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3 / 3)
中原七国与蜀国正好相反,是以右为尊。吕不韦是子楚的老臣,戴璇是嬴政做太子时的忠实拥趸。秦王政以吕不韦为右相,也是安抚朝中老臣
。
至于国玺,则是按照旧例,由太后赵姬保管。
对此,华阳太后与夏太后都有不满,却又都没提出异议。比起对方,她们更乐意赵太后保管国玺。
秦国立国多年,自有一套可行的运转体系。哪怕新王年少,整个朝堂仍旧有条不紊。
嬴政也不着急,每日里按部就班地听政读书、练武强身。
他还接受扶荔的建议,找来诸子百家的门人给他讲学,目的是为了了解百家学说,有好的就用,不好的就置之不理。
这一点,倒是与自称“杂家”的吕不韦不谋而合,稍微消解了吕不韦身为权臣对新王的警惕。
作为权臣,他最害怕的就是国君与自己的政治理念不合。子楚对他言听计从,是他渴求的明主。
但对于秦王政,他只知道对方天资聪颖,在朝中人脉颇广,其他的知之甚少。
如今知晓嬴政并不倾向于百家中的任何一家,而是像自己一样,都觉得该兼收并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他悬着的心顿时就放了下来。
更直观的表现,就是他在朝堂上不管面对嬴政还是戴璇,都少了几分尖锐,恢复了从前的圆滑平和。
一开始嬴政还觉得奇怪,但当吕不韦向他表明,想要召集诸子百家的学子,编纂一部百科全书时,嬴政就全明白了。
——右相呀右相,原来你才反应过来呀!
其实嬴政做太子时,就已经了解到吕不韦的政治主张,当时他就觉得和自家老师的挺像的。
这也是为什么吕不韦态度改变时,他一时没反应过来。
——两人的信息差交错了。 ↑返回顶部↑
。
至于国玺,则是按照旧例,由太后赵姬保管。
对此,华阳太后与夏太后都有不满,却又都没提出异议。比起对方,她们更乐意赵太后保管国玺。
秦国立国多年,自有一套可行的运转体系。哪怕新王年少,整个朝堂仍旧有条不紊。
嬴政也不着急,每日里按部就班地听政读书、练武强身。
他还接受扶荔的建议,找来诸子百家的门人给他讲学,目的是为了了解百家学说,有好的就用,不好的就置之不理。
这一点,倒是与自称“杂家”的吕不韦不谋而合,稍微消解了吕不韦身为权臣对新王的警惕。
作为权臣,他最害怕的就是国君与自己的政治理念不合。子楚对他言听计从,是他渴求的明主。
但对于秦王政,他只知道对方天资聪颖,在朝中人脉颇广,其他的知之甚少。
如今知晓嬴政并不倾向于百家中的任何一家,而是像自己一样,都觉得该兼收并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他悬着的心顿时就放了下来。
更直观的表现,就是他在朝堂上不管面对嬴政还是戴璇,都少了几分尖锐,恢复了从前的圆滑平和。
一开始嬴政还觉得奇怪,但当吕不韦向他表明,想要召集诸子百家的学子,编纂一部百科全书时,嬴政就全明白了。
——右相呀右相,原来你才反应过来呀!
其实嬴政做太子时,就已经了解到吕不韦的政治主张,当时他就觉得和自家老师的挺像的。
这也是为什么吕不韦态度改变时,他一时没反应过来。
——两人的信息差交错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