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1 / 3)
这可如何是好?
随着四海升平的景象再次降临,朝臣们便对这唯一不满且担忧之事蠢蠢欲动,他们劝不了,或许还有人能一试。
有浑不吝的暗中前往太康宫向太上皇奏明了朝臣的忧虑,结果人刚走出宫门就被吴大监笑眯眯地请去了太极宫,翌日这位敢为人先的朝臣便以年老为由乞骸骨归乡,萧贞观大笔一挥,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上半晌人刚卸任,下半晌她所安排的接任的人就已经穿上了官府入皇城当值,此时百官才骤然发现,这位女帝对朝局的掌控力,较之三年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等到他们再次参加早朝时,许多从前不曾注意到的细节已然浮出了水面。短短三年,前朝的变化不说翻天覆地,却也是大为不同,最为显著的就是从前把持着前朝的那些承临年间的老人已经陆续不在,去世的去世,告老的告老,朝中许多看似不高但是却十分重要的职位已经被近年来科考入朝的新科进士们所占据,他们不是承临帝的门生,而是昭兴帝的门生。
识时务者,方才能得长久。
早朝之上,原本想要直言进谏的朝臣,都心照不宣地选择了作壁上观。
可有一人却等不下去了。
“阿耶许久不曾踏足过勤政殿,此次过来,又是为了什么?”萧贞观不耐地频频看向一侧的香漏,若非太上皇入宫,她根本也不想回到这座密不透风的勤政殿中。
“三年了,你还未曾放下?”
“阿耶难得来此,便是要同朕再为三年前之事争执一回?朕看没有这个必要了,阿耶请回吧。”萧贞观说完转身就走。
“慢,”太上皇唤住萧贞观,“你心结未解,但储君关乎国本,你总不能一直拖下去。”
事到如今,太上皇已经熄了让萧贞观择婿的念头,他退而求其次,只要求萧贞观早立东宫。
“你也二十一了,孤二十一时早就封了你阿兄为太子,此事不可再拖下去,你越是没有自己的孩子,越是要尽早将储君定下,以免前朝宗室为谋立东宫明争暗斗,多生事端。”
“阿耶,朕不过二十一,正是春秋鼎盛之时,于国事有心也有力,朕自己觉着还未到不得不立储君之时。”
“等到不得不立,就晚了。”太上皇谈道,“孤如今也不指望你下诏择婿,你多少得将这件事放在心上,这也是为了你的日后考虑。”
“朕便多谢阿耶费心,不过朕有分寸,阿耶若是无事便回吧。”
萧贞观以国事为由将人送走,本想回槐榆院去,可行至半路忽然改了主意,“青菡,陪朕出宫走走。”
萧贞观每回心绪不佳之时都喜欢去东市亦或是西市,青菡知晓她这是又动了怒,也不敢多言,立刻吩咐宫人准备去了。
马车到了东市坊门外就停下,萧贞观只带青菡以及数名暗卫步行入坊。
“说起来,主上已经有两三个月不曾逛市集了,”青菡故意引起话头,想要打破沉默的僵局,“也不知东市有没有出什么新鲜的玩意儿。”
“去瞧瞧不就知道了。”
东市占据整整一个坊,街道纵横商铺林立,可是萧贞观往常惯去的也只有一条街,这回也不例外。
“没出十五就是热闹啊,”青菡左顾右盼,想要寻找到新鲜之物给萧贞观解闷,找了许久还真发现了一家新开的铺子,她忙不迭指给萧贞观看,“主上,那里有家新铺子。”
萧贞观顺着青菡手指的方向看过去,摇头失笑道,“你瞧清楚,哪里是什么新开的铺子,分明就是万方楼新开的档口。”
青菡定睛一瞧,还真是。
那所为的新铺子其实就是万方楼里临街的一面豁开的一个堂口,堂口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也不知是在卖什么。
不等她开口,萧贞观就主动提议,“走吧,去瞧瞧万方楼又出什么新花样了。”
青菡一面陪着萧贞观往万方楼走,一面感叹,“楼里的生意可真是越来越好了,如今谁人不知东市里的万方楼出新菜式出得最勤。”
“人人都喜欢新鲜之物,酒楼若想客源不绝,让客人觉得好吃才是关键。”萧贞观笑了笑,“他们家厨子手艺进步得快,生意好也是应该的。”
青菡暗自吐舌,厨子的手艺能进步不快吗,谁让陛下时不时光顾这里呢。虽说陛下是微服,可楼里的金管事早就知晓陛下的身份,他哪里敢怠慢。 ↑返回顶部↑
随着四海升平的景象再次降临,朝臣们便对这唯一不满且担忧之事蠢蠢欲动,他们劝不了,或许还有人能一试。
有浑不吝的暗中前往太康宫向太上皇奏明了朝臣的忧虑,结果人刚走出宫门就被吴大监笑眯眯地请去了太极宫,翌日这位敢为人先的朝臣便以年老为由乞骸骨归乡,萧贞观大笔一挥,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上半晌人刚卸任,下半晌她所安排的接任的人就已经穿上了官府入皇城当值,此时百官才骤然发现,这位女帝对朝局的掌控力,较之三年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等到他们再次参加早朝时,许多从前不曾注意到的细节已然浮出了水面。短短三年,前朝的变化不说翻天覆地,却也是大为不同,最为显著的就是从前把持着前朝的那些承临年间的老人已经陆续不在,去世的去世,告老的告老,朝中许多看似不高但是却十分重要的职位已经被近年来科考入朝的新科进士们所占据,他们不是承临帝的门生,而是昭兴帝的门生。
识时务者,方才能得长久。
早朝之上,原本想要直言进谏的朝臣,都心照不宣地选择了作壁上观。
可有一人却等不下去了。
“阿耶许久不曾踏足过勤政殿,此次过来,又是为了什么?”萧贞观不耐地频频看向一侧的香漏,若非太上皇入宫,她根本也不想回到这座密不透风的勤政殿中。
“三年了,你还未曾放下?”
“阿耶难得来此,便是要同朕再为三年前之事争执一回?朕看没有这个必要了,阿耶请回吧。”萧贞观说完转身就走。
“慢,”太上皇唤住萧贞观,“你心结未解,但储君关乎国本,你总不能一直拖下去。”
事到如今,太上皇已经熄了让萧贞观择婿的念头,他退而求其次,只要求萧贞观早立东宫。
“你也二十一了,孤二十一时早就封了你阿兄为太子,此事不可再拖下去,你越是没有自己的孩子,越是要尽早将储君定下,以免前朝宗室为谋立东宫明争暗斗,多生事端。”
“阿耶,朕不过二十一,正是春秋鼎盛之时,于国事有心也有力,朕自己觉着还未到不得不立储君之时。”
“等到不得不立,就晚了。”太上皇谈道,“孤如今也不指望你下诏择婿,你多少得将这件事放在心上,这也是为了你的日后考虑。”
“朕便多谢阿耶费心,不过朕有分寸,阿耶若是无事便回吧。”
萧贞观以国事为由将人送走,本想回槐榆院去,可行至半路忽然改了主意,“青菡,陪朕出宫走走。”
萧贞观每回心绪不佳之时都喜欢去东市亦或是西市,青菡知晓她这是又动了怒,也不敢多言,立刻吩咐宫人准备去了。
马车到了东市坊门外就停下,萧贞观只带青菡以及数名暗卫步行入坊。
“说起来,主上已经有两三个月不曾逛市集了,”青菡故意引起话头,想要打破沉默的僵局,“也不知东市有没有出什么新鲜的玩意儿。”
“去瞧瞧不就知道了。”
东市占据整整一个坊,街道纵横商铺林立,可是萧贞观往常惯去的也只有一条街,这回也不例外。
“没出十五就是热闹啊,”青菡左顾右盼,想要寻找到新鲜之物给萧贞观解闷,找了许久还真发现了一家新开的铺子,她忙不迭指给萧贞观看,“主上,那里有家新铺子。”
萧贞观顺着青菡手指的方向看过去,摇头失笑道,“你瞧清楚,哪里是什么新开的铺子,分明就是万方楼新开的档口。”
青菡定睛一瞧,还真是。
那所为的新铺子其实就是万方楼里临街的一面豁开的一个堂口,堂口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也不知是在卖什么。
不等她开口,萧贞观就主动提议,“走吧,去瞧瞧万方楼又出什么新花样了。”
青菡一面陪着萧贞观往万方楼走,一面感叹,“楼里的生意可真是越来越好了,如今谁人不知东市里的万方楼出新菜式出得最勤。”
“人人都喜欢新鲜之物,酒楼若想客源不绝,让客人觉得好吃才是关键。”萧贞观笑了笑,“他们家厨子手艺进步得快,生意好也是应该的。”
青菡暗自吐舌,厨子的手艺能进步不快吗,谁让陛下时不时光顾这里呢。虽说陛下是微服,可楼里的金管事早就知晓陛下的身份,他哪里敢怠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