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1 / 3)
路扶点头,将一封信捧出:“这是我家姑娘写给先生的,问您是否安好。”
裴石又是“嗯”的一声,只拆信细阅,不过片刻,便伸手:“火折子。”
“有!”路扶忙取出,揭盖吹火,送上前。
眼见那两页纸燃成灰烬,路扶心中暗叹:姑娘当真安排得妥帖,人家伸手要就有。
谁料,黛玉洋洋洒洒那两页信纸,终究只换来裴石一句:“告诉她,无需多虑,山里这些人不会影响到她的。”
路扶又想,果然如路上赵总领所说的,两人都是寡言少语的人,这差事当真好办。
今早来的路上不仅路扶与赵安问了许多有关裴石的事情,众人边走也讨论起今日府里休憩之事,言语间皆带笑意,兴致盎然。
虽说如今日子朴素,无甚享乐,但只要心还活着,人总能找到自娱自乐的方式,搞出点热闹与盼头来。
天光虽冷,贾府却难得一派和暖气象。
府中上上下下放了休沐,下人们早早动了手,前院后院忙得脚不点地,扫除不止。大厨房杀鸡宰猪,费大厨也因着能放开手脚露一手,脸上添了几分难得的笑意。
黛玉端坐于书房中,听着平儿禀报酒菜、炭火、酒坊分发细节,一一问得细致,再应下。
她今日穿得极素,只在鬓边簪了支白玉簪子。平儿还淡淡笑说:“今晚宴客,姑娘怎的不穿得热闹点?听说府里冬至开席,丰川街几位掌柜姑娘都说要来,旁的酒肆老板还送了一条腊肉,我叫人送去费大厨那做了。哦!西坊的刘嫂子还给了些干笋,说是既来吃饭,便不能空手而来。”
黛玉让雪雁去库房取几坛好酒,叫平儿嫂子明日给酒肆回赠去。
一旁湘云摸着手炉边剥蜜枣吃,闻言插嘴笑道:“你如今倒真像极了老太太,打点上下,宴请赏赐,果真威风。”
黛玉莞尔,未应。
年节气息在这一刻显得真切极了,仿佛世道太平、兵灾从不曾临过这城池,众人也不曾流离失所,刀剑相向。
湘云靠在榻上,把玩那只暖炉,心下却莫名有些出神。明明天寒地冻,贾府这般紧俏年景里竟还能开席宴客,她却总觉得,生出几分不真实感。
府门一闭,工坊休工,便只有那窑中的炉火日夜不停,除了在济民坊当差守炉的小厮,贾府的丫鬟婆子、家丁小厮、府兵护院,只要在京城的,都回了贾府。
府里的正院,正午下人们便已经用木柴堆起了篝火,在这个细雪纷纷的时候,跳动的火光叫人看了心头生暖。
后楼的丫鬟们笑着小跑进院,一传十地地要紫鹃看看她们的杰作。
黛玉、湘云、平儿,还有紫鹃一起在书房外的廊下朝府门远眺,一抹发黄的火光,在日光下并不明显,但是便是如此,也叫她们心情甚好。
义军即将班师回朝,新朝在即,而对她们的小家来说,卫若兰和宝玉还有两日便回京了,一切都朝好的方向去。
“林姐姐,”她忽而低声道,“这日子虽淡了些……但若是每日如此稳当,多好?”
黛玉微微抬眼,轻声一笑:“稳不稳当,咱们说了不算。”
她指了指天上淡淡的红月,“如今还要看天意。”
一样的光景,裴石他们在终南山上也看见了,虽只是袅袅青烟。
赵安道:“今日冬至,府里要燃一夜的篝火。”
他叉腰抱怨道:“那些丫头们想的主意,也不知姑娘怎么就答应了。府里如今堆柴很多,可别叫人以为我们府里跟先前西街那般,要起火了。”
他们却看不见裴石浅浅笑了,只听他道:“她喜欢热闹。”
赵安却觉得不是,平时主子身边除了护院和贴身丫鬟,向来都一个人。有时候她一个人在府里走马,还不让护卫陪。 ↑返回顶部↑
裴石又是“嗯”的一声,只拆信细阅,不过片刻,便伸手:“火折子。”
“有!”路扶忙取出,揭盖吹火,送上前。
眼见那两页纸燃成灰烬,路扶心中暗叹:姑娘当真安排得妥帖,人家伸手要就有。
谁料,黛玉洋洋洒洒那两页信纸,终究只换来裴石一句:“告诉她,无需多虑,山里这些人不会影响到她的。”
路扶又想,果然如路上赵总领所说的,两人都是寡言少语的人,这差事当真好办。
今早来的路上不仅路扶与赵安问了许多有关裴石的事情,众人边走也讨论起今日府里休憩之事,言语间皆带笑意,兴致盎然。
虽说如今日子朴素,无甚享乐,但只要心还活着,人总能找到自娱自乐的方式,搞出点热闹与盼头来。
天光虽冷,贾府却难得一派和暖气象。
府中上上下下放了休沐,下人们早早动了手,前院后院忙得脚不点地,扫除不止。大厨房杀鸡宰猪,费大厨也因着能放开手脚露一手,脸上添了几分难得的笑意。
黛玉端坐于书房中,听着平儿禀报酒菜、炭火、酒坊分发细节,一一问得细致,再应下。
她今日穿得极素,只在鬓边簪了支白玉簪子。平儿还淡淡笑说:“今晚宴客,姑娘怎的不穿得热闹点?听说府里冬至开席,丰川街几位掌柜姑娘都说要来,旁的酒肆老板还送了一条腊肉,我叫人送去费大厨那做了。哦!西坊的刘嫂子还给了些干笋,说是既来吃饭,便不能空手而来。”
黛玉让雪雁去库房取几坛好酒,叫平儿嫂子明日给酒肆回赠去。
一旁湘云摸着手炉边剥蜜枣吃,闻言插嘴笑道:“你如今倒真像极了老太太,打点上下,宴请赏赐,果真威风。”
黛玉莞尔,未应。
年节气息在这一刻显得真切极了,仿佛世道太平、兵灾从不曾临过这城池,众人也不曾流离失所,刀剑相向。
湘云靠在榻上,把玩那只暖炉,心下却莫名有些出神。明明天寒地冻,贾府这般紧俏年景里竟还能开席宴客,她却总觉得,生出几分不真实感。
府门一闭,工坊休工,便只有那窑中的炉火日夜不停,除了在济民坊当差守炉的小厮,贾府的丫鬟婆子、家丁小厮、府兵护院,只要在京城的,都回了贾府。
府里的正院,正午下人们便已经用木柴堆起了篝火,在这个细雪纷纷的时候,跳动的火光叫人看了心头生暖。
后楼的丫鬟们笑着小跑进院,一传十地地要紫鹃看看她们的杰作。
黛玉、湘云、平儿,还有紫鹃一起在书房外的廊下朝府门远眺,一抹发黄的火光,在日光下并不明显,但是便是如此,也叫她们心情甚好。
义军即将班师回朝,新朝在即,而对她们的小家来说,卫若兰和宝玉还有两日便回京了,一切都朝好的方向去。
“林姐姐,”她忽而低声道,“这日子虽淡了些……但若是每日如此稳当,多好?”
黛玉微微抬眼,轻声一笑:“稳不稳当,咱们说了不算。”
她指了指天上淡淡的红月,“如今还要看天意。”
一样的光景,裴石他们在终南山上也看见了,虽只是袅袅青烟。
赵安道:“今日冬至,府里要燃一夜的篝火。”
他叉腰抱怨道:“那些丫头们想的主意,也不知姑娘怎么就答应了。府里如今堆柴很多,可别叫人以为我们府里跟先前西街那般,要起火了。”
他们却看不见裴石浅浅笑了,只听他道:“她喜欢热闹。”
赵安却觉得不是,平时主子身边除了护院和贴身丫鬟,向来都一个人。有时候她一个人在府里走马,还不让护卫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