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2 / 3)
她说得既情理兼顾,又未强人所难,令人不觉便陷入思量。
“你们或许听过,我林某昔年初掌中馈之时,不过弱质女流,却能独力守住贾府门户。那时我尚且能一力支撑,如今时局将稳,新朝将立,岂不更应当趁势一搏?”
这番话说到此处,厅中不再静默无声,众人神情逐渐凝肃,隐约已有几人攥紧了拳头。
黛玉上前一步,语气更沉:“你们大可借此天地翻转、百业重起时,借贾府、借我所能,应运而起。”
她眸光如炬,一字一句道:“你们若真不愿,也可留下,府中必不相逼,另安差遣。但切记‘覆巢之下无完卵’,若不迎难而上,明日雪深薪尽,祸起京畿,谁又能独善其身?”
此言如钟鸣堂内,令人心头一震。不少人低头沉思,已暗暗点头。
片刻后,那名最先站出的老护院一拳捶在胸口,大声道:“姑娘说得句句在理!便是姑娘不说,我们也定会跟着姑娘一起,这活尸去哪里不是杀,这回还能多攒些银子!我去!”
另一名年纪轻些的匠人也紧随其后:“再怎么说,这事是为京中义举,咱们总不能只顾自己逃命。能跟着姑娘立一功,哪怕拼一把也值了!”
“我也去!”“我也上山!”
这些匠人护院,不管是未曾弃贾府而留下的,还是后面因贾府声名待遇而来的,身上无不有些忠义气节。呼声一波接着一波,原本垂首不语者也纷纷激昂而起,换了面孔。
厅中瞬时热血沸腾,斗志昂扬,宛若点燃的旌旗猎猎迎风。
平儿如今管着济民坊,自然与黛玉站在一起。她跟着凤姐多年,惯了管家的雷霆手段。
平儿看着眼前群情激昂,忍不住笑道:“姑娘,方才您便不担心这些下人贪生怕死?”
黛玉并没有回头看她,而是看着面前的护院和工匠们重整旗鼓。
“平儿嫂子,你可还记得几月前我们在后宅,为下人不肯守家护院纷纷离散而忧思成疾之事?”
平儿会意点头,回想往昔光景。那时贾府初败,众人拿三搬四、居下讪上样子,今日却是焕然一新。
她说话声音极轻,几乎只平儿一人听见:“下人也是人,易地而处,眼见毫无指望,他们为何非要身当矢石?今日他们肯听我一言出山,不是因为我是主子,而是他们知道,贾府正蒸蒸日上,我以真心相待,从不使人白白送命。”
平儿在府外常听外人夸耀议论黛玉之能,所说姑娘过往十中无三分真,心中早知是府中先生故意为之,便不甚在意。
如今看来姑娘今日之所以能执掌这贾府,令满府人心悦诚服,不只是依仗赵安、左先生,更因她自己负重于前,不避其难。
现在看来,便是外面如何夸大,都不及半分。
想来昔日家败,她举荐黛玉作为新妇管家,何尝不是逃避这些下人的一颗富贵心,两只富贵眼,要她一个通房扶正的主子面对捧高踩低的下人,她终是打退堂鼓了。
姑娘心思灵巧,如何会不知道府中积弊已久,不知自己这般心思呢?
但她终究还是在贾府吵架后,应下了管家之事。
平儿愣在原地,半晌未语。
最终,房家父子亦决定听从黛玉建议,房小师傅随队上山。新进府不久的护院们,也多半随府中老人一同前往。
而黛玉等了许久的荀勇也终于回来,只是被拒在宵禁之外。
第108章 金城汤池13
刚到戌时,便有家丁急急进南院。
那家丁满头是汗,一脚跨入院中,便朝紫鹃一拱手:“姑娘,前去接应的兄弟回来说,荀队长和一众护院已至南城门,但因宵禁遭守军拒绝,不得入内。”
紫鹃一惊,忙到南院耳房,此时院中护院们散去,只留下工匠们在耳房与黛玉定下从山上运送木柴进城的运输队计策。 ↑返回顶部↑
“你们或许听过,我林某昔年初掌中馈之时,不过弱质女流,却能独力守住贾府门户。那时我尚且能一力支撑,如今时局将稳,新朝将立,岂不更应当趁势一搏?”
这番话说到此处,厅中不再静默无声,众人神情逐渐凝肃,隐约已有几人攥紧了拳头。
黛玉上前一步,语气更沉:“你们大可借此天地翻转、百业重起时,借贾府、借我所能,应运而起。”
她眸光如炬,一字一句道:“你们若真不愿,也可留下,府中必不相逼,另安差遣。但切记‘覆巢之下无完卵’,若不迎难而上,明日雪深薪尽,祸起京畿,谁又能独善其身?”
此言如钟鸣堂内,令人心头一震。不少人低头沉思,已暗暗点头。
片刻后,那名最先站出的老护院一拳捶在胸口,大声道:“姑娘说得句句在理!便是姑娘不说,我们也定会跟着姑娘一起,这活尸去哪里不是杀,这回还能多攒些银子!我去!”
另一名年纪轻些的匠人也紧随其后:“再怎么说,这事是为京中义举,咱们总不能只顾自己逃命。能跟着姑娘立一功,哪怕拼一把也值了!”
“我也去!”“我也上山!”
这些匠人护院,不管是未曾弃贾府而留下的,还是后面因贾府声名待遇而来的,身上无不有些忠义气节。呼声一波接着一波,原本垂首不语者也纷纷激昂而起,换了面孔。
厅中瞬时热血沸腾,斗志昂扬,宛若点燃的旌旗猎猎迎风。
平儿如今管着济民坊,自然与黛玉站在一起。她跟着凤姐多年,惯了管家的雷霆手段。
平儿看着眼前群情激昂,忍不住笑道:“姑娘,方才您便不担心这些下人贪生怕死?”
黛玉并没有回头看她,而是看着面前的护院和工匠们重整旗鼓。
“平儿嫂子,你可还记得几月前我们在后宅,为下人不肯守家护院纷纷离散而忧思成疾之事?”
平儿会意点头,回想往昔光景。那时贾府初败,众人拿三搬四、居下讪上样子,今日却是焕然一新。
她说话声音极轻,几乎只平儿一人听见:“下人也是人,易地而处,眼见毫无指望,他们为何非要身当矢石?今日他们肯听我一言出山,不是因为我是主子,而是他们知道,贾府正蒸蒸日上,我以真心相待,从不使人白白送命。”
平儿在府外常听外人夸耀议论黛玉之能,所说姑娘过往十中无三分真,心中早知是府中先生故意为之,便不甚在意。
如今看来姑娘今日之所以能执掌这贾府,令满府人心悦诚服,不只是依仗赵安、左先生,更因她自己负重于前,不避其难。
现在看来,便是外面如何夸大,都不及半分。
想来昔日家败,她举荐黛玉作为新妇管家,何尝不是逃避这些下人的一颗富贵心,两只富贵眼,要她一个通房扶正的主子面对捧高踩低的下人,她终是打退堂鼓了。
姑娘心思灵巧,如何会不知道府中积弊已久,不知自己这般心思呢?
但她终究还是在贾府吵架后,应下了管家之事。
平儿愣在原地,半晌未语。
最终,房家父子亦决定听从黛玉建议,房小师傅随队上山。新进府不久的护院们,也多半随府中老人一同前往。
而黛玉等了许久的荀勇也终于回来,只是被拒在宵禁之外。
第108章 金城汤池13
刚到戌时,便有家丁急急进南院。
那家丁满头是汗,一脚跨入院中,便朝紫鹃一拱手:“姑娘,前去接应的兄弟回来说,荀队长和一众护院已至南城门,但因宵禁遭守军拒绝,不得入内。”
紫鹃一惊,忙到南院耳房,此时院中护院们散去,只留下工匠们在耳房与黛玉定下从山上运送木柴进城的运输队计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