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1 / 3)
黛玉道:“既如此,那便叫小师傅也上山帮忙吧。”
房老先生一愣,眉头顿皱,忙躬身请辞道:“姑娘明鉴,犬子尚且稚嫩,若有疏漏,恐误了京中大事。”
“我看小师傅年纪也不小,房小师傅既得先生真传,又曾协助我府修建高台、制甲布防,皆有成效。您何苦低看自己儿子?”
黛玉将手撑在圈椅上,歪头斜靠着打量房小师傅,“况且,江山代有才人出,一门手艺,总需后继有人。既然他自请,何不放手一试?”
房小师傅闻言大受鼓舞,忙上前一步,郑重作揖:“多谢姑娘信重,我必不辱命,定助众人差事妥当完成。”
房老先生却气不打一处来,冷声道:“你又凑什么热闹!”转头又向黛玉拱手道:“姑娘,我房家木坊好不容易后继有人,山中凶险未明,若犬子有个万一……老朽实难承受。”
黛玉看了房小师傅一眼,缓声问道:“你父亲所虑并非无由,你可有定计?”
房小师傅神情笃定,躬身道:“此事事关京城百姓过冬,儿子岂可临阵退缩?父亲一生为工坊劳碌奔波,今日我既学有所成,自当为父分忧,为家尽责。”
他转身看向父亲,语气虽急,却满是孝敬:“孩儿自会谨慎小心,处处听从贾府护卫调度,断不会任性妄为,平安回来。”
房老先生已被气急,甩袖冷笑:“你倒是说得轻巧,山中真有活尸凶兽,你听护院的话就能安然无恙?”
黛玉这时站起身来,目光环视四座,语声朗然:“诸位听见了吗?如今便是如此。”
房老先生蓦然一震,知自己方才言多失态,不禁低头自惭。可黛玉神色如常,分毫未见嗔怪。
她目光落在眼前一众工匠与护院身上,缓缓道:“我虽为贾府主事之人,诸位中也多是我府签了契的护院工匠,自当听我调遣。但今日所行,并非寻常之差,而是攸关性命之事。”
她轻轻吸了一口气,道:“若有谁不愿涉险山行,也可明言,我自会另做安排,绝不勉强。”
厅中静默下来,众人你看我我看你,一时不知如何开口。
黛玉不动声色,语锋却微转:“但若肯前往者,增发一年月钱,无论长工契工亦不例外。若有意外,有伤者贾府管了,死者则家中父母妻子,皆由我府中赡养。”
此话一出,众人神色微动。
“主子此话当真?”
府中旧日护院,多是从前在京中便历经磨砺、见识过活尸险情的,此刻闻言面无惧色,反而精神一振。
黛玉浅笑:“我自重整府务,何曾亏待过你们?今晚我便让账房先发下赏银,只叫你们用心办差。”
有一名护院站出一步,沉声道:“主子便是不问,我们几个是定要去的。赵头他们未归,我们怎能坐视不理?只是……”
他看了看周围,“若是有人心中踌躇,怕是反叫我们碍手碍脚。”
此人所言,正点出其中症结。
贾府自公开济民后,便不断招募府中长工府兵,他们未曾经历贾府最难之时,只看着贾府如今在京中是一处可以投奔之处而来,如今叫他们以身涉险,自然多有踌躇。
一路回城中,兽尸之事众人议论纷纷,他们心中惧怕,自是人之常情。
黛玉缓步向前,扫过那些神色犹疑的面孔,语气温和:“此番动薪柴,并不只是为贾府,更是为京中百姓、为将来新朝之用。诸位大多是从济民坊来,自然心知眼下庶民生计维艰,谁不在暗中囤积物资、蓄势而动?上山抱薪皆是百姓自己,我们能做的不过是护他们一二。如今你们若对此心怀畏惧,反倒会成府中勇猛之人累赘。”
毕竟有的人愿搏得富贵险中求,而有的人更在意生死。
“我并非叫诸位轻生赴死。正因这路途凶险,才需安排周密,更需身边之人皆是信得过、靠得住的,才能保众人平安。”
黛玉便是这般心思感性之人,她做不到像王夫人那般苛责忠心,也无能力像凤姐那样强势利诱,探春那般敏智善辩,她唯有以诚意抚慰人心。
“你们一路进京,为我贾府的护卫、济民坊的工匠,我怎会不知你们前日今时之辛苦?你们苟活至今,若非事关紧要,如何敢让你们涉险?” ↑返回顶部↑
房老先生一愣,眉头顿皱,忙躬身请辞道:“姑娘明鉴,犬子尚且稚嫩,若有疏漏,恐误了京中大事。”
“我看小师傅年纪也不小,房小师傅既得先生真传,又曾协助我府修建高台、制甲布防,皆有成效。您何苦低看自己儿子?”
黛玉将手撑在圈椅上,歪头斜靠着打量房小师傅,“况且,江山代有才人出,一门手艺,总需后继有人。既然他自请,何不放手一试?”
房小师傅闻言大受鼓舞,忙上前一步,郑重作揖:“多谢姑娘信重,我必不辱命,定助众人差事妥当完成。”
房老先生却气不打一处来,冷声道:“你又凑什么热闹!”转头又向黛玉拱手道:“姑娘,我房家木坊好不容易后继有人,山中凶险未明,若犬子有个万一……老朽实难承受。”
黛玉看了房小师傅一眼,缓声问道:“你父亲所虑并非无由,你可有定计?”
房小师傅神情笃定,躬身道:“此事事关京城百姓过冬,儿子岂可临阵退缩?父亲一生为工坊劳碌奔波,今日我既学有所成,自当为父分忧,为家尽责。”
他转身看向父亲,语气虽急,却满是孝敬:“孩儿自会谨慎小心,处处听从贾府护卫调度,断不会任性妄为,平安回来。”
房老先生已被气急,甩袖冷笑:“你倒是说得轻巧,山中真有活尸凶兽,你听护院的话就能安然无恙?”
黛玉这时站起身来,目光环视四座,语声朗然:“诸位听见了吗?如今便是如此。”
房老先生蓦然一震,知自己方才言多失态,不禁低头自惭。可黛玉神色如常,分毫未见嗔怪。
她目光落在眼前一众工匠与护院身上,缓缓道:“我虽为贾府主事之人,诸位中也多是我府签了契的护院工匠,自当听我调遣。但今日所行,并非寻常之差,而是攸关性命之事。”
她轻轻吸了一口气,道:“若有谁不愿涉险山行,也可明言,我自会另做安排,绝不勉强。”
厅中静默下来,众人你看我我看你,一时不知如何开口。
黛玉不动声色,语锋却微转:“但若肯前往者,增发一年月钱,无论长工契工亦不例外。若有意外,有伤者贾府管了,死者则家中父母妻子,皆由我府中赡养。”
此话一出,众人神色微动。
“主子此话当真?”
府中旧日护院,多是从前在京中便历经磨砺、见识过活尸险情的,此刻闻言面无惧色,反而精神一振。
黛玉浅笑:“我自重整府务,何曾亏待过你们?今晚我便让账房先发下赏银,只叫你们用心办差。”
有一名护院站出一步,沉声道:“主子便是不问,我们几个是定要去的。赵头他们未归,我们怎能坐视不理?只是……”
他看了看周围,“若是有人心中踌躇,怕是反叫我们碍手碍脚。”
此人所言,正点出其中症结。
贾府自公开济民后,便不断招募府中长工府兵,他们未曾经历贾府最难之时,只看着贾府如今在京中是一处可以投奔之处而来,如今叫他们以身涉险,自然多有踌躇。
一路回城中,兽尸之事众人议论纷纷,他们心中惧怕,自是人之常情。
黛玉缓步向前,扫过那些神色犹疑的面孔,语气温和:“此番动薪柴,并不只是为贾府,更是为京中百姓、为将来新朝之用。诸位大多是从济民坊来,自然心知眼下庶民生计维艰,谁不在暗中囤积物资、蓄势而动?上山抱薪皆是百姓自己,我们能做的不过是护他们一二。如今你们若对此心怀畏惧,反倒会成府中勇猛之人累赘。”
毕竟有的人愿搏得富贵险中求,而有的人更在意生死。
“我并非叫诸位轻生赴死。正因这路途凶险,才需安排周密,更需身边之人皆是信得过、靠得住的,才能保众人平安。”
黛玉便是这般心思感性之人,她做不到像王夫人那般苛责忠心,也无能力像凤姐那样强势利诱,探春那般敏智善辩,她唯有以诚意抚慰人心。
“你们一路进京,为我贾府的护卫、济民坊的工匠,我怎会不知你们前日今时之辛苦?你们苟活至今,若非事关紧要,如何敢让你们涉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