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可这话在裴石听来是别的意思,他没资格计较,毕竟他们俩本就是有婚事在身的。
  黛玉又问:“你们……为何总戴着那副面具?”
  裴石的目光沉静如夜色,淡淡道:“他们都是前朝落罪的将士,能隐姓埋名地活着,已是幸事。我即一起行动,便也随他们,况且我并不想让人以为我的私事是为贾府办的。”
  “既是前朝旧事了……”黛玉低低地喃了一句,“若留在府中充作护卫,或许也好。”
  她的声音很轻,像是自言自语,可她不知如今裴石不似从前,听觉极其灵敏。他唇角微微一勾:“你这是打算,将我手下的人都罩下吗?这样我确实便也只能留在府里了。”
  黛玉的心思被人猜中了,忙找了明日守城的话头,把这事藏了过去。
  谁知道她耳廓绯红,裴石看在眼里,唇边的笑意更淡,倒也不拆穿彼此这不合时宜的心思了。
  第122章 金城汤池27
  黛玉和裴石久别重逢后,两人彻夜未免。一是黛玉知道那些暗卫的身份后起心动念有所打算,二是有人献计,攻敌绕敌的行动在午夜之后便已悄然展开。
  在师景辉毫不知情的时候,黛玉已经暗中买通了李大年。四辆马车以“运送贾府家私”为名缓缓驶出京城,由裴石的暗卫一路护送。
  天寒地冻,大雪漫天,厚雪没过马蹄,行军极慢。暗卫们骑马亦难疾行,只得说稳扎稳打地前进。
  行至半路,有暗卫掀开车帘查看。车厢内死寂一片,比外头的风雪更冷。车厢泼了水,冻得如铁,里面的“货物”也被冻成了冰疙瘩一般,一动不动。
  暗卫俯身,将火折子投入炭盆,静候暗红的火苗舔上炭块。火光跳起,他便放下帘子,随队继续向城东绕行。
  原本一生都要在北境度日的暗卫们早习惯苦寒,但仍不免靠近那几辆带着炭盆的车取暖。队伍贴着城墙外缘行进,前往城南,悄无声息。
  忽然,一声野兽般的低嚎自车厢中炸开,惊得一名暗卫险些拔刀,惹来同伴低笑。那人恼羞,拍了拍车板:“急什么?待会叫你们嚎个够!”
  原计划是若在城南探到敌军,便当场弃车;谁知运气不坏,斥候回报城南空无敌踪,于是众人更加小心地向延兴门外接近。
  探明敌军在城东一处荒村驻足后,暗卫们将马车并排停好,斩断车厢外固定的死结,换成用力挣脱便能解开的活结。几人对视一眼,确定时机后,四个暗卫同时扬鞭猛抽,一下子打得受惊的马匹嘶痛着猛窜,直冲敌军方向。
  暗卫们快马紧跟着马车,保持着十丈距离。
  待逼近敌军营地,众人数箭齐发,射伤拉车的马。马匹疼得发狂,不顾深雪,带着巨大的惯力直扑向前。它们的血气与惊惧,恰好唤醒了车厢中比疯马更躁动的存在。
  马车冲进敌军驻地,攻城的胡兵自然对守军的突袭有所准备,但驻地丰富的活人气息鼓动原本被寒冷封锁的活尸,在炭火与鲜血的刺激下彻底复苏,绳索被它们撕得粉碎。
  下一瞬,扭曲的身影如潮水般涌出,扑进敌军阵中。胡兵刀快,可活尸无惧刀创,生猛咬噬,阵脚瞬乱。
  暗卫们在射出冷箭后,便早已转身回城。活尸能造成多大杀伤,黛玉定计划的时候并不在意,甚至连这些执行任务的暗卫们也并不关心。
  这本就是卜旃的计策。车马的损失无足轻重,扰乱敌军、牵制锋芒才是目的。卜旃一开始还担心宵禁无法送活尸出城的事,但李大年守城军头的位置是黛玉花钱作保的,有了利益绑定后要出城并不难。
  夜半出城的暗卫如数回归,对途中细节只字不提,唯一的闲话是:“可惜这些胡人都是北境苦寒里长的,冻不死。”
  昨夜大雪,铺天盖地。冬至,果真是真正的凛冬将至。夜晚极其漫长,便是到了卯时,雪停了,天却依旧漆黑。
  衙兵早早送来京兆尹府的信函,黛玉已在厅中等候多时。
  京兆尹府便收到了贾府送去的反攻方案,只等师景辉那边与京营将领共同讨论定夺。
  为促成此事,黛玉在与裴石闲谈时,特意将左丘梅唤回府中,只留下卫太尉与两位郎中在京营一遍又一遍陈说利害。
  首日守城颇为顺利,加之兵部郎中竭力斡旋,终使师景辉亲自赴京营与守将商议。
  师景辉毕竟是义军军师之一,如今曹睢不在,他手中握着裴石暗卫们拟定的反攻布置,叫京营众将刮目相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