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3 / 3)
雨水节气这天,医馆门前挤满了人。
姜墨兰的白发用木簪松松挽着,轮椅停在青石台阶前。细雨拄着拐杖站在她身旁,当年清脆的铜铃铛如今已暗哑,却仍固执地系在腕间。
"师父,时辰到了。"已是太医院院判的承梅捧着朱砂盒走来。
五十年前的正月十八,是她们初见的日子。姜墨兰颤抖的手指蘸了朱砂,在青石板上画下第五十道圆弧。细雨接过朱砂,在旁边添了片柳叶纹样——这是她们成婚那年约定的记号。
"姜掌柜,柳大夫!"街坊们抬着礼箱过来,"您二位看看这个!"
箱中是五十盏琉璃梅灯,每盏灯罩上都用金粉写着名字。承梅轻声解释:"这是师父们救治过的第五十批病患凑钱制的,每个名字都是..."
姜墨兰的指尖停在"小满"二字上。那个瘸腿的小学徒,如今已是工部侍郎,正在南方治水未能赶来。细雨突然指着另一个名字:"阿芷!"
果然,角落里写着"林芷"——那个曾经打翻药罐的小学徒,后来成为太医院第一位女院使,去年刚过世。
灯笼一盏盏挂起,将医馆照得通明。姜墨兰转动轮椅来到药柜前,取出本泛黄的《本草纲目》。书页间夹着张药方,上面稚嫩的笔迹将"当归"写成"当回"。
"承梅。"她唤来曾徒孙,"看看这个。"
小姑娘接过药方,突然扑哧一笑:"师祖,我把'归'字写反了..."
细雨拄着拐杖过来,铜铃铛轻轻一响:"你细雨师祖当年..."话未说完,承梅已经笑着接道:"知道知道,把《千金方》抄成《千金万方》嘛!"
满堂哄笑中,姜墨兰注意到细雨悄悄揉了揉膝盖。这些年她的风湿愈发严重,却总不肯让人搀扶。姜墨兰推着轮椅过去,不动声色地递过热敷包。
"阿姐..."细雨趁人不备,将脸贴在她手背上蹭了蹭,"我不疼。"
暮色四合时,念柳带着女儿来拜见师祖。五岁的小姑娘在抓周礼上径直爬向轮椅模型,引得众人惊呼。姜墨兰取出早已备好的木匣,里面是她毕生设计的图纸。
"愿这世间..."她轻抚小姑娘的发顶,"再无残缺。" ↑返回顶部↑
姜墨兰的白发用木簪松松挽着,轮椅停在青石台阶前。细雨拄着拐杖站在她身旁,当年清脆的铜铃铛如今已暗哑,却仍固执地系在腕间。
"师父,时辰到了。"已是太医院院判的承梅捧着朱砂盒走来。
五十年前的正月十八,是她们初见的日子。姜墨兰颤抖的手指蘸了朱砂,在青石板上画下第五十道圆弧。细雨接过朱砂,在旁边添了片柳叶纹样——这是她们成婚那年约定的记号。
"姜掌柜,柳大夫!"街坊们抬着礼箱过来,"您二位看看这个!"
箱中是五十盏琉璃梅灯,每盏灯罩上都用金粉写着名字。承梅轻声解释:"这是师父们救治过的第五十批病患凑钱制的,每个名字都是..."
姜墨兰的指尖停在"小满"二字上。那个瘸腿的小学徒,如今已是工部侍郎,正在南方治水未能赶来。细雨突然指着另一个名字:"阿芷!"
果然,角落里写着"林芷"——那个曾经打翻药罐的小学徒,后来成为太医院第一位女院使,去年刚过世。
灯笼一盏盏挂起,将医馆照得通明。姜墨兰转动轮椅来到药柜前,取出本泛黄的《本草纲目》。书页间夹着张药方,上面稚嫩的笔迹将"当归"写成"当回"。
"承梅。"她唤来曾徒孙,"看看这个。"
小姑娘接过药方,突然扑哧一笑:"师祖,我把'归'字写反了..."
细雨拄着拐杖过来,铜铃铛轻轻一响:"你细雨师祖当年..."话未说完,承梅已经笑着接道:"知道知道,把《千金方》抄成《千金万方》嘛!"
满堂哄笑中,姜墨兰注意到细雨悄悄揉了揉膝盖。这些年她的风湿愈发严重,却总不肯让人搀扶。姜墨兰推着轮椅过去,不动声色地递过热敷包。
"阿姐..."细雨趁人不备,将脸贴在她手背上蹭了蹭,"我不疼。"
暮色四合时,念柳带着女儿来拜见师祖。五岁的小姑娘在抓周礼上径直爬向轮椅模型,引得众人惊呼。姜墨兰取出早已备好的木匣,里面是她毕生设计的图纸。
"愿这世间..."她轻抚小姑娘的发顶,"再无残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