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2 / 2)
她脸色微变,心头浮现出当初修私巷石墙那回,园子里婆子们大吵,黛玉竟连夜召她到书房盘问细节。自那后,凡园中之事,黛玉日日都要她面陈细目,以备次日点卯时训话。
今日济民坊之事亦复如此,黛玉对工坊点卯、管事婆子的言行皆要过问分明。若是将全府庄子交到她手里,那往后岂不是都要处处被她盘问?
正想着,黛玉语气却愈发殷切:“我最信得过大奶奶。只是眼下庄子未必只缺庄头,农户流散,佃契混乱,春耕要种何物、招多少户人家、工食用度、账本往来,件件都急需打理。大奶奶素来心细,我是打心底放心。”
她眼神灼灼看着李纨,满是期待:“只是初时怕是要多跑跑庄子,大奶奶若觉吃力,尽可交给我调派的人手处置。护院与总管我都替大奶奶安排着,庄上若有不服从者,尽可请护卫出面。大奶奶只需统筹主意便好。以大奶奶之能,定能将庄子重新规整好。”
李纨一下子才醒过来,她曾是园子里最是清楚她说话那些个弯弯绕绕的,如今黛玉殚精竭虑多了,也鲜少说那些个小性的玩笑话,倒叫李纨以为她改了。
可黛玉便是黛玉,没变过。
李纨一下子想通了,庄子是贾府命脉,可若她这一口应下,恐怕日后别说盯着兰哥儿功课,她自己怕也得整日奔波、操心不断。
与其跟庄子上那些个庄头农户斗智,反正不管宝玉回不回来,这庄子不管经营得如何,只要贾府有产业,定是有她与兰哥儿的一份,自己何必费那心神多管闲事?
李纨一面听着黛玉软语相劝,一面却忍不住笑出声来。她伸手指了指黛玉,看的却是平儿,状似嗔怪道:“平儿,你瞧她,这最是难啃的骨头,她偏就要往我碗里丢,分明是算计我来了。”
黛玉也笑,一副“我不过实话实说”的模样,眼神却是安安静静地看着她,不催不逼,一切尽让对方自择。
李纨却摇了摇头,缓缓收起笑意:“我可不接这茬。如今外头的世道哪是从前?这十几处庄子分散在京外各县,一来一回多是日夜奔波,我又不是个能骑快马、握账册的,实在没那本事。况且,田亩账、徭役银、农户人丁,哪一项不是细细碎碎要过明白的?我怕是应付不来。我若去了庄子,兰哥儿谁来照应?虽说他如今大了,可到底正值关键年纪,再有两三年也要说亲了,我这当娘的怎能事事落了空?”
她拒绝得理由充分,说完抬手摊开掌心,“哎……徐元直在隆中为刘玄德荐诸葛,我今日倒不妨也学他一遭,替当家的荐一人。”
说罢,眼中意味深长:“平儿,从前跟着琏二奶奶打理荣府多年,什么样的庄头没见过?如今统管着京中济民坊,她才是最合适之人。”
平儿一怔,连忙起身谦让:“大奶奶这话太抬举我了,我不过是帮着姑娘分担些杂事,哪敢接这般重任。”
李纨却不容她推辞,语气里带着几分半真半假的调侃:“你能给老爷举荐颦儿当家,今儿你若不接,倒叫我这‘徐元直’荐得没面子了。”
事已至此,黛玉自然乐见其成,便说道:“大奶奶说得极是。前儿济民坊初设,若不是平儿嫂子稳住了管事婆子,眼下也未必能顺利运转。如今庄子方才回收,正是用人之际,嫂子既有旧经验,又知如今府中根底,说到底现在平儿嫂子的身份也是府中正紧奶奶,大奶奶你既觉得好,那便交给平儿嫂子吧。”
她说得诚恳,语气却依旧云淡风轻,既没有强人所难,也没有显出操控之意,恰恰是一副“有人推举、顺水推舟”的模样。
反正大奶奶你说好,我也觉得好,众望所归罢了。
————
日夜不息的炉火在京中烧得热烈,带来温暖的同时,也快烧空了贾府积攒的柴薪。不过几日,木柴的消耗便已远超预期。
赵安等人不过两日便探路归来,自南门出发,沿山道往西南而上,不必至半山腰,便能望见成片的秃树立于白茫茫的大地中。
“树干粗壮,根系稳固,山上积雪及膝,若来年雪化,应该溪流丰沛,只怕草木茂盛更胜往昔。”赵安低声禀道。 ↑返回顶部↑
今日济民坊之事亦复如此,黛玉对工坊点卯、管事婆子的言行皆要过问分明。若是将全府庄子交到她手里,那往后岂不是都要处处被她盘问?
正想着,黛玉语气却愈发殷切:“我最信得过大奶奶。只是眼下庄子未必只缺庄头,农户流散,佃契混乱,春耕要种何物、招多少户人家、工食用度、账本往来,件件都急需打理。大奶奶素来心细,我是打心底放心。”
她眼神灼灼看着李纨,满是期待:“只是初时怕是要多跑跑庄子,大奶奶若觉吃力,尽可交给我调派的人手处置。护院与总管我都替大奶奶安排着,庄上若有不服从者,尽可请护卫出面。大奶奶只需统筹主意便好。以大奶奶之能,定能将庄子重新规整好。”
李纨一下子才醒过来,她曾是园子里最是清楚她说话那些个弯弯绕绕的,如今黛玉殚精竭虑多了,也鲜少说那些个小性的玩笑话,倒叫李纨以为她改了。
可黛玉便是黛玉,没变过。
李纨一下子想通了,庄子是贾府命脉,可若她这一口应下,恐怕日后别说盯着兰哥儿功课,她自己怕也得整日奔波、操心不断。
与其跟庄子上那些个庄头农户斗智,反正不管宝玉回不回来,这庄子不管经营得如何,只要贾府有产业,定是有她与兰哥儿的一份,自己何必费那心神多管闲事?
李纨一面听着黛玉软语相劝,一面却忍不住笑出声来。她伸手指了指黛玉,看的却是平儿,状似嗔怪道:“平儿,你瞧她,这最是难啃的骨头,她偏就要往我碗里丢,分明是算计我来了。”
黛玉也笑,一副“我不过实话实说”的模样,眼神却是安安静静地看着她,不催不逼,一切尽让对方自择。
李纨却摇了摇头,缓缓收起笑意:“我可不接这茬。如今外头的世道哪是从前?这十几处庄子分散在京外各县,一来一回多是日夜奔波,我又不是个能骑快马、握账册的,实在没那本事。况且,田亩账、徭役银、农户人丁,哪一项不是细细碎碎要过明白的?我怕是应付不来。我若去了庄子,兰哥儿谁来照应?虽说他如今大了,可到底正值关键年纪,再有两三年也要说亲了,我这当娘的怎能事事落了空?”
她拒绝得理由充分,说完抬手摊开掌心,“哎……徐元直在隆中为刘玄德荐诸葛,我今日倒不妨也学他一遭,替当家的荐一人。”
说罢,眼中意味深长:“平儿,从前跟着琏二奶奶打理荣府多年,什么样的庄头没见过?如今统管着京中济民坊,她才是最合适之人。”
平儿一怔,连忙起身谦让:“大奶奶这话太抬举我了,我不过是帮着姑娘分担些杂事,哪敢接这般重任。”
李纨却不容她推辞,语气里带着几分半真半假的调侃:“你能给老爷举荐颦儿当家,今儿你若不接,倒叫我这‘徐元直’荐得没面子了。”
事已至此,黛玉自然乐见其成,便说道:“大奶奶说得极是。前儿济民坊初设,若不是平儿嫂子稳住了管事婆子,眼下也未必能顺利运转。如今庄子方才回收,正是用人之际,嫂子既有旧经验,又知如今府中根底,说到底现在平儿嫂子的身份也是府中正紧奶奶,大奶奶你既觉得好,那便交给平儿嫂子吧。”
她说得诚恳,语气却依旧云淡风轻,既没有强人所难,也没有显出操控之意,恰恰是一副“有人推举、顺水推舟”的模样。
反正大奶奶你说好,我也觉得好,众望所归罢了。
————
日夜不息的炉火在京中烧得热烈,带来温暖的同时,也快烧空了贾府积攒的柴薪。不过几日,木柴的消耗便已远超预期。
赵安等人不过两日便探路归来,自南门出发,沿山道往西南而上,不必至半山腰,便能望见成片的秃树立于白茫茫的大地中。
“树干粗壮,根系稳固,山上积雪及膝,若来年雪化,应该溪流丰沛,只怕草木茂盛更胜往昔。”赵安低声禀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