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1 / 3)
黛玉仰头看了看站在身后的左丘梅,道:“我无意喧宾夺主,不过保自家宅门不失。敌从何来、事因何起,连号角是谁下令吹响都未明晰,义军群龙无首,若敌入济民坊,终将殃及贾府。”
左丘梅轻声一笑:“终究还是为贾家。”语意含揶揄。
黛玉并非慷他人之慨的人,自己辛苦攒下家业怎么可能任人宰割。
她不介意,淡淡回应:““贾府若安,则济民坊不乱,对所有人都有好处,不是吗?”
义军攻城闯宫才过去没多久,城防崩溃后流寇焚城,活尸肆虐,黛玉比左丘梅这种后面才进京的人感受更深。
此刻,最要紧的,黛玉对眼下的形势一无所知。
京中是否当真有敌袭?何处遭袭?城门可破?义军能否调动?京兆尹是否尽责?一切皆未可知。
好在如今贾府人多,尤其护卫府兵由甚。
被派出去济民坊的护卫都是稳当忠心之人,而同行的府兵自是有家人乡邻住在济民坊,往返路径熟稔,自会看护街坊、安抚民情。
现在最要紧的是搞清楚京中情况,若是京兆尹府尽忠职守,若京兆尹府尽职守,按理此刻早应有衙兵与义军分赴各坊查探,布防传令。
黛玉等了许久,在府门前等待消息婆子都还没看到一骑一卒通报,反倒是府里派出去打探消息的护院先回了。
“禀姑娘,东城门方向失守,有胡骑突入城中,初时守军尚能关门断路,但敌骑杀数人后便混入街巷,好在城门暂时守住了。”
“胡骑?”黛玉猛然站起,面色霎时一冷。
她想过流寇山匪,流民乱军,没想到竟然是北夷的胡人!
黛玉当家之前毕竟只是深闺女子,对国事知之甚少,她转身问左丘梅:“北夷进犯长安,你觉得……可能吗?”
左丘梅面沉如水,缓缓点头:“早在数年前,北境就已岌岌可危。关中大旱,边军粮草兵役供给不足,而朝堂中文臣议和、武将主战,争执不休,最后不过是打不得,战不赢。将领若不能为国守节,轻则背罪下狱,重则被君王猜疑抄家灭族,早已军心涣散。何况如今朝廷更迭,政令已经断绝一月有余,胡兵兵临城下只是早晚的事情。”
左丘梅顿了顿,叹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若非八年前秦家将通敌叛国一案被夷三族,如今北境,哪至于此?”
黛玉对他此时这饭文人气短不感兴趣,不管前事如何,朝廷昏聩,边防失守,她只知道如今便是兵临城下,整座京城的人,包括贾府和自己在内都身陷危局。
她不再多言,转身吩咐人去备马,又对左丘梅道:“还好城门关上了,城外情况不知,若只是骚扰试探,那便还好。若是胡人大举进犯,若卫府的卫公子所言不虚,还有两日闯王就班师回朝,也能解围。”
左丘梅连忙劝道:“姑娘莫急。眼下最稳妥的,是你坐镇府中。一来保贾府安危,二来这守城之事,原也应由京营与尹府操持,他们有兵有将,自然比姑娘更懂守城之事。”
黛玉已经上马,道:“先生,你替我帮大奶奶坐镇,守着贾府,还有济民坊。济民坊多是流民,稍有风声便易骚动,若是因外敌哗变,便会内乱一城。”
几个今日值守荣禧堂的护卫也已经上马,“我自知力不及将军,但至今没有京兆尹府和京营的消息,我只是去打探一二,先生不用担心。”
左丘梅急了,挡在焦骊面前,“姑娘鲁莽!打探消息自有属下代劳,你一介女儿之身,怎可以身犯险?城中进了胡骑,若是姑娘有个好歹,那可如何是好!”
黛玉嘴角勾起一抹笑,唇角带了几分揶揄,轻拨马缰避过他阻拦:“左先生你这般不放心,不如替我去拜见京兆尹?可惜你们素来不睦,恐怕人家未必肯见。”
左丘梅愣住,见她一拈马鞭,扬声而去,只留一地尘土和身后几声丫鬟们的轻笑。
左丘梅呆立片刻,面红耳赤,只恨自己一身文章气节过于倨傲,如今竟不能为主子分忧。
府衙群聚,分立于长安街两侧,贾府背靠长安街,朝廷各部府衙大多相邻。
黛玉一行快马疾行穿城而去,街上百姓多半茫然失措,有人惊惶四顾,有人探头探脑,却都不知事由几何。
京兆尹府门前静悄悄,衙兵慵懒地靠着门框,远远见黛玉一行快马奔来,还没来得及拦,护卫已先一步下马开道:“贾府当家,求见京兆尹大人!”
衙兵扫了一眼黛玉与她身后的十几个护卫,淡淡道:“等着,我去通传。” ↑返回顶部↑
左丘梅轻声一笑:“终究还是为贾家。”语意含揶揄。
黛玉并非慷他人之慨的人,自己辛苦攒下家业怎么可能任人宰割。
她不介意,淡淡回应:““贾府若安,则济民坊不乱,对所有人都有好处,不是吗?”
义军攻城闯宫才过去没多久,城防崩溃后流寇焚城,活尸肆虐,黛玉比左丘梅这种后面才进京的人感受更深。
此刻,最要紧的,黛玉对眼下的形势一无所知。
京中是否当真有敌袭?何处遭袭?城门可破?义军能否调动?京兆尹是否尽责?一切皆未可知。
好在如今贾府人多,尤其护卫府兵由甚。
被派出去济民坊的护卫都是稳当忠心之人,而同行的府兵自是有家人乡邻住在济民坊,往返路径熟稔,自会看护街坊、安抚民情。
现在最要紧的是搞清楚京中情况,若是京兆尹府尽忠职守,若京兆尹府尽职守,按理此刻早应有衙兵与义军分赴各坊查探,布防传令。
黛玉等了许久,在府门前等待消息婆子都还没看到一骑一卒通报,反倒是府里派出去打探消息的护院先回了。
“禀姑娘,东城门方向失守,有胡骑突入城中,初时守军尚能关门断路,但敌骑杀数人后便混入街巷,好在城门暂时守住了。”
“胡骑?”黛玉猛然站起,面色霎时一冷。
她想过流寇山匪,流民乱军,没想到竟然是北夷的胡人!
黛玉当家之前毕竟只是深闺女子,对国事知之甚少,她转身问左丘梅:“北夷进犯长安,你觉得……可能吗?”
左丘梅面沉如水,缓缓点头:“早在数年前,北境就已岌岌可危。关中大旱,边军粮草兵役供给不足,而朝堂中文臣议和、武将主战,争执不休,最后不过是打不得,战不赢。将领若不能为国守节,轻则背罪下狱,重则被君王猜疑抄家灭族,早已军心涣散。何况如今朝廷更迭,政令已经断绝一月有余,胡兵兵临城下只是早晚的事情。”
左丘梅顿了顿,叹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若非八年前秦家将通敌叛国一案被夷三族,如今北境,哪至于此?”
黛玉对他此时这饭文人气短不感兴趣,不管前事如何,朝廷昏聩,边防失守,她只知道如今便是兵临城下,整座京城的人,包括贾府和自己在内都身陷危局。
她不再多言,转身吩咐人去备马,又对左丘梅道:“还好城门关上了,城外情况不知,若只是骚扰试探,那便还好。若是胡人大举进犯,若卫府的卫公子所言不虚,还有两日闯王就班师回朝,也能解围。”
左丘梅连忙劝道:“姑娘莫急。眼下最稳妥的,是你坐镇府中。一来保贾府安危,二来这守城之事,原也应由京营与尹府操持,他们有兵有将,自然比姑娘更懂守城之事。”
黛玉已经上马,道:“先生,你替我帮大奶奶坐镇,守着贾府,还有济民坊。济民坊多是流民,稍有风声便易骚动,若是因外敌哗变,便会内乱一城。”
几个今日值守荣禧堂的护卫也已经上马,“我自知力不及将军,但至今没有京兆尹府和京营的消息,我只是去打探一二,先生不用担心。”
左丘梅急了,挡在焦骊面前,“姑娘鲁莽!打探消息自有属下代劳,你一介女儿之身,怎可以身犯险?城中进了胡骑,若是姑娘有个好歹,那可如何是好!”
黛玉嘴角勾起一抹笑,唇角带了几分揶揄,轻拨马缰避过他阻拦:“左先生你这般不放心,不如替我去拜见京兆尹?可惜你们素来不睦,恐怕人家未必肯见。”
左丘梅愣住,见她一拈马鞭,扬声而去,只留一地尘土和身后几声丫鬟们的轻笑。
左丘梅呆立片刻,面红耳赤,只恨自己一身文章气节过于倨傲,如今竟不能为主子分忧。
府衙群聚,分立于长安街两侧,贾府背靠长安街,朝廷各部府衙大多相邻。
黛玉一行快马疾行穿城而去,街上百姓多半茫然失措,有人惊惶四顾,有人探头探脑,却都不知事由几何。
京兆尹府门前静悄悄,衙兵慵懒地靠着门框,远远见黛玉一行快马奔来,还没来得及拦,护卫已先一步下马开道:“贾府当家,求见京兆尹大人!”
衙兵扫了一眼黛玉与她身后的十几个护卫,淡淡道:“等着,我去通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