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而且出身很低的学生,压根就走不到出身高位的老师跟前。
  千里马甚至无法走到伯乐面前,伯乐如何能识得千里马?
  “确实很难,所以要打破常规,经过此次科举,朝廷的人手勉强应该算是够了吧?”
  李暮歌的问题,颜士玉可以马上给出答案。
  “不是很够,偏僻之地,如西北等地,依旧缺少县官,西北西南很多县官都是当地有名望的主簿等人在兼任。”
  “当地主簿兼任,岂不是成了国中小国?”
  李暮歌之前得知这个情况的时候就想说了,本来主簿等位置都是当地人,就已经够离谱了。
  李暮歌想着那些底层小吏不好搬家,而且当地人才能更好处理当地的事情,官府也没那么多安家费给他们,这种情况是不得不为之,只能如此。
  但让主簿兼任县令是想干什么?没有朝廷派过去的县令,那个地方还能算朝廷管辖范围吗?
  时间久了,全成主簿等人的一言堂了。
  “实在是没有人手,而且西北西南等地,地处偏远,环境艰苦,官员们都不愿意去,常有人会使劲浑身解数,改换他地为官。”
  李暮歌挑了挑眉,像是听到了一个好消息,她说道:“这不就是机会吗?”
  “啊?殿下是何意?”
  “那些地方,世家大族的人看不上,本地没什么世家,只有无法逃离的寒门与庶民,既如此,何不分出去,单独科举,科举之后,划分当地的官位给他们,只要他们做得好,来年述职,便可调离。”
  为避免拉帮结派造反,官员不能在家乡为官,这个更是好办,西北西南那么大一片地方,随便打乱一下就行了。
  分榜科举,这个法子其实对谁来说都比较公平。
  西北西南的教育资源差,多年来一直考不出什么成绩,单独给他们一个榜,即解决了那边人手不足的问题,也解决了当地学子长久以来的不满。
  分榜科举早有先例,明朝就干过,到了现代,同样会根据各省教育水平,出不同难度的考卷。
  颜士玉越想越觉得这个办法好,看向李暮歌的眼神像是在看掌管科举的神!
  第88章
  说完科举, 那就该说说田地了。
  土地,是所有王朝兴衰的关键。
  每一个王朝的末期,都逃不过土地兼并四个大字。
  在这个自古以来以农为本的土地上, 土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管是普通百姓, 还是世家,亦或者是皇室,对于土地的看重, 都是刻在骨子里的。
  这和科举不一样,动土地, 那绝对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哪怕只是稍微动一动,都有可能引来滔天巨浪。
  “抢夺世家土地, 其实很简单,只要世家亡了,土地必定会归回朝廷, 只是任何一次世家的动荡, 最后都会演变为整个朝廷的动荡。”
  颜士玉的奏折只写了一半,另外一半就是卡在了土地上。
  李暮歌往后翻了翻折子, 折子上其实写了很多改革土地的法子,颜士玉不是没有丝毫灵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