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天在新华书店,时坚给悦悦买了一本高尔基的《童年》,里面的一句话悦悦记忆犹新——“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第39章 红山
  1996年,大学生毕业分配工作的制度被正式取消,正好心梅在这一年毕业。
  刚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大家都有些沮丧,对未来充满了忐忑。但一进入大四,学校就开始安排各种“供需见面会”,让企业和学生面对面互选,虽然不包分配了,但因为正值经济高速发展期,大家发现择业机会还是很多。
  心梅宿舍里经常讨论各自的工作意愿,姚庆琳说:“我当然想去外企了,学了英语就是要去外企嘛。”
  那时候,很多毕业生都把眼光瞄向外企,因为外企的待遇高。同一个学校的毕业生在事业单位一个月工资400元左右,在外企则可以拿到1000元。
  另一个女生说:“我还是想去机关单位,工作稳定。”
  心梅想了想说:“我还没想好,但我不想离家太远。”
  很快,毕业的时刻来临了。姚庆琳成功应聘一家深圳的中外合资公司,回到了广东。心梅终究舍不得离开新疆,应聘了一个乌鲁木齐的本土企业——新疆广汇。
  心梅之所以回到新疆,跟她的家人有关,但她不想承认的是,也和马琦有关。虽然她和马琦认识快5年了,彼此都还没有开口说过一句“喜欢”,但在她心里,早已把马琦当作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
  毕业典礼那天,心梅和姚庆琳久久地拥抱,姚庆琳说:“心梅,我真舍不得你,你以后一定要来深圳玩啊。”
  心梅点头,噙着眼泪说:“好啊,我一定去,你也要来新疆找我啊,你不是想骑马吗?我带你去骑马。”
  只有到分别的时候,心梅才意识到,“前程似锦”原来是一个伤感的词。
  很快,心梅奔赴乌鲁木齐,去公司报到。1995年,位于乌鲁木齐新华南路的广汇大厦刚刚建成,是新疆当时最高的建筑,心梅站在楼下向上仰望,忍不住发出“喔”的一声感叹,她心想:“我要在这么高的大楼里工作了,还有些小骄傲呢。”
  说起新疆广汇,颇有一些传奇性,乌鲁木齐是全世界离海最远的城市,但广汇却是从一家海鲜酒楼起步的。当年,一个年轻人用自己卖挖掘机赚来的第一桶金,盘下了一家濒临倒闭的“广州酒家”,几经整改,成为乌鲁木齐市内的顶级酒楼——广汇酒楼。
  此后的33年里,广汇接连进军餐饮娱乐、石油贸易、房地产、汽车销售、能源开发、物流服务……,成为新疆第一家上榜《财富》“世界500强榜单”的企业。
  随着商品房政策的推进,1996年,乌鲁木齐的闲置商品房已有20多万平方米,但普通家庭很难一次性拿出那么多钱来购置商品房。于是在这一年的5月,广汇推出了“购房回租”业务,后来也成为推动乌鲁木齐城镇化进程的一项重大举措。
  心梅被分配到公司新成立的房地产开发部门,起初她有些诧异,因为在她的概念里,房子不是买来的,而是单位分配的,南英、心兰、小斌……他们的房子都是分来的啊。
  她问领导:“我们要盖这么多房子,真的会有那么多人买房吗?”
  但她的领导告诉她,1991年起,住房改革方案就已经启动,目前全国有8亿城市人口,但每年竣工面积仅有500万平米,也就是说每个城市居民只有12平米的住房面积,存在着巨大的潜在缺口。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