若不能力挽狂澜,就稳定朝局,为后世铺路,切记,厚积而薄发。”
“老师放心。”
沈定邦点点头:“也不必太过为难自己。”
他又拉着皇帝仔仔细细的交代了一番,生怕遗漏了什么。烛台上的蜡油堆积成山,皇帝身后的黄公公安静的换了一盏又一盏,烛火跳跃,三更梆子鼓敲响了。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他们这一场师徒情谊,是时候该散了。
一声一声的梆子鼓响彻天际,如同催命的乐符,暗室中的气氛愈发凝重。
皇帝轻笑一声,盈满眼眶的泪水却悄然滚落,他慌忙抬手拂去,举起桌上的酒杯:“朕还未饮过酒,这第一次,还是同老师一起吧。”
沈定邦也笑,透过迷蒙的雾气与皇帝碰了碰:“好,老臣便与陛下,满饮此杯!”
一口酒入喉,辛辣刺鼻,皇帝皱了皱眉,起身说道:“老师,我……”
他没有自称“朕”,他说的是我,可那声“我”却也哽住了,他平息良久,方才接道:“这便去了。”
沈定邦点点头,起身目送他离开。
他的身形还不够高大 ,可那肩头却似压着千钧之担。他对着瘦小的背影复又叩拜:“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陛下——保重!”
皇帝离去的脚步顿了顿,没再回头,步子迈的更急,逃一般的走了出去。
第41章
沈定邦回到牢房中时, 两只肥硕的耗子已经分别东倒西歪在不同的角落,一动不动。
他缓步走进牢房,远远看着早已死去多时的老鼠, 对身后的狱卒说道:“去把吴丞恩叫来。”
京都的繁华喧嚣扑面而来,熟悉的街道,熟悉的气味,却带着一种令人陌生的恐惧感,以及近乡情怯的悸动与不安。
她穿过熙攘的人群,脚步越来越快,几乎是小跑着奔向记忆中那座巍峨气派的府邸——沈府。
然而,当熟悉的街角转过去,映入眼帘的景象却让她如遭雷击, 瞬间钉在了原地。
朱漆大门紧闭, 门楣之上,两道盖着猩红官印的封条交叉贴着,像两道狰狞的伤疤,彻底封死了归家的路。
门前那对曾象征着尊荣的石狮子, 如今蒙着厚厚的灰尘,显得格外落寞。吊角上那两盏常年高悬、象征沈家显赫门楣的硕大红灯笼, 也不见了踪影, 只剩下光秃秃的挂钩在风中轻轻摇晃。
一种不祥的死寂笼罩着整座府邸,与街市的喧嚣格格不入。高门贵府前被佩刀的官兵围得水泄不通。
“不……不会的……”沈昭华喃喃自语。
就在这时, 一只枯瘦却异常有力的手死死攥住了她的手腕。
沈昭华还来不及反应,被那股力量硬生生拽进了旁边狭窄幽暗的巷子深处。
“谁?”她惊魂未定, 奋力挣扎,借着巷口透进来的微弱天光,终于看清了拽她的人。
一个头发花白、衣衫褴褛的老妇人, 脸上布满深刻的皱纹,浑浊的眼中满是惊恐和焦急。
“小……小姐?” 老妇人颤抖着声音,难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随即泪水汹涌而出,“真的是您?您怎么现在回来了啊?我的傻小姐。” 她紧紧抓着沈昭华的手臂,指甲几乎要嵌进肉里,声音压得极低,一双浑浊的老眼布满泪痕。
“李嬷嬷?”沈昭华终于认出了眼前人,这是母亲身边的老人。眼前的李嬷嬷,形容枯槁,衣衫破旧,与记忆中那个体面慈祥的老人判若两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