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1 / 3)
待得绣工穿针引线,将绣品完工入库时节,亦是经了层层查验,千真万确盖了红戳,那绣品当真是光鲜照人的。
及至装上那大渊国货船前,库房众人皆拍着胸脯赌咒发誓,道是瞧得真切,那绣面上绝无如今这等杂色。
陈金荣几个熬得两眼通红,心火直烧肝肺,偏生半点症结也寻不出。
这厢沈蕙娘见得此状,明面依了陈金荣言语,只在绣坊中盯着那同心绣的活计,并不插手清查之事。
然则暗地里,她却早将心思活络开了,专趁着歇晌、放工时节,揣些茶点,寻那绣坊、染坊、库房几处,瞧着老实本分、口风紧实的工人,温声细语地攀谈。
如此这般,零碎敲打,倒真教她访出些门道来。
原来绣庄从前的绣品,皆在大周国中往来,装了船时,只经由州县间河湖运去。
这番将绣品运往大渊国,不独是头回接了番邦客单,也是头回走东边海上运输。
沈蕙娘自忖道:往日淡水中往来,端的无碍,现下往海上过时,却生风波,莫非是那咸水作怪?
沈蕙娘也不声张,先往染坊中支取了些绣线,再使了下人,往外头买得些粗海盐回来。
眼见万事俱备,晚夕趁着众人下工了,便在染坊中寻间僻静屋子,着手试验。
她先取了两碗水来。其中一碗化了海盐,成了好大一碗咸水,余下一碗仍是清水。
又取些绣线来,各往两碗中浸了,只瞧那绣线色彩可曾变化。
过得小半个时辰,端见那咸水已然变色。将绣线取出一瞧,果然已褪色了,触去时还将指上留了残色。
再瞧那清水中绣线,却是半点变化也无。
原来这晕色之事,果是海上盐汽所致。
翌日,沈蕙娘将绣坊活计安排停当,打听得陈金荣在染坊,迳来寻她。
入了染坊,只见陈金荣正同两工工头一处议事。
沈蕙娘上前见了礼,将昨日试验之事告诉了一遍,只道:这绣线既是遇盐褪色,如今再要往海上交货时,这染色一序,少不得要寻个新方子应对才好。
一语未了,陈金荣登时将脸沉下,把两道眉拧了,眼中寒光直定在沈蕙娘面上,瓮声瓮气道:沈管事好大口气!这染色的法子,乃是我恩师周娘子耗尽心血所创,倘或有甚纰漏,岂能在绣庄中使来一二十年?
端见她胸膛起伏,显是动了真气。
她身旁那染工工头苏良,生得矮胖敦实,这时也忙不迭上前,满面堆下笑道:沈管事年纪轻,心思活泛些,也是有的。只是这方子,乃是我绣庄独一份的法宝。染出的绣线,端的光鲜亮眼,丝质柔顺,不知替绣庄挣了多少家业。旁人想仿还仿不来,怎的我们自家便要先丢开了?
绣工工头孙秀君也接过话茬来,兀自疑道:沈管事那碗中咸水的勾当,说来也巧,可究竟当得几分真?那海水盐汽,当真便能教好端端的绣品晕色么?
沈蕙娘眼观鼻,鼻观心,见这三人同气连枝,正是铁板一块,晓得此事还须从长计议,当下也不争嘴,径自转回绣坊去了。
转眼便到掌灯时分。
沈蕙娘日间错开陈金荣几人,往染坊取了几罐染料,又与染工问明了方子。
现下转回府中,便往书房案上将染料一字排开,又取纸笔来,将所需原料一一列明,一样一样比对。
且说这明月绣庄所用染料,旁的原料皆是寻常花草,倒不稀奇,唯有一种唤作云贝膏的,是绣庄独创。
这云贝膏须取越州河中的霞云贝、金云贝、飞云贝各一只,将壳都磨了粉,按着定数掺水调和,以作固色之用。
沈蕙娘提笔将这云贝膏上画了圈儿,想着明日往工坊寻几个靠得住的,一同再做些试验。 ↑返回顶部↑
及至装上那大渊国货船前,库房众人皆拍着胸脯赌咒发誓,道是瞧得真切,那绣面上绝无如今这等杂色。
陈金荣几个熬得两眼通红,心火直烧肝肺,偏生半点症结也寻不出。
这厢沈蕙娘见得此状,明面依了陈金荣言语,只在绣坊中盯着那同心绣的活计,并不插手清查之事。
然则暗地里,她却早将心思活络开了,专趁着歇晌、放工时节,揣些茶点,寻那绣坊、染坊、库房几处,瞧着老实本分、口风紧实的工人,温声细语地攀谈。
如此这般,零碎敲打,倒真教她访出些门道来。
原来绣庄从前的绣品,皆在大周国中往来,装了船时,只经由州县间河湖运去。
这番将绣品运往大渊国,不独是头回接了番邦客单,也是头回走东边海上运输。
沈蕙娘自忖道:往日淡水中往来,端的无碍,现下往海上过时,却生风波,莫非是那咸水作怪?
沈蕙娘也不声张,先往染坊中支取了些绣线,再使了下人,往外头买得些粗海盐回来。
眼见万事俱备,晚夕趁着众人下工了,便在染坊中寻间僻静屋子,着手试验。
她先取了两碗水来。其中一碗化了海盐,成了好大一碗咸水,余下一碗仍是清水。
又取些绣线来,各往两碗中浸了,只瞧那绣线色彩可曾变化。
过得小半个时辰,端见那咸水已然变色。将绣线取出一瞧,果然已褪色了,触去时还将指上留了残色。
再瞧那清水中绣线,却是半点变化也无。
原来这晕色之事,果是海上盐汽所致。
翌日,沈蕙娘将绣坊活计安排停当,打听得陈金荣在染坊,迳来寻她。
入了染坊,只见陈金荣正同两工工头一处议事。
沈蕙娘上前见了礼,将昨日试验之事告诉了一遍,只道:这绣线既是遇盐褪色,如今再要往海上交货时,这染色一序,少不得要寻个新方子应对才好。
一语未了,陈金荣登时将脸沉下,把两道眉拧了,眼中寒光直定在沈蕙娘面上,瓮声瓮气道:沈管事好大口气!这染色的法子,乃是我恩师周娘子耗尽心血所创,倘或有甚纰漏,岂能在绣庄中使来一二十年?
端见她胸膛起伏,显是动了真气。
她身旁那染工工头苏良,生得矮胖敦实,这时也忙不迭上前,满面堆下笑道:沈管事年纪轻,心思活泛些,也是有的。只是这方子,乃是我绣庄独一份的法宝。染出的绣线,端的光鲜亮眼,丝质柔顺,不知替绣庄挣了多少家业。旁人想仿还仿不来,怎的我们自家便要先丢开了?
绣工工头孙秀君也接过话茬来,兀自疑道:沈管事那碗中咸水的勾当,说来也巧,可究竟当得几分真?那海水盐汽,当真便能教好端端的绣品晕色么?
沈蕙娘眼观鼻,鼻观心,见这三人同气连枝,正是铁板一块,晓得此事还须从长计议,当下也不争嘴,径自转回绣坊去了。
转眼便到掌灯时分。
沈蕙娘日间错开陈金荣几人,往染坊取了几罐染料,又与染工问明了方子。
现下转回府中,便往书房案上将染料一字排开,又取纸笔来,将所需原料一一列明,一样一样比对。
且说这明月绣庄所用染料,旁的原料皆是寻常花草,倒不稀奇,唯有一种唤作云贝膏的,是绣庄独创。
这云贝膏须取越州河中的霞云贝、金云贝、飞云贝各一只,将壳都磨了粉,按着定数掺水调和,以作固色之用。
沈蕙娘提笔将这云贝膏上画了圈儿,想着明日往工坊寻几个靠得住的,一同再做些试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