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2 / 2)
明烛解开布包,里面是块素帕,上面绣着两株并蒂的忍冬花。与当年不同的是,这次花蕊处用金线绣着完整的"明烛"二字,针脚细密整齐。
"这次没绣歪。"清鸢的声音带着笑意。阳光照在她脸上,睫毛投下的阴影里再也找不到青黑,只有一片温柔的金色。
明烛的眼泪落在帕子上。她突然俯身,嘴唇轻轻碰了碰清鸢的额头。清鸢的耳尖瞬间红透,手指攥紧了被角,却没有躲开。
"东厢房..."明烛的声音有些哽咽,"明天就正式开张吧。"
清鸢点头,从床头取出乌木匣子。《百花谱》与金针并排放在一起,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院外传来周会长教导妇人们染丝的声音,还有孩童追逐嬉闹的欢笑。
"明烛。"清鸢突然唤她,"我的腿..."她尝试着屈膝,动作虽然缓慢却已经比昨日灵活,"...好像能多走两步了。"
明烛蹲下来,手指轻轻按在她的足三里穴上。那里的皮肤还留着金针刺过的小红点,像几颗细小的朱砂痣。
"慢慢来。"她轻声说,"我们有的是时间。"
清鸢的竹杖靠在墙边,顶端缠着的青碧色丝带在风中轻轻摇曳。前院传来挂匾额的声响,"青芦绣坊"四个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像是刚刚破土的新芽,又像是历经风雨后终于绽放的花。
立夏这日,青芦绣坊的门槛险些被踏破。
明烛天不亮就起身,将新染的月白色丝绦系在门楣上。晨露沾湿了她的袖口,药香混着染缸里茜草的气息,在初夏的风里酿成独特的味道。她回头时,看见清鸢倚在门框边——珍珠银簪,月白衫子,右腿虽仍倚着竹杖,但已能独自站立许久。
"周会长说午时到。"清鸢的指尖摩挲着袖口金针,那是赢回鎏金针囊后新添的习惯,"还带了苏州绣庄的人。"
明烛点头,手指无意识地卷着丝绦。三日前,清鸢用改良后的"百草流光"技法绣完《本草全图》,周会长对着阳光细看时,竟当场落了泪——那些药草在光线下会随角度变换形态,当归抽芽,忍冬开花,仿佛真有生命在丝线间流淌。
"腿还疼么?"明烛突然问。她看见清鸢换站姿时微微蹙眉,那是金针疗法后的常见反应。
清鸢摇头,发间银簪晃出一弧光:"比昨日又好些。"她忽然伸手,摘去明烛鬓角沾的茜草屑,"染缸该添新汁了。"
这个动作让明烛耳根发烫。自从比试那日她情急之下吻了清鸢的额头,两人之间便多了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气氛。像初春溪面将化未化的冰,看似平静,底下却有暖流暗涌。
第一批客人涌入院门时,清鸢正坐在特制的高脚绣凳上演示劈丝。她的右腿平放在软垫上,银针穿梭如飞,青碧色丝线在阳光下渐渐化作半透明的叶脉。
"这便是'百草流光'?"苏州绣庄的管事瞪大眼睛,"当真不用换线?"
清鸢笑而不答,只将绣绷转向阳光。众人顿时哗然——那青碧色的忍冬藤竟在光下绽出细小的金色花苞,与《本草图谱》中记载的开花形态分毫不差。
明烛在药柜前包着安神香囊,目光却忍不住往绣架那边飘。清鸢今日将长发半挽,露出颈后那片月牙形的疤。那是她六岁时被继母用炭火烫的,如今在阳光下淡得几乎看不见,像抹浅色的釉。
"温大夫这香囊..."李婶的大嗓门突然响起,"用的可是药染丝?"
明烛低头,发现自己手里的香囊不知何时用了清鸢新染的丝线。月白色的底子上,她用青金双线绣了株并蒂莲——与当年清鸢在《山海经》扉页画的那朵一模一样。
"是..."她刚开口,前院突然骚动起来。一个穿官服的身影跨进门来,腰间玉佩叮当,竟是县丞亲临。
"本官特来道贺。"县丞捋着胡须,目光却直往绣架那边瞟,"陈绣造递了折子,说青芦绣坊的技法该录入宫造册..."
清鸢的竹杖轻轻敲了下地面。明烛立刻挪步挡在她前面:"大人明鉴,民女等不过是小本经营。"
"哎,温大夫过谦了。"县丞笑着展开一卷绢轴,"朝廷特许青芦绣坊为苏绣分支,年供二十方药草绣品入宫。"他压低声音,"陈公子...咳,陈绣造自愿让出鎏金针囊为凭。"
明烛接过绢轴时,发现清鸢的指尖在微微发抖。她悄悄勾住那人的小指,触到一层薄茧——是常年握针磨出来的。清鸢反手与她十指相扣,力道大得惊人。 ↑返回顶部↑
"这次没绣歪。"清鸢的声音带着笑意。阳光照在她脸上,睫毛投下的阴影里再也找不到青黑,只有一片温柔的金色。
明烛的眼泪落在帕子上。她突然俯身,嘴唇轻轻碰了碰清鸢的额头。清鸢的耳尖瞬间红透,手指攥紧了被角,却没有躲开。
"东厢房..."明烛的声音有些哽咽,"明天就正式开张吧。"
清鸢点头,从床头取出乌木匣子。《百花谱》与金针并排放在一起,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院外传来周会长教导妇人们染丝的声音,还有孩童追逐嬉闹的欢笑。
"明烛。"清鸢突然唤她,"我的腿..."她尝试着屈膝,动作虽然缓慢却已经比昨日灵活,"...好像能多走两步了。"
明烛蹲下来,手指轻轻按在她的足三里穴上。那里的皮肤还留着金针刺过的小红点,像几颗细小的朱砂痣。
"慢慢来。"她轻声说,"我们有的是时间。"
清鸢的竹杖靠在墙边,顶端缠着的青碧色丝带在风中轻轻摇曳。前院传来挂匾额的声响,"青芦绣坊"四个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像是刚刚破土的新芽,又像是历经风雨后终于绽放的花。
立夏这日,青芦绣坊的门槛险些被踏破。
明烛天不亮就起身,将新染的月白色丝绦系在门楣上。晨露沾湿了她的袖口,药香混着染缸里茜草的气息,在初夏的风里酿成独特的味道。她回头时,看见清鸢倚在门框边——珍珠银簪,月白衫子,右腿虽仍倚着竹杖,但已能独自站立许久。
"周会长说午时到。"清鸢的指尖摩挲着袖口金针,那是赢回鎏金针囊后新添的习惯,"还带了苏州绣庄的人。"
明烛点头,手指无意识地卷着丝绦。三日前,清鸢用改良后的"百草流光"技法绣完《本草全图》,周会长对着阳光细看时,竟当场落了泪——那些药草在光线下会随角度变换形态,当归抽芽,忍冬开花,仿佛真有生命在丝线间流淌。
"腿还疼么?"明烛突然问。她看见清鸢换站姿时微微蹙眉,那是金针疗法后的常见反应。
清鸢摇头,发间银簪晃出一弧光:"比昨日又好些。"她忽然伸手,摘去明烛鬓角沾的茜草屑,"染缸该添新汁了。"
这个动作让明烛耳根发烫。自从比试那日她情急之下吻了清鸢的额头,两人之间便多了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气氛。像初春溪面将化未化的冰,看似平静,底下却有暖流暗涌。
第一批客人涌入院门时,清鸢正坐在特制的高脚绣凳上演示劈丝。她的右腿平放在软垫上,银针穿梭如飞,青碧色丝线在阳光下渐渐化作半透明的叶脉。
"这便是'百草流光'?"苏州绣庄的管事瞪大眼睛,"当真不用换线?"
清鸢笑而不答,只将绣绷转向阳光。众人顿时哗然——那青碧色的忍冬藤竟在光下绽出细小的金色花苞,与《本草图谱》中记载的开花形态分毫不差。
明烛在药柜前包着安神香囊,目光却忍不住往绣架那边飘。清鸢今日将长发半挽,露出颈后那片月牙形的疤。那是她六岁时被继母用炭火烫的,如今在阳光下淡得几乎看不见,像抹浅色的釉。
"温大夫这香囊..."李婶的大嗓门突然响起,"用的可是药染丝?"
明烛低头,发现自己手里的香囊不知何时用了清鸢新染的丝线。月白色的底子上,她用青金双线绣了株并蒂莲——与当年清鸢在《山海经》扉页画的那朵一模一样。
"是..."她刚开口,前院突然骚动起来。一个穿官服的身影跨进门来,腰间玉佩叮当,竟是县丞亲临。
"本官特来道贺。"县丞捋着胡须,目光却直往绣架那边瞟,"陈绣造递了折子,说青芦绣坊的技法该录入宫造册..."
清鸢的竹杖轻轻敲了下地面。明烛立刻挪步挡在她前面:"大人明鉴,民女等不过是小本经营。"
"哎,温大夫过谦了。"县丞笑着展开一卷绢轴,"朝廷特许青芦绣坊为苏绣分支,年供二十方药草绣品入宫。"他压低声音,"陈公子...咳,陈绣造自愿让出鎏金针囊为凭。"
明烛接过绢轴时,发现清鸢的指尖在微微发抖。她悄悄勾住那人的小指,触到一层薄茧——是常年握针磨出来的。清鸢反手与她十指相扣,力道大得惊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