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1 / 2)
“臣等诚惶诚恐,稽首顿首,恭呈此表,敬送陛下,御驾亲征。
伏惟陛下,膺昊天之眷命,承祖宗之洪基,德配乾坤,仁昭日月。以圣明之姿,君临天下,泽被苍生,恩及四海,致社稷之昌盛,兆民之安乐,此皆陛下睿德所致也。
今者,边患骤起,逆寇猖獗,犯我疆土,扰我黎庶。烽火燃于塞上,哀号闻于路隅。百姓蒙难,田园荒芜,实乃社稷之深忧,苍生之大厄。陛下轸念生民,忧怀家国,毅然决策,亲统六师,攘除奸凶,以靖边尘。此诚顺天应人之举,救民于水火之仁心也。
臣等叨列朝堂,幸蒙陛下恩遇,食君之禄,当忠君之事。值此陛下亲征之际,臣等自当殚精竭虑,恪尽职守,整饬内政,抚绥百姓,广积粮草,以供军需。使陛下无后顾之忧,王师有必胜之资。必当同心协力,辅佐太子监国,维持朝纲之稳定,保江山之无虞。
臣等祈愿陛下威德遐宣,如雷霆之震,扫阴霾而清四海;如旭日之升,破迷雾而耀八荒。王师所指,逆寇望风披靡,捷报频传。旗开得胜,马到成功,早奏凯旋之章,重睹太平之盛。
凯旋之日,愿陛下勒石纪功,垂勋竹帛,昭示后世。届时,四海同欢,万民共庆,复享太平之世,永颂陛下圣德。
臣等不胜瞻望忭跃之至,谨奉表以闻,恭送,陛下御驾亲征。”
言毕。
闻堰身后的文武百官齐刷刷下跪,对帝王行三跪九叩之礼,高呼‘恭送陛下御驾亲征’。
“平身。”
“谢陛下——”
闻堰同文武百官一齐起身,他抬头望向那一袭金色战甲的公冶鹤廷,公冶鹤廷也在静静望着他。
众目睽睽之下,一个是帝王,一个是丞相,便是对彼此再有万千不舍,也只能藏在心中,不得泄露半分。
闻堰露出一个合乎情理的笑,道:“陛下,盼君早日归。”
公冶鹤廷颔首,淡淡道:“朕先前弄坏了丞相大人心爱的玉坠,待朕凯旋,定亲手雕一块一模一样的赔给丞相大人。”
闻堰笑道:“臣定翘首以盼。”
公冶鹤廷忽得话锋一转,绿瞳一错不错地望着他,沉声道:“丞相大人,莫要忘了恪守本分。”
在文武百官看来,帝王这是给个甜枣又打一巴掌,叫闻堰莫要忘了自己为臣者的身份,免得闻堰头脑不清醒,趁帝王不在之时,做出什么违逆之事。
看来丞相与陛下的关系,也没有传闻中那么好嘛……
丞相大人功高盖住,陛下怕是已经将丞相大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了吧。
此次陛下御驾亲征,说不定就是为了击退突厥,赢得民心后,找机会将丞相大人除了。
文武百官中,有人在悄悄抬手擦汗,有人在心中叫好。
然而,他们想得都不对。
唯有闻堰知晓,公冶鹤廷这是在提醒他,他已是有夫君的人,夫君出门打仗,不可待在家中拈花惹草,尤其不可同容貌漂亮的男男女女走得太近,即便是与同袍议政,也不得超过两个时辰,特别是与韩晁那种一脸祸水样的臭文人,表面看着清高得很,背地里不知会多少勾人的手段呢,否则怎会勾得闻堰神魂颠倒,连着三日夜不归宿。
闻堰心下觉得好笑,却是面不改色地恭敬作揖道:“自然,微臣定会恪守为臣者本分,尽心尽力为陛下镇守京城。”
公冶鹤廷:“丞相大人有此觉悟甚好,若待朕回来,发现丞相大人做了什么出格之事……”好像他也不能拿闻堰怎么办,最多将勾引闻堰的奸夫除了。
好在闻堰慌忙以作揖姿势伏身,好似真的很怕一般,给足了公冶鹤廷面子:“微臣惶恐。”
“哼。”帝王目光冰冷,不再看闻堰一眼,勒起缰绳调转马头,对着五十万大军,利落抽出腰间所佩黄金剑,指天高呼道。
“突厥未灭,何以为家?诸将听令,有功者,朕必裂土封王;退缩者,朕必诛灭九族!今日亲征,生死与共——起驾!”
自此,五十万大军浩浩荡荡于皇城外开拔,人前对闻堰冷若冰霜的公冶鹤廷,前脚刚走,后脚便差人送回了书信,间隔不过一日。 ↑返回顶部↑
伏惟陛下,膺昊天之眷命,承祖宗之洪基,德配乾坤,仁昭日月。以圣明之姿,君临天下,泽被苍生,恩及四海,致社稷之昌盛,兆民之安乐,此皆陛下睿德所致也。
今者,边患骤起,逆寇猖獗,犯我疆土,扰我黎庶。烽火燃于塞上,哀号闻于路隅。百姓蒙难,田园荒芜,实乃社稷之深忧,苍生之大厄。陛下轸念生民,忧怀家国,毅然决策,亲统六师,攘除奸凶,以靖边尘。此诚顺天应人之举,救民于水火之仁心也。
臣等叨列朝堂,幸蒙陛下恩遇,食君之禄,当忠君之事。值此陛下亲征之际,臣等自当殚精竭虑,恪尽职守,整饬内政,抚绥百姓,广积粮草,以供军需。使陛下无后顾之忧,王师有必胜之资。必当同心协力,辅佐太子监国,维持朝纲之稳定,保江山之无虞。
臣等祈愿陛下威德遐宣,如雷霆之震,扫阴霾而清四海;如旭日之升,破迷雾而耀八荒。王师所指,逆寇望风披靡,捷报频传。旗开得胜,马到成功,早奏凯旋之章,重睹太平之盛。
凯旋之日,愿陛下勒石纪功,垂勋竹帛,昭示后世。届时,四海同欢,万民共庆,复享太平之世,永颂陛下圣德。
臣等不胜瞻望忭跃之至,谨奉表以闻,恭送,陛下御驾亲征。”
言毕。
闻堰身后的文武百官齐刷刷下跪,对帝王行三跪九叩之礼,高呼‘恭送陛下御驾亲征’。
“平身。”
“谢陛下——”
闻堰同文武百官一齐起身,他抬头望向那一袭金色战甲的公冶鹤廷,公冶鹤廷也在静静望着他。
众目睽睽之下,一个是帝王,一个是丞相,便是对彼此再有万千不舍,也只能藏在心中,不得泄露半分。
闻堰露出一个合乎情理的笑,道:“陛下,盼君早日归。”
公冶鹤廷颔首,淡淡道:“朕先前弄坏了丞相大人心爱的玉坠,待朕凯旋,定亲手雕一块一模一样的赔给丞相大人。”
闻堰笑道:“臣定翘首以盼。”
公冶鹤廷忽得话锋一转,绿瞳一错不错地望着他,沉声道:“丞相大人,莫要忘了恪守本分。”
在文武百官看来,帝王这是给个甜枣又打一巴掌,叫闻堰莫要忘了自己为臣者的身份,免得闻堰头脑不清醒,趁帝王不在之时,做出什么违逆之事。
看来丞相与陛下的关系,也没有传闻中那么好嘛……
丞相大人功高盖住,陛下怕是已经将丞相大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了吧。
此次陛下御驾亲征,说不定就是为了击退突厥,赢得民心后,找机会将丞相大人除了。
文武百官中,有人在悄悄抬手擦汗,有人在心中叫好。
然而,他们想得都不对。
唯有闻堰知晓,公冶鹤廷这是在提醒他,他已是有夫君的人,夫君出门打仗,不可待在家中拈花惹草,尤其不可同容貌漂亮的男男女女走得太近,即便是与同袍议政,也不得超过两个时辰,特别是与韩晁那种一脸祸水样的臭文人,表面看着清高得很,背地里不知会多少勾人的手段呢,否则怎会勾得闻堰神魂颠倒,连着三日夜不归宿。
闻堰心下觉得好笑,却是面不改色地恭敬作揖道:“自然,微臣定会恪守为臣者本分,尽心尽力为陛下镇守京城。”
公冶鹤廷:“丞相大人有此觉悟甚好,若待朕回来,发现丞相大人做了什么出格之事……”好像他也不能拿闻堰怎么办,最多将勾引闻堰的奸夫除了。
好在闻堰慌忙以作揖姿势伏身,好似真的很怕一般,给足了公冶鹤廷面子:“微臣惶恐。”
“哼。”帝王目光冰冷,不再看闻堰一眼,勒起缰绳调转马头,对着五十万大军,利落抽出腰间所佩黄金剑,指天高呼道。
“突厥未灭,何以为家?诸将听令,有功者,朕必裂土封王;退缩者,朕必诛灭九族!今日亲征,生死与共——起驾!”
自此,五十万大军浩浩荡荡于皇城外开拔,人前对闻堰冷若冰霜的公冶鹤廷,前脚刚走,后脚便差人送回了书信,间隔不过一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