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1 / 2)
初见张良时,闻堰尚且有几分不解,凡人身上为何会出现那种超脱世俗的气质,事后一想,便又觉得没有什么奇怪,张良年少得志,前途一片坦荡,便是不做军师,只在京中做一名普通的谋士,身怀如此才情,必然有无数权贵争着抢着要用他,叫他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可他却在功成名就之时激流勇退,此后数十年如一日,粗茶淡饭,深居简出,依山傍水而居,说明此人心中没有凡人皆具的贪念、嗔念、痴念,如此年纪轻轻便参透了尘世,本就算不得是凡人了。
而先帝爱上这样一个才情斐然,却对世俗欲望淡泊如水之人,也就没什么奇怪的了。
在张良的谋划与帮助之下,公冶鹤廷率军连破突厥十座营垒,我军士气如烈火烹油,势如破竹,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突厥可汗阿史那处罗的部族防线轰然崩塌,其部众溃如决堤之水,从陇西边塞一路向西窜逃,现今已退至四百里之外的荒漠深处。
捷报送至京城之时,不过才过去短短四个月,比公冶鹤廷答应闻堰的归期要快了足足两月。
可分明已大获全胜,公冶鹤廷却并未第一时间班师回朝,他命手下将领归还从天阙借来的军队之后,便独自带着张良去了绵阳,那十万闻鹤军则不知去向,不知被公冶鹤廷安置在了何处。
闻堰收到手下送来的密信时,只觉心下一片茫然,那密信中写道,自两月前起,公冶鹤廷便开始与张良同吃同睡,共住一帐,除公冶鹤廷率兵上阵之时,张良会负责镇守后方之外,两人在军营中近乎寸步不离,疑似因战生情。
军营中将士们同吃同睡,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张良是公冶鹤廷倚重的军师,所以偏爱一些,允许其共住一帐,在外人眼里似乎也没什么好奇怪的,毕竟都是男人,公冶鹤廷又刚娶了皇后不久,那天阙长公主生得如花似玉,倾国倾城,刚得如此美妻,外人怎么都不会怀疑这两人之间有什么超出君臣之外的关系。
可闻堰却清楚,公冶鹤廷对自己的占有欲有多强,他既然不允许自己同旁的男男女女走得太近,那公冶鹤廷自己必然也不会在背地里越过雷池,除非……他真的喜欢上了张良?
自古帝王薄情寡义,才合乎情理,什么溺水三千只取一瓢,什么一生一世一双人,莫说是大胤,便是放眼整个天下,千百年来也寻不出一个。
若是对方是旁人,闻堰倒也不会这么快信了这密信中所言,可那人是张良,是容貌与才情并存的张良,那样的人,便是闻堰见了,都要恭敬地尊称一声前辈,忍不住因他身上罕见的气质多看上几眼,公冶鹤廷会倾心于这样的人,倒是也不是很稀奇。
毕竟公冶鹤廷从前没见过什么世面,即便登基已有三年多之久,大部分时候也只围着自己一个人转,没有机会结识什么容貌与才情可以胜过闻堰的男子。
闻堰曾经问过还是鸣起的公冶鹤廷,到底喜欢自己什么,他先是认真以手语道,因为闻堰待他好,闻堰又问,仅此而已?
公冶鹤廷便又红着脸继续以手语道,因为阿雁生得好看,又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是他见过的最了不起的人。
如今公冶鹤廷遇到了比他更好看,更了不起的人,移情别恋,再寻常不过了。
难怪自两月前起,公冶鹤廷便再也没有给他来过信,他原以为那人是因为忙于战事,抽不出空,又或是因为自己从未给对方回过一封信,公冶鹤廷跟他暗自较劲,闹起了脾气。
眼下看来,原来都不是。
有了新欢,自是顾不上旧爱了。
闻堰心中觉出几分难受,同时又感到无比的释然,毕竟再过几日,他便要同赵翎儿成亲了。
原本公冶鹤廷出征的那日,他便该早早将婚期定下的,可战场上刀剑无眼,即便他已尽自己所能筹谋算计,为公冶鹤廷将一切都安排妥当,最大程度地确保他可以旗开得胜,凯旋而归,但战机瞬息万变,便是筹谋算计得再仔细,也没有人知晓在哪个环节会突然间生出变数,所以在得知公冶鹤廷平安踏上归途的消息之前,他心中存着一股执念,不愿意在心爱之人面临生死攸关之时,做出背叛对方的事。
如今公冶鹤廷还未踏上归途,闻堰也不得不尽快与赵翎儿完婚了。
自上月起,公冶忱书便又开始频频异动,听说他在阆中封地掘出了一座三百年前的前朝帝王古墓,其中金银珠宝数不胜数,三十万余大军一夜间重得供给,怕是不日,他便要反了。
闻堰必须在他动手之前,让赵元佐出兵将其剿灭,而闻堰同赵翎儿成亲之日,便是赵元佐出兵之时。
大婚前夜,闻堰收到手下从绵阳传来的密信,得知了公冶鹤廷带着张良去绵阳的真实目的。
竟只是因为……张良想去绵阳吃一碗米粉。
闻堰心中觉得好笑,公冶鹤廷不论是在喜欢谁的时候,那痴情的本性都从未改过,心悦一人,便会倾覆自己的所有对那人好。
带心上人去绵阳吃一碗米粉又算得了什么,绵阳乃是张良的故土,他在异地隐居多年,十几年未曾回过家乡,叫心上人陪同自己回去小住一阵,也是人之常情。
“闻堰哥哥,你怎么又哭又笑的?你怎么了?”
耳边乍然响起一道娇柔的女音,闻堰抬头看去,这才发现赵翎儿不知何时进来了,自己竟是分毫没有察觉。 ↑返回顶部↑
可他却在功成名就之时激流勇退,此后数十年如一日,粗茶淡饭,深居简出,依山傍水而居,说明此人心中没有凡人皆具的贪念、嗔念、痴念,如此年纪轻轻便参透了尘世,本就算不得是凡人了。
而先帝爱上这样一个才情斐然,却对世俗欲望淡泊如水之人,也就没什么奇怪的了。
在张良的谋划与帮助之下,公冶鹤廷率军连破突厥十座营垒,我军士气如烈火烹油,势如破竹,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突厥可汗阿史那处罗的部族防线轰然崩塌,其部众溃如决堤之水,从陇西边塞一路向西窜逃,现今已退至四百里之外的荒漠深处。
捷报送至京城之时,不过才过去短短四个月,比公冶鹤廷答应闻堰的归期要快了足足两月。
可分明已大获全胜,公冶鹤廷却并未第一时间班师回朝,他命手下将领归还从天阙借来的军队之后,便独自带着张良去了绵阳,那十万闻鹤军则不知去向,不知被公冶鹤廷安置在了何处。
闻堰收到手下送来的密信时,只觉心下一片茫然,那密信中写道,自两月前起,公冶鹤廷便开始与张良同吃同睡,共住一帐,除公冶鹤廷率兵上阵之时,张良会负责镇守后方之外,两人在军营中近乎寸步不离,疑似因战生情。
军营中将士们同吃同睡,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张良是公冶鹤廷倚重的军师,所以偏爱一些,允许其共住一帐,在外人眼里似乎也没什么好奇怪的,毕竟都是男人,公冶鹤廷又刚娶了皇后不久,那天阙长公主生得如花似玉,倾国倾城,刚得如此美妻,外人怎么都不会怀疑这两人之间有什么超出君臣之外的关系。
可闻堰却清楚,公冶鹤廷对自己的占有欲有多强,他既然不允许自己同旁的男男女女走得太近,那公冶鹤廷自己必然也不会在背地里越过雷池,除非……他真的喜欢上了张良?
自古帝王薄情寡义,才合乎情理,什么溺水三千只取一瓢,什么一生一世一双人,莫说是大胤,便是放眼整个天下,千百年来也寻不出一个。
若是对方是旁人,闻堰倒也不会这么快信了这密信中所言,可那人是张良,是容貌与才情并存的张良,那样的人,便是闻堰见了,都要恭敬地尊称一声前辈,忍不住因他身上罕见的气质多看上几眼,公冶鹤廷会倾心于这样的人,倒是也不是很稀奇。
毕竟公冶鹤廷从前没见过什么世面,即便登基已有三年多之久,大部分时候也只围着自己一个人转,没有机会结识什么容貌与才情可以胜过闻堰的男子。
闻堰曾经问过还是鸣起的公冶鹤廷,到底喜欢自己什么,他先是认真以手语道,因为闻堰待他好,闻堰又问,仅此而已?
公冶鹤廷便又红着脸继续以手语道,因为阿雁生得好看,又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是他见过的最了不起的人。
如今公冶鹤廷遇到了比他更好看,更了不起的人,移情别恋,再寻常不过了。
难怪自两月前起,公冶鹤廷便再也没有给他来过信,他原以为那人是因为忙于战事,抽不出空,又或是因为自己从未给对方回过一封信,公冶鹤廷跟他暗自较劲,闹起了脾气。
眼下看来,原来都不是。
有了新欢,自是顾不上旧爱了。
闻堰心中觉出几分难受,同时又感到无比的释然,毕竟再过几日,他便要同赵翎儿成亲了。
原本公冶鹤廷出征的那日,他便该早早将婚期定下的,可战场上刀剑无眼,即便他已尽自己所能筹谋算计,为公冶鹤廷将一切都安排妥当,最大程度地确保他可以旗开得胜,凯旋而归,但战机瞬息万变,便是筹谋算计得再仔细,也没有人知晓在哪个环节会突然间生出变数,所以在得知公冶鹤廷平安踏上归途的消息之前,他心中存着一股执念,不愿意在心爱之人面临生死攸关之时,做出背叛对方的事。
如今公冶鹤廷还未踏上归途,闻堰也不得不尽快与赵翎儿完婚了。
自上月起,公冶忱书便又开始频频异动,听说他在阆中封地掘出了一座三百年前的前朝帝王古墓,其中金银珠宝数不胜数,三十万余大军一夜间重得供给,怕是不日,他便要反了。
闻堰必须在他动手之前,让赵元佐出兵将其剿灭,而闻堰同赵翎儿成亲之日,便是赵元佐出兵之时。
大婚前夜,闻堰收到手下从绵阳传来的密信,得知了公冶鹤廷带着张良去绵阳的真实目的。
竟只是因为……张良想去绵阳吃一碗米粉。
闻堰心中觉得好笑,公冶鹤廷不论是在喜欢谁的时候,那痴情的本性都从未改过,心悦一人,便会倾覆自己的所有对那人好。
带心上人去绵阳吃一碗米粉又算得了什么,绵阳乃是张良的故土,他在异地隐居多年,十几年未曾回过家乡,叫心上人陪同自己回去小住一阵,也是人之常情。
“闻堰哥哥,你怎么又哭又笑的?你怎么了?”
耳边乍然响起一道娇柔的女音,闻堰抬头看去,这才发现赵翎儿不知何时进来了,自己竟是分毫没有察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