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2 / 3)
他这话前话后差别甚大,栾师爷心下狐疑,面上却不露声色:“大人英明,小的这就去传令。”
也不怪栾师爷疑惑,樊旭之所以背上冤假错案还能保住小命捞个六品小官,自是有他的一番本事。
不算那些明里暗里敛来的好处,就连明望镇每年囤库的米粮都被他偷偷折成了现银,只等时机成熟就能拿去打点再为他买一条后路。
樊旭不蠢,他比谁都清楚放任病症不管的后果有多严重。
可他还是选择这么做。
因为朝廷有规定,受灾地区死亡人数越多所拨赈灾金额越大。
可以说病情一再泛滥,百姓惊惶不安,全都出自他的蓄意。
至于下令封锁城门,他本有此意,只独独缺个契机。
幸亏有了这封书信,既借由简言之稳住了范成枫,又封锁住消息不惊动州府,一举两得。
纵然事情闹大传进州府,上头派人下来问责,他身为县令也不算毫无作为。
况且流水的银子花出去总有成效,要没个好靠山倚仗,他岂敢贪这种要命的钱财?
樊旭深谙有命贪没命花的道理,除了跟随他多年的心腹他谁都不信。
是以栾师爷看似得他倚重,为他四处敛财,实则这些龌蹉勾当栾师爷一概不知。
第124章
自从简言之递上那封手书,衙门里果然传出话来关闭了城门,还派遣出二三十名差役在街巷內巡视维持着秩序。
起初百姓们看到官差服制心生畏惧,鎮压还算有点效果。
可渐渐他们发现官差暗地里收受米粮店掌柜的贿赂,竟助纣为虐,要买米粮还得先交一部分税钱给官差,这就导致事态一发不可收拾的恶化了起来。
一时间鎮上的情形都不能用混乱来形容,各家哀嚎咒怨连绵不绝,不少花光钱财还管不到一家温饱的人成了最不安定因素。
买不到就偷,偷不到就抢,更有甚至豁出命去要和差役拼个你死我活,继而被收押入狱或被围堵在巷口当街痛殴。
街巷边随处可见满臉血污,衣不蔽体的百姓,那一具具瘦骨嶙峋的遗体直看得人头皮发麻。
火上浇油般,在第二阶段病变出现的第六天,鎮上迎来了惊天噩耗。
“天哪......一上午就死了七个,鎮上那么多染病的患者,看这情形,岂不是一整个镇子的人都要死绝了.....”
“天杀的狗縣官!原本早点封住城门就可以减少病症传染的,现在由着其他镇的人逃窜到明望镇,等病情扩大了再封锁城门,还有个屁用!不过是多增加病亡的人数罢了!”
“......你们别说了,当心叫那些差役听见,又打着对朝廷大不敬的罪名将你们收押了去!昨儿个赵家小子不就是跟差役起了冲突,结果没讨到公道不说,还遭人活生生打断了腿!可怜他爹死的早,老娘就这一个独苗,眼见儿子没熬过去当夜就在家里吊了颈......”
这些讓人后背生寒的话语传进耳中,终于将简言之残存的期盼消磨殆盡。
他不再寄希望于衙门,而是转头去了趟鄭家。
鄭明易显然也目睹了差役的恶行,在家急得嘴角都生出一连串燎泡来。
“不能再这么下去了!官府不管,我们总得想办法自救!言之,你来得正好,我已经和你冯叔达成共识,打算从明日起拿出一部分米粮来在城西办厂施粥!只是还缺信得过的大夫预防災疫,你可愿意来帮忙?”
简言之就是为这事来的,自然二话不说就应下:“镇上百姓众多,单是两家出力恐怕不够,还请阿爹在商行內走动走动,盡量多劝得几家掌柜共同联手。”
“这个你不用担心,宋家与我鄭家有姻亲,且我熟知亲家公的脾性,他已然同意我的決定。商行內除了你冯叔还有几个要好的掌柜,我都遣人递过信去了,现下肯出资的行当有十来家,合力的话保镇上三分之二的百姓不成问题。” ↑返回顶部↑
也不怪栾师爷疑惑,樊旭之所以背上冤假错案还能保住小命捞个六品小官,自是有他的一番本事。
不算那些明里暗里敛来的好处,就连明望镇每年囤库的米粮都被他偷偷折成了现银,只等时机成熟就能拿去打点再为他买一条后路。
樊旭不蠢,他比谁都清楚放任病症不管的后果有多严重。
可他还是选择这么做。
因为朝廷有规定,受灾地区死亡人数越多所拨赈灾金额越大。
可以说病情一再泛滥,百姓惊惶不安,全都出自他的蓄意。
至于下令封锁城门,他本有此意,只独独缺个契机。
幸亏有了这封书信,既借由简言之稳住了范成枫,又封锁住消息不惊动州府,一举两得。
纵然事情闹大传进州府,上头派人下来问责,他身为县令也不算毫无作为。
况且流水的银子花出去总有成效,要没个好靠山倚仗,他岂敢贪这种要命的钱财?
樊旭深谙有命贪没命花的道理,除了跟随他多年的心腹他谁都不信。
是以栾师爷看似得他倚重,为他四处敛财,实则这些龌蹉勾当栾师爷一概不知。
第124章
自从简言之递上那封手书,衙门里果然传出话来关闭了城门,还派遣出二三十名差役在街巷內巡视维持着秩序。
起初百姓们看到官差服制心生畏惧,鎮压还算有点效果。
可渐渐他们发现官差暗地里收受米粮店掌柜的贿赂,竟助纣为虐,要买米粮还得先交一部分税钱给官差,这就导致事态一发不可收拾的恶化了起来。
一时间鎮上的情形都不能用混乱来形容,各家哀嚎咒怨连绵不绝,不少花光钱财还管不到一家温饱的人成了最不安定因素。
买不到就偷,偷不到就抢,更有甚至豁出命去要和差役拼个你死我活,继而被收押入狱或被围堵在巷口当街痛殴。
街巷边随处可见满臉血污,衣不蔽体的百姓,那一具具瘦骨嶙峋的遗体直看得人头皮发麻。
火上浇油般,在第二阶段病变出现的第六天,鎮上迎来了惊天噩耗。
“天哪......一上午就死了七个,鎮上那么多染病的患者,看这情形,岂不是一整个镇子的人都要死绝了.....”
“天杀的狗縣官!原本早点封住城门就可以减少病症传染的,现在由着其他镇的人逃窜到明望镇,等病情扩大了再封锁城门,还有个屁用!不过是多增加病亡的人数罢了!”
“......你们别说了,当心叫那些差役听见,又打着对朝廷大不敬的罪名将你们收押了去!昨儿个赵家小子不就是跟差役起了冲突,结果没讨到公道不说,还遭人活生生打断了腿!可怜他爹死的早,老娘就这一个独苗,眼见儿子没熬过去当夜就在家里吊了颈......”
这些讓人后背生寒的话语传进耳中,终于将简言之残存的期盼消磨殆盡。
他不再寄希望于衙门,而是转头去了趟鄭家。
鄭明易显然也目睹了差役的恶行,在家急得嘴角都生出一连串燎泡来。
“不能再这么下去了!官府不管,我们总得想办法自救!言之,你来得正好,我已经和你冯叔达成共识,打算从明日起拿出一部分米粮来在城西办厂施粥!只是还缺信得过的大夫预防災疫,你可愿意来帮忙?”
简言之就是为这事来的,自然二话不说就应下:“镇上百姓众多,单是两家出力恐怕不够,还请阿爹在商行內走动走动,盡量多劝得几家掌柜共同联手。”
“这个你不用担心,宋家与我鄭家有姻亲,且我熟知亲家公的脾性,他已然同意我的決定。商行內除了你冯叔还有几个要好的掌柜,我都遣人递过信去了,现下肯出资的行当有十来家,合力的话保镇上三分之二的百姓不成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