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站起身指着跪在地上瑟瑟发抖俯首的内官,“这宫里如今漏得跟筛子一样!你们到底是怎么办事的!一个毛头小孩都能从我军眼皮底下漏走!搜寻至今杳无踪迹!你们!还要本王等到几时!”
  声若雷霆,殿中宫人齐齐跪着,噤若寒蝉。有人面色煞白,几乎连呼吸都不敢出。
  黛玉心神一紧,微微垂首,她没想自己已是谨慎,怕是殿中众人就要死于君王的无常之怒。
  片刻,黛玉才缓缓启唇,声音清婉:“民女管家,知道事欲做好,用人为先。此时宫中人手不足,自然诸事多有疏漏。待过了这个冬日,陛下广招能人,重整规制,自可使皇城上下有章可循。陛下只要做主皇城,天龙在此,必有千万人愿入宫当差。陛下若以静制动,静待顺其自然,何必此刻优劳?”
  虽是恭维,但是在理,过于浅显。
  一席话,却如一盆温水泼在狂躁烈火上。
  张才良冷冷瞥她。殿中只有黛玉一人立着,姿容明丽却镇定无惧。他忽然忆起城下施粥、运粮济民时,此女子虽体弱,却处处可为人解厄,不由心中稍缓。
  “唉……”他终于长叹一声,似乎胸中怒气散去一半。
  殿中跪伏的宫人还无人敢偷偷抬头,但心头皆暗自松了一口气。
  黛玉见机,再进一言:“民女知陛下为一人而心焦,只是斗胆以为,陛下何必与旧朝遗脉计较?陛下的天下,岂会因这等孤影而有损?倒是从前我有一事未禀,或能解陛下之忧。”
  张才良眼神陡亮,带几分狂躁逼迫:“快说!”
  黛玉与裴石曾密商:纵然他们机关算尽,沅凌仍有暴露之危。因为北静王对沅凌的身世知之甚详,甚至沅凌其实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只要一不小心,沅凌还是会暴露被人利用。
  黛玉心念急转,不如祸水东引向北静王,也能将殿宇间森森杀机转到北静王身上。
  她轻启朱唇,娓娓道来:“陛下可还记得曾许民女上钟南山伐木以济京中寒困。上山伐林前民女曾让护院清理山林活尸,偶见终南山玄极寺中有人聚集,依稀是旧日北静王的幕僚。民女曾让护院们暗自打探,确证是原在京中的北静王避居山顶,欲伺机南遁。只是他们守备森严,民女唯恐妨碍伐林百姓生计,才不敢惊动,更不敢外传。”
  北静王因弄丢了沅凌又逢冬雪,隐于终南山,避世不出。
  鹿山村的驻工每日回报山中不见山顶的人离开,而黛玉进宫三日无消息了,若要祸水东引,要尽快才是。
  黛玉添油加醋:“民女曾困惑为何突然有前朝遗孤之事,却未在京中广传。民女想许是有人见陛下登基在即,故意传信给陛下,只为扰乱新朝之事。”
  她说得轻缓,却似投下一石,激起千重浪。
  “玄极寺?北静王!”张才良在殿中来回踱步,很是兴奋,可下一瞬,他眼神一转,森冷阴诡,盯住黛玉:“你为何不早报?你心怀不轨,竟想窝藏!”
  他的质问,像一柄刀直指黛玉咽喉。
  黛玉低首,笑意浅淡,声音柔柔:“陛下冤枉我了。贾府一直在寻之人那时随义军一同进京回府,此后府中乱事纷纷,民女为此自顾不暇,哪里能顾全?”
  黛玉似不经意一叹,道:“陛下日理万机,诸事繁多,不明闺阁女子遇人不淑之苦。”
  张才良怔住,心念一转。
  想到回京之时他确实早已知道贾府宝二爷弃父母婚约另娶新妇,因此他才有机会召人进宫为女官。还有胡隆回报贾府纷乱,甚至惊动官府。如此看来,倒也说得过去。
  他神色陡然松开,随即仰天大笑,笑声轰然如雷:“哈哈哈!怪不得京畿搜遍无果,原来就在眼皮底下!既在此,便好办得很!”
  他大手一挥,喝令内侍:“去!传军中将领,立刻来见我!”
  转过头来,又向黛玉,此时他已经眉目舒展,“林姑娘在宫中这几日可好?本王还未叫公主与你相见,不如便今日,我叫公主过来见见她的老师。”
  他的笑声回荡殿宇,既带着兴奋,又夹杂狂意。殿内原本紧绷的空气暂时松散,宫人终于暗暗松气。
  唯有黛玉,此刻心底才有寒冰压顶的感觉。
  这般喜怒无常的君王,世道怕是难安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