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2 / 2)
由此,反攻计划已如推开的棋局般稳步铺开。
京兆尹府的来信中,“要求”济民坊协力修缮工事,护卫一并附上卫太尉的口信。左丘梅看完将信递上,道:“主子果然看得准,师景辉依你所料,按我们的路数走了。”
黛玉飞快扫过信面,道:“也未必,他还是改了几处,不过无伤大雅。”她又将信递给裴石,淡淡道:“师景辉对你敌意不浅,若只是嫌你言辞冲撞,他毕竟曾官至御史,不至于如此。多半是因你与曹睢交好。想来是他不喜欢曹睢,而你又是曹睢故人,故而才与你有嫌隙。曹睢是闯王身边的谋士,即便京城空虚,闯王也要带着曹睢。想来师景辉虽受信任,却要屈居其下。如今他在京营握兵掌权,对他来讲这个彰显自身的时机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只要京城守得住,他便是功高无虞。”
左秋梅微笑:“姑娘果然慧眼。”
“慧眼也要配得上好棋局。守城计得兵部郎中首肯,京营将领才会认同他的指挥。否则,他早已从谏臣变作只求自保之人,又怎能自出一套叫人信服的布防之策?”
黛玉正坐在议事厅等着点卯,今日点卯前护院和府兵便已经出门办事,点卯不过各领班回报进度而已。
她一夜没有合眼,对于身子好了大半后许久未熬夜的她来说,此刻只觉倦意如潮。
裴石进门时,正好看见黛玉打呵欠。黛玉嘴还未来得及阖口,便抬袖掩住。
裴石明明看见了,若假作不见,反倒显得刻意,遂先在离她几步远的客座坐下。
黛玉与他目光一接,他才含笑道:“你昨夜未睡,不如见过他们便回房歇一歇。我们先扰敌,他们未必立刻攻城。”
黛玉摇头:“算了,紫鹃已去泡茶,待会送来。你也是一夜未合眼,不如也来一盏?”
裴石知她劝不动,转眸望向荣禧堂外,眉间凝着心事,本就想着难题,他不自觉地揉了揉被头发弄得很痒的后颈。
黛玉支着下巴,带着几分打量的笑意看着裴石。
他头发已经长得有些长了,昨天夜里在书房被突然闯入的卜旃瞧见之后,春纤替他用一缕素丝束在颈后,留下短短一截辫子。
从前黛玉见裴石,第一印象便是身量很高,眉眼如刀,面色却是那种清正得近乎冷峻的模样。便是一开始裴石的刀常常见血,便是凭着有棱有角一脸正气的模样,也叫人难以将他与江湖草莽相提并论,反倒多了几分“除魔卫道”的气度。
她看着看着,愈发觉得,果然是王孙贵胄之后。
与宝玉完全不同,虽同样是龙眉凤目,只是锋芒更藏于骨血深处。
裴石如今五感通灵,自然察觉到背后的视线,微微侧目,语气里带着一丝不安:“怎么了?”
“没事。”黛玉唇角一弯,笑意浅浅,“我只是想,若秦家当年家业犹在,不但今日不会有胡人攻城,你也该是意气风发的京中王孙。”
同是凭军功立世,贾府享着先祖富贵早已失了锐意,宝玉是翩翩公子,府中长辈只盼他求取功名。
相比之下,秦家靠戍边立业,始终守着将门本色。便流落佛门苟活的裴石,在她昨夜知晓其身世之后,直叫人让人感到,原来那骨子里刻着的将门风骨。
只是黛玉不知,秦家便是家中女子,若不是嫁与公侯,也多是在军营中长大,找一军中将士两情相悦,一身留在关中。
若是秦家军没有消失,便是仍能戍守边境,也终有一日被朝廷更迭所累,最后折戟沉沙。
秦家的冤屈早已过去了十年之久,风云变化,世事无常。十年间,朝廷便也落得一朝二主,身为世代戍边的军侯世家也能因朝堂纷争的弃之如弊,朝廷走进末世便是定局,只怕就连金陵也未必能独善其身延续国祚。
裴石身在佛门,虽重回俗世,却也早已看破红尘,“如今天下大乱,又有哪家真能独善其身?想来也不过如你一般,苦心经营,待一切安定之后,方能得个善终。如此想来,不做王孙贵族,或许也是一桩幸事。”
黛玉想想,也缓缓点头。荣华富贵,不过烟雨浮华;人身在何处,若能问心无愧,便已是难得。
秦家军的暗卫们卸下黑衣与面具,换作各色常服,列队入议事堂,见过黛玉后,便以府兵的名义前往延兴门。
城中的济民坊也有不少壮丁应征,从皇城城门一路至城东,积雪尽数清扫,地上铺满木桩。众人如纤夫一般,将皇城的大炮一座座缓缓拖向城东与城南。贾府府兵持枪戒备,防着胡骑突入,坊民安心做工,炮台一一被架上原本应该在的地方。 ↑返回顶部↑
京兆尹府的来信中,“要求”济民坊协力修缮工事,护卫一并附上卫太尉的口信。左丘梅看完将信递上,道:“主子果然看得准,师景辉依你所料,按我们的路数走了。”
黛玉飞快扫过信面,道:“也未必,他还是改了几处,不过无伤大雅。”她又将信递给裴石,淡淡道:“师景辉对你敌意不浅,若只是嫌你言辞冲撞,他毕竟曾官至御史,不至于如此。多半是因你与曹睢交好。想来是他不喜欢曹睢,而你又是曹睢故人,故而才与你有嫌隙。曹睢是闯王身边的谋士,即便京城空虚,闯王也要带着曹睢。想来师景辉虽受信任,却要屈居其下。如今他在京营握兵掌权,对他来讲这个彰显自身的时机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只要京城守得住,他便是功高无虞。”
左秋梅微笑:“姑娘果然慧眼。”
“慧眼也要配得上好棋局。守城计得兵部郎中首肯,京营将领才会认同他的指挥。否则,他早已从谏臣变作只求自保之人,又怎能自出一套叫人信服的布防之策?”
黛玉正坐在议事厅等着点卯,今日点卯前护院和府兵便已经出门办事,点卯不过各领班回报进度而已。
她一夜没有合眼,对于身子好了大半后许久未熬夜的她来说,此刻只觉倦意如潮。
裴石进门时,正好看见黛玉打呵欠。黛玉嘴还未来得及阖口,便抬袖掩住。
裴石明明看见了,若假作不见,反倒显得刻意,遂先在离她几步远的客座坐下。
黛玉与他目光一接,他才含笑道:“你昨夜未睡,不如见过他们便回房歇一歇。我们先扰敌,他们未必立刻攻城。”
黛玉摇头:“算了,紫鹃已去泡茶,待会送来。你也是一夜未合眼,不如也来一盏?”
裴石知她劝不动,转眸望向荣禧堂外,眉间凝着心事,本就想着难题,他不自觉地揉了揉被头发弄得很痒的后颈。
黛玉支着下巴,带着几分打量的笑意看着裴石。
他头发已经长得有些长了,昨天夜里在书房被突然闯入的卜旃瞧见之后,春纤替他用一缕素丝束在颈后,留下短短一截辫子。
从前黛玉见裴石,第一印象便是身量很高,眉眼如刀,面色却是那种清正得近乎冷峻的模样。便是一开始裴石的刀常常见血,便是凭着有棱有角一脸正气的模样,也叫人难以将他与江湖草莽相提并论,反倒多了几分“除魔卫道”的气度。
她看着看着,愈发觉得,果然是王孙贵胄之后。
与宝玉完全不同,虽同样是龙眉凤目,只是锋芒更藏于骨血深处。
裴石如今五感通灵,自然察觉到背后的视线,微微侧目,语气里带着一丝不安:“怎么了?”
“没事。”黛玉唇角一弯,笑意浅浅,“我只是想,若秦家当年家业犹在,不但今日不会有胡人攻城,你也该是意气风发的京中王孙。”
同是凭军功立世,贾府享着先祖富贵早已失了锐意,宝玉是翩翩公子,府中长辈只盼他求取功名。
相比之下,秦家靠戍边立业,始终守着将门本色。便流落佛门苟活的裴石,在她昨夜知晓其身世之后,直叫人让人感到,原来那骨子里刻着的将门风骨。
只是黛玉不知,秦家便是家中女子,若不是嫁与公侯,也多是在军营中长大,找一军中将士两情相悦,一身留在关中。
若是秦家军没有消失,便是仍能戍守边境,也终有一日被朝廷更迭所累,最后折戟沉沙。
秦家的冤屈早已过去了十年之久,风云变化,世事无常。十年间,朝廷便也落得一朝二主,身为世代戍边的军侯世家也能因朝堂纷争的弃之如弊,朝廷走进末世便是定局,只怕就连金陵也未必能独善其身延续国祚。
裴石身在佛门,虽重回俗世,却也早已看破红尘,“如今天下大乱,又有哪家真能独善其身?想来也不过如你一般,苦心经营,待一切安定之后,方能得个善终。如此想来,不做王孙贵族,或许也是一桩幸事。”
黛玉想想,也缓缓点头。荣华富贵,不过烟雨浮华;人身在何处,若能问心无愧,便已是难得。
秦家军的暗卫们卸下黑衣与面具,换作各色常服,列队入议事堂,见过黛玉后,便以府兵的名义前往延兴门。
城中的济民坊也有不少壮丁应征,从皇城城门一路至城东,积雪尽数清扫,地上铺满木桩。众人如纤夫一般,将皇城的大炮一座座缓缓拖向城东与城南。贾府府兵持枪戒备,防着胡骑突入,坊民安心做工,炮台一一被架上原本应该在的地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