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古代,躺平开摆 第116节(2 / 4)
解瑨看出他像是有话要说,略一思索,想到什么,接着道:“若是需要,我也可以在闲暇时到族学,看看族中子弟的课业。”
“需要,自然需要!”解三叔听罢,立刻露出喜悦的笑容,目露欣慰,“哎,侄儿你也明白,咱们解家族学请来的董先生,有举人功名在身上,其实这样水平的先生,对于普通族学来说已经很是奢侈,但比起你来可就差远了——你家学渊源,年纪轻轻便蟾宫折桂,又为官多年,不说董先生比不得,连府学的先生怕是都不如你……我已经打算交代在府学就读的几个解家子弟,定会让他们认真对待,哎呀,若是有你指点,可是那群小子的福气!”
他止不住高兴,一口气说了许多话,解瑨耐心听完,微微点头,“三叔放心,我既是解家一份子,自然要为解家出力。”
解三叔喜得合不拢嘴,跟解瑨仔细商议过教书的细节,才放解瑨回了家。
……
解瑨一进门,眼前就是熟悉的一幕——
汤婵又在“欺负”解桓,也不晓得汤婵手里是个什么好东西,解桓想要,汤婵不给,抬着手让他蹦高伸手够,急得解桓小脸都快红了。
当地有习俗,送葬时女人家不好出面,汤婵正好留在家里躲懒。桓哥儿跟垚哥儿虽是男丁,但年纪太小,怕冲撞,也没有凑这个热闹。
孝期闭门谢客,也没什么娱乐,汤婵就只能逗孩子玩。
汤婵逗他就跟逗小狗似的,偏解桓不争气,对他百依百顺的奶娘丫鬟他嫌没意思,就爱跟汤婵玩闹,解瑨发现这一点之后,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见到父亲回来,解桓才不情不愿地停下,给解瑨行礼,“见过父亲。”
在汤婵这儿越久,桓哥儿是越来越不怕解瑨了。
解瑨沉默一会儿,低头看着他,“你如今已过三周岁,若按虚岁,已有五岁,该开蒙了。”
“开蒙?”
解桓还没反应过来这是什么意思,汤婵先惊了一下,“他才萝卜头一点大,就要开蒙了?”
这下解桓不高兴了,撅个嘴不满地看向汤婵,“不是萝卜头!”
汤婵暼了一眼解桓,故意道:“你还没我膝盖高呢,不是小萝卜头是什么?”
解桓憋气,大声道:“我不是萝卜!”
汤婵哄他,“好好好,那咱们桓哥儿是小土豆。”
解桓一愣,表情疑惑,“土豆是什么?”
汤婵认真地胡说八道:“土豆,那可是很厉害的东西。”
解桓哪里知道汤婵这不要脸的不怀好意,他被虚假的夸夸迷惑,总算满意,面上矜持地哼了一声。
汤婵忍笑摸摸他的脑袋,对解瑨道:“我听三婶说,族学的蒙馆只收五岁以上的小童,桓哥儿生日小,跟人家最小的也差了一岁,能行吗?”
解瑨看了看解桓,确实,解桓年纪太小,也许会给蒙馆的塾师添麻烦。
他沉吟片刻,“或者也可以不将他送到族里的蒙馆,而是另择西席。其实他这个年纪,也不求他读多少书,只是要让他尽早养成习惯。”
“唔,也好。”亲爹有规划,汤婵自然不会反对。“那你心中可有合适的人选?”
解瑨点了点头,“我这便去信询问。”
他看向还不知道即将发生什么的解桓,“请到蒙师之前,这期间就由我带着他罢。”
汤婵顺着他的视线,目光同样落在三寸丁身上,忍不住露出一点点同情——可怜的娃,快乐的童年还没开始就要结束啦!
“若是你亲自教,把两个姑娘也带上吧。”汤婵道,“如今她们重孝在身,即便县里有女学堂,也不好再出去上学,离京时我问过女学的几位先生,徽音跟佳音的功课都很不错,若是耽误了便可惜了。” ↑返回顶部↑
“需要,自然需要!”解三叔听罢,立刻露出喜悦的笑容,目露欣慰,“哎,侄儿你也明白,咱们解家族学请来的董先生,有举人功名在身上,其实这样水平的先生,对于普通族学来说已经很是奢侈,但比起你来可就差远了——你家学渊源,年纪轻轻便蟾宫折桂,又为官多年,不说董先生比不得,连府学的先生怕是都不如你……我已经打算交代在府学就读的几个解家子弟,定会让他们认真对待,哎呀,若是有你指点,可是那群小子的福气!”
他止不住高兴,一口气说了许多话,解瑨耐心听完,微微点头,“三叔放心,我既是解家一份子,自然要为解家出力。”
解三叔喜得合不拢嘴,跟解瑨仔细商议过教书的细节,才放解瑨回了家。
……
解瑨一进门,眼前就是熟悉的一幕——
汤婵又在“欺负”解桓,也不晓得汤婵手里是个什么好东西,解桓想要,汤婵不给,抬着手让他蹦高伸手够,急得解桓小脸都快红了。
当地有习俗,送葬时女人家不好出面,汤婵正好留在家里躲懒。桓哥儿跟垚哥儿虽是男丁,但年纪太小,怕冲撞,也没有凑这个热闹。
孝期闭门谢客,也没什么娱乐,汤婵就只能逗孩子玩。
汤婵逗他就跟逗小狗似的,偏解桓不争气,对他百依百顺的奶娘丫鬟他嫌没意思,就爱跟汤婵玩闹,解瑨发现这一点之后,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见到父亲回来,解桓才不情不愿地停下,给解瑨行礼,“见过父亲。”
在汤婵这儿越久,桓哥儿是越来越不怕解瑨了。
解瑨沉默一会儿,低头看着他,“你如今已过三周岁,若按虚岁,已有五岁,该开蒙了。”
“开蒙?”
解桓还没反应过来这是什么意思,汤婵先惊了一下,“他才萝卜头一点大,就要开蒙了?”
这下解桓不高兴了,撅个嘴不满地看向汤婵,“不是萝卜头!”
汤婵暼了一眼解桓,故意道:“你还没我膝盖高呢,不是小萝卜头是什么?”
解桓憋气,大声道:“我不是萝卜!”
汤婵哄他,“好好好,那咱们桓哥儿是小土豆。”
解桓一愣,表情疑惑,“土豆是什么?”
汤婵认真地胡说八道:“土豆,那可是很厉害的东西。”
解桓哪里知道汤婵这不要脸的不怀好意,他被虚假的夸夸迷惑,总算满意,面上矜持地哼了一声。
汤婵忍笑摸摸他的脑袋,对解瑨道:“我听三婶说,族学的蒙馆只收五岁以上的小童,桓哥儿生日小,跟人家最小的也差了一岁,能行吗?”
解瑨看了看解桓,确实,解桓年纪太小,也许会给蒙馆的塾师添麻烦。
他沉吟片刻,“或者也可以不将他送到族里的蒙馆,而是另择西席。其实他这个年纪,也不求他读多少书,只是要让他尽早养成习惯。”
“唔,也好。”亲爹有规划,汤婵自然不会反对。“那你心中可有合适的人选?”
解瑨点了点头,“我这便去信询问。”
他看向还不知道即将发生什么的解桓,“请到蒙师之前,这期间就由我带着他罢。”
汤婵顺着他的视线,目光同样落在三寸丁身上,忍不住露出一点点同情——可怜的娃,快乐的童年还没开始就要结束啦!
“若是你亲自教,把两个姑娘也带上吧。”汤婵道,“如今她们重孝在身,即便县里有女学堂,也不好再出去上学,离京时我问过女学的几位先生,徽音跟佳音的功课都很不错,若是耽误了便可惜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