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想这条步行道特别长,顺着地势一会儿朝上,一会儿又向下,只要有空地都摆满摊贩,空气中弥漫着各种吃食的香气,时不时就能看见在海市码头做活路的工人跑来吃东西,客流量还不错。
  但是黎源不可能一直待在海市做生意。
  就这般揣着反复心思,黎源慢慢巡着。
  突然有人热情地说道,“客官请坐请坐?”
  那商贩的摊位不错,在突出的一块空地,后面就是视野开阔的大海。
  他将一个板凳从摊位侧面的架子上取下来,摆好后用帕子擦了擦,邀请黎源坐下,黎源左右看了看,好似已经过了午饭时间,大多数人都往工作的地方走去。
  京城百姓也以两食为主,只有做活路的中午加一顿,但都不是正餐。
  难怪摊贩生意好。
  小贩是个年轻人,个子不高却眼睛明亮,一边忙碌一边笑着问,“客官想吃点什么,我家做的豆花味美新鲜,有咸甜两种口味,冷热皆有,客官要哪一种?”
  黎源面色微紧,来了,咸甜口,冷热感,世界上最难抉择的东西同时放在他面前,选咸的还是选甜的,选冷的还是选热的?
  黎源看了眼热情的小贩,你到底还让不让人选择?
  最后黎源选了咸口冷豆花。
  小贩开心地舀豆花,“客官您选的这种搭配是最少选的,不过我跟你一样也爱吃咸的冷的。”
  倒不是,九月的天气还比较炎热,现在烈日高照,虽然有树荫,黎源也吃不进去热的。
  黎源端着豆花碗跟小贩闲聊。
  原来这里所见并不是全部,小贩顺着漫长的海岸线遥遥一指,“看见那边的山脉没有,翻过去那边就是船舶司,大朝所有的船都是那里造的,据说那边的码头比这边还阔气,停的才是正经的官家船,他们进出市不走海事局,那些宝船长近五十丈,五六层楼高,一艘艘都气派得不得了。”
  应该是战船。
  两人徐徐闲聊,据小贩所说,黎源心中大部分推测都被验证。
  目前海运掌握在朝廷和世家手里,民间因为技术等原因,能去的地方不远,按小贩的说法,应该以南番为主。
  也就是后世的南洋一带。
  但朝廷船队去得更远,小贩说不清地名,也是听其他人说最远的番邦人皮肤比墨汁还黑,不过那也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大朝近二十年没有大规模远航。
  黎源:……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后世的明朝就是在后期收紧海运政策。
  明明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技术,却错失发现新大陆。
  黎源敏锐发现,大朝的野心可能不限于推动海运。
  战船果然停在船舶司,近海区域也有,一路向南,据说沿海设立军事据点,防止倭寇上岸扰民,大朝自建朝开始一直十分重视这方面,但近百年来逐渐松懈,导致南方的倭寇十分猖狂。
  小贩一脸自豪的说道,“小哥有所不知,我朝最出名的孟尝大将军已经被授命为护海大将军,据说等沿海防点建设起来,我们大朝再也不担心倭寇的骚扰。”
  “还有,南方海外有座岛屿,距离大陆不过近百海里,大将军会前往那里建立军事据点,不过以前就有,只是那里太贫瘠,我们都不爱去,若是有那里相照应,更不会担心什么倭寇。”
  黎源愣住,不会是记忆里那个什么宝岛吧!
  小贩拍手道,“想起来了,叫东番。”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