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陈芳洲心想:晴姑娘若扮上,必然也很美,但我只想让她穿给我一人欣赏。
  “你脑子里的妄想能不能停歇片刻!”
  晴雯恼恨地瞪了他一眼,见陈芳洲两手握拳猛敲脑袋,一副后悔不迭的样子,又想起黛玉的嘱托,少不得按捺情绪,收敛脾气。
  转而问他道:“我瞧对面的优婆塞、优婆夷也是盛装,却又不同打扮,这里头可有什么讲头?”
  陈芳洲见她给了台阶,忙道:“佛经有云:当以何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你瞧佛和菩萨的塑像是不同的,佛像是出家相,菩萨大多是在家相。
  菩萨为了方便接引众生,摄受众生学佛向道,才以在家相与众生共事。所以优婆塞、优婆夷都是在家人的打扮。
  滇南王是郡王,按经教上所言,以王者身得度者,菩萨就现王者身而为说法,因此他穿的是郡王冠服。
  而林姑娘这身璎珞遍体的菩萨打扮,是庄严法身之譬喻,即戒璎珞、三昧璎珞、智慧璎珞、陀罗尼璎珞。便是以戒律、禅定、智慧、陀罗尼来庄严法身之意,学行菩萨道,就做菩萨打扮。
  汉地的菩萨造像多为慈悲相,取好善喜舍之意。而西番的菩萨塑像,既有寂静相,也有忿怒相,狰狞嗔恚相是取其镇压魔障之意。
  因此西番护法呈勇父、勇母男女二相。善男会作武士装扮,头戴狐皮帽,身穿氆氇长袍,腰别长刀,佩挂护身符,展现出勇父护法的威严。
  而西番信女则会梳上珠璎顶髻,穿上本族的节日盛装,身穿华贵的绸袍,腰系宝石镶嵌的丝穗带,手带臂钏、腕钏和海螺镯,以此展现勇母护法的慈悲。”
  晴雯静静地听着,频频点头,感慨于陈芳洲的博学。想她身为一国之相,学识有限,除茜香国政外,还有许多不解之事,若非陛下包容宽宥,只怕百司早将她轰下台了。
  眼下有陈芳洲这个学养深厚的智囊在身边,也能增长不少见识,又何必将人推远呢?
  艳阳高照之时,辩经大会正式开始,广场人上人山人海,观者如云。
  首辅大臣林海为四部弟子掣签,选取辩经的形式。他用金箸在宝瓶中一搅,拈出一根来,当场宣布道:“僧众,立宗辩,限一题。俗众,对辩,各限五题。”
  陈芳洲又主动为晴雯解说道:“立宗辩论,是一人提出观点,另一人提问,互相诘难,相当于一种对佛学理论的研讨,胜负结果其实双方自明,最后由林阁老公布胜负。
  而对辩,是一方问另一方答,不许反问,直至提不出问题,或有人答不出,即见胜败。”
  在双方八人沟通之中,决定在僧尼立宗辩时,使用梵语。善男对辩时,使用西番语,信女对辩时,使用汉语,以示公平。因为拈出的限题十分少,僧俗二众可以在一天内,完成辩论。
  辩经第一场开始。
  站在北面的是考取了拉然巴格西头衔的扎巴桑杰,他气宇轩昂手持念珠,神态祥和。
  其身后有一排绛衣番僧,吹响了铜钦长号,低沉的声音仿佛从地心传来,直入云霄,震撼人心。
  而南面的是手持锡杖的汉僧神瑛,他双眸微垂,面色沉凝。
  因他初来乍到,滇南百姓对神瑛之名一无所知,难免质疑声起。
  观看辩经的观众席位,除了作为评判的林阁老当居首席,其他百姓是论布施多寡来分前后的。
  就连参加辩经的僧尼及善男信女,也不得不遵守这个规矩,否则观看辩经的秩序不好维护,就会生乱。
  黛玉也是有备而来,为自己、观慧尼师、秦可卿、晴雯、苏丽尔的名义,各布施了十车琉璃珠供佛。
  朗达王子对辩经不感兴趣,甘心在家里逗孩子玩,故而没来。陈芳洲则充作通译,为林阁老服务。
  琉璃,是供佛七宝之一,有同化之德,摄化众生之意。相传虚空的颜色,就是由须弥山南方之琉璃宝所映现的。
  而茜香国的龙旗上,也有琉璃珠的标徽。代表着茜香国的两样珍宝,琉璃玉和珍珠球。所以在有些古文献中,茜香国又名琉球。
  五十车琉璃珠被人陆续抬了上来,如果一颗颗摆出来,足够绕叶榆城七匝了。众人见琉璃珠绀青含赤,莹彻有光,如天人髻珠内外映照,无不叹为观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