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柳大夫好福气。"卖豆腐的张婶笑着搭话,"两个闺女这么能干。"
  柳大夫轻咳一声,转身进了内堂。细雨冲姜墨兰眨眨眼,从袖中掏出个油纸包:"福满楼的桂花糕,最后一包被我抢到了。"
  姜墨兰接过糕点,指尖碰到细雨掌心的薄茧——是常年捣药磨出来的。小丫头的手再不是当年那般细嫩,却让她觉得更温暖。
  午后,医馆来了位特殊病患。姜墨兰正在账房核对药材单,忽听前堂传来争执声。
  "小娘子看什么诊?"粗犷的男声带着不耐,"我腿疼!"
  她推着轮椅出去,看见个络腮胡大汉正拍桌子,细雨站在诊台后,脸色发白却挺直腰板:"这位大哥,令堂的消渴症是我治的,您腿上的疽疮我......"
  "少废话!"大汉打断她,"叫柳大夫来!"
  姜墨兰的轮椅无声滑到诊台旁:"这位兄台,令堂的消渴症用药可是细雨姑娘改良的方子?"
  大汉一愣。姜墨兰继续道:"原先柳叔用的黄连剂量大,伤胃;细雨加了葛根和玉竹,效果更好。"她指向大汉腿上的布条,"看包扎手法,也是细雨姑娘教的十字绷法吧?"
  大汉语塞,半晌才嘟囔:"小丫头片子......"
  "医者不论男女,只论本事。"姜墨兰递上号牌,"若信不过,可去城东济世堂——那边是男大夫坐诊。"
  大汉瞪着号牌,突然抓起往怀里一塞:"就你了!治不好砸你们招牌!"
  细雨深吸一口气,示意他进屏风后。姜墨兰正要跟上,忽见门外又来几人——都是往日只认柳大夫的熟客,今日竟都安静排队。
  黄昏时分,大汉一瘸一拐走出来,脸上怒容早没了:"神了!小柳大夫这手金针渡穴,比老柳还厉害!"
  他掏出串铜钱拍在柜台上,又摸出个布包:"自家腌的腊肉,给两位大夫尝尝。"
  细雨累得满头汗,却笑出两个酒窝。姜墨兰悄悄在案下握住她的手,发现掌心全是湿漉漉的针痕。
  那晚柳大夫破天荒地夸了句"针法有长进",细雨高兴得多吃了两碗饭。姜墨兰看着她鼓鼓的腮帮,想起三年前那个为半块枣泥糕雀跃的小丫头,心头一软。
  第 9 章
  盛夏来临前,"梅雨医坊"的名声传到了府城。姜墨兰趁机将布庄的"梅雨青"绸缎推向府城市场,细雨则带着女学徒们研制出专治小儿暑热的"清凉膏"。
  七月初七乞巧节,细雨在院中摆满瓜果,拉着姜墨兰穿针乞巧。月光下,她忽然掏出一卷布:"阿姐看,新染的'竹月白'。"
  绸缎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青,像雨后的竹。姜墨兰抚过布料,触手生凉:"加了薄荷?"
  "还有竹叶露!"细雨献宝似的说,"穿着这个做夏衫,暑气不侵。"她突然压低声音,"我特意给阿姐裁了件对襟衫,样式是最新的......"
  姜墨兰耳根发热,忙岔开话题:"明日巡抚大人要来视察,你准备得如何?"
  细雨撇撇嘴:"就知道说正事。"却还是乖乖汇报起药材储备。
  原来府台大人听闻"梅雨医坊"的事迹,特意派巡抚来考察。柳大夫紧张得一夜未眠,天不亮就起来洒扫庭除。
  巡抚是午时到的,带着几个随从,作寻常富商打扮。姜墨兰一眼认出他腰间悬的羊脂玉佩——是四品以上官员才能用的制式。
  "听说贵馆有女大夫?"巡抚捋着短须问。
  柳大夫刚要开口,细雨已经上前行礼:"民女柳细雨,师从家父,专攻妇人小儿科。"
  巡抚挑眉:"女子把脉,不觉得僭越?"
  "悬丝诊脉亦可。"细雨不卑不亢,"只是病患受苦,民女不忍。"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