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曹操的神色很是意味深长:“明远实乃刚直之士。”
  顾至实在不知道自己刚直在哪,大约是他曾经的我行我素,给了曹操一种近乎菌子吃多了的错觉。
  “明远不必担忧,谏议大夫仅在谏议之时才需面见天子,并非时时见面。”
  像是看出了他的顾虑,曹操意有所指地劝解,
  “何况,谏议大夫不止你一人。另一个谏议大夫的直谏之言已经足够天子应对,明远耐心等候便是。”
  另一个谏议大夫?
  望着曹操“孤知道你一定懂”的眼神,顾至想起自己很久以前在郭嘉面前说过的戏言,不由露出古怪之色:
  “祢衡?”
  曹操端着陶碗饮了一口井水,将旁边的一卷竹简递给顾至。
  顾至打开一看,略过竹简上端正而遒劲的字迹,径直看向落款。
  落款是孔融。
  隐隐的预感终于成了真,顾至查看竹简上的文字,一眼扫到“平原祢衡……淑质贞亮,英才卓跞[1]”,果然是《荐祢衡表》。
  “既然祢衡‘目所一见,辄诵于口[1]’,有过目不忘、过耳不忘的本领,正适合担任谏议大夫一职,为陛下效劳。任职诏书已送到祢衡的住所,且被接下,大约过两日,他便能出现在天子身侧。”
  想来定是郭嘉把他当日的随口之言说给了曹操听,而曹操竟然行动力十足,真的将祢衡塞到刘协身旁。
  “可我听闻祢衡此人并无出仕之心,还对主公出言不逊……”
  怪了,祢衡不是看不上曹操吗?或者说,除了孔融与杨修,祢衡几乎看不上任何人,怎么会答应曹操的任职?
  “召祢衡入朝为官的是天子,与孤何干?”
  曹操说得气壮理直,甚至有几分扬眉吐气之意。
  他这段时间领教了祢衡的厉害,正是头痛的时候,顾至对郭嘉说的那句戏言恰到好处地带来灵感,为他分了忧。
  “既然托孔融写了荐书,想来这个祢衡就算再自傲,也有着出仕之心。”
  一个怀才不遇、想当官却低不下头颅的年轻士人,面对开局就是比八百石,可以对着皇帝直谏,批判群臣、针砭时弊的中央官职,如何能不动心?
  “主公想让我做什么?”
  顾至忽然冷不丁地询问。
  他丝毫没有被祢衡这件事带歪了思路。祢衡成为谏议大夫与他成为谏议大夫是两回事,曹操让他担任谏议大夫,一定有他的目的,可不是找他去看祢衡与刘协的好戏。
  见顾至径直点破,曹操亦收了轻忽的神色:
  “明远以为,天子如何?”
  类似的问题,曹操曾经问过,即便是又一次回答,顾至也不会给自己留下任何口舌之患:
  “天子,那就是天子,极具天子的威仪。”
  曹操忽然叹了口气,摸着陶杯上粗糙的纹路,似有几分真诚,又有几分喟叹地道:
  “我很想知道,明远你究竟想要得到什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