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2 / 3)
这不,她们才靠近酒楼,金管事就笑呵呵地迎上来了,“主上您怎么今日过来了?”
“吾早就说过,不必每次都出来迎,你金管事莫不是会算卦?怎么次次都能料中,早早等在外头?”萧贞观看似在玩笑,但是金管事可不敢将她的话真当成玩笑。
“主上,咱家迎客的跑堂眼神好,一瞧见您就来向小人回禀,小人知道了,哪还能不出来迎您?”
“罢了,下不为例。”萧贞观有时候格外随和,尤其是在万方楼时。
“老远就瞧见这里排了长队,原来是酒楼新开了档口,不知在卖些什么新鲜的东西?”
“回青娘子,最近酒楼推出了一样新吃食,待会儿呈给主上和娘子尝一尝?”金管事殷勤地将人往二楼雅间领。
登楼时萧贞观随意往楼下档口看了一眼,问道,“素日里的新鲜吃食都是九娘亲自动手,今儿怎么换了人来做?”
“回主上,您有阵子没来,故而有所不知,九娘年前请了三个月的假,探亲去了,还没回来呢。”
“三个月?”萧贞观脚下顿了顿,“探亲?她阿娘姊妹不都在京中?去哪里探亲?”
“九娘不是有个早年间离家出走的三姊嘛,去岁的时候有了音信,她和她五姊带着老母去探她三姊去了。”
萧贞观抬步走进雅间,雅间的高桌上早就摆好了她惯用的腊梅引,腊梅清香阵阵,虽与她梦寐以求的那种味道不同,但聊胜于无,尤其此刻,闻见了腊梅香气后,烦躁的心绪立刻平复了下来,饶有兴致地询问道,“哦?宁三娘竟然在消失了多年之后有了音信?那怎么不回京来与阿娘姊妹相聚,反而要她们千里迢迢去探亲呢?”
金管事没听出萧贞观语中的疑惑,解释道,“说是三娘在那里有了基业,轻易舍弃不得,故而只能先委屈姊妹几个前往团聚。”
“那不知宁三娘如今在何处啊?”萧贞观又问。
金管事回忆了片刻才接着回答,“好像是在北疆,具体哪个州,请恕小人不记得了,九娘也就提过一回。”
“北疆?”萧贞观浅饮了一口腊梅饮,感叹道,“那里的冬日可谓天寒地冻。”
“是呢,小人也觉着那宁三娘能在那等人生地不熟之地创下基业,也实属了不得,”说话间,跑堂将新菜色呈了进来,金管事亲自摆桌,将其中一叠炸得金黄酥脆的圆球放到萧贞观手边,“主上,这就是档口所售卖的零嘴,您尝尝?”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颗颗滚圆的小金球堆在巴掌大的竹篓里头,金球下还垫着一层芭蕉叶,未到近前,便有阵阵酥香扑鼻而来。萧贞观今日早膳就用了一杯茶饮,大半日没吃东西,此刻被香气勾得有些食指大动。
青菡长舒了口气,接过金管事递来的银签,往竹篓里头戳起一枚先试了试,确认无异后,才又换了根银签给萧贞观取上一枚,“主上尝尝。”
萧贞观将银签捏在手中仔细端详了一会儿,用眼睛实在辨别不出是何物所制,这才放入口气咀嚼了一番,可依然尝不出个所以然。
“这是什么?”萧贞观好奇地问。
“回主上,这是从西北传过来的,名唤马铃薯,俗名叫土豆。”金管事回答。
“马铃薯?土豆?”
“是,”金管事未曾发现萧贞观面色的改变,解释道,“此物生长在地下,结果时都是成串成串地结,形似马脖子上地铃铛,因而才叫马铃薯。”
萧贞观目不转睛地盯着竹篓,又问,“此物,何时传入的长安?”
金管事仔细回忆了一番,“约莫四五个月前?确切的时日小人也不清楚。”
“那么金掌柜又是怎么发现此物的?”
“此物哪里是小人发现的,是九娘在菜市发现的,主上您也知道,九娘自打掌勺以来,十分热衷研究新鲜之物,她见到此物后当即全部买下,回来之后尝试了煮、炸、炒、炙、蒸多种手法,您猜结果怎么着?”
“嗯?”萧贞观手中的银签落下,扎进了一枚土豆球中。
“这东西还真是个宝贝,不管用什么法子烹制,就没有难吃的,既能同山芋一般随便煮煮直接用来裹腹,也能用精细的做法与肉食同制,总之九娘试了许多种法子,最后定下用煎炸的做法,从小吃开始慢慢推出此物。” ↑返回顶部↑
“吾早就说过,不必每次都出来迎,你金管事莫不是会算卦?怎么次次都能料中,早早等在外头?”萧贞观看似在玩笑,但是金管事可不敢将她的话真当成玩笑。
“主上,咱家迎客的跑堂眼神好,一瞧见您就来向小人回禀,小人知道了,哪还能不出来迎您?”
“罢了,下不为例。”萧贞观有时候格外随和,尤其是在万方楼时。
“老远就瞧见这里排了长队,原来是酒楼新开了档口,不知在卖些什么新鲜的东西?”
“回青娘子,最近酒楼推出了一样新吃食,待会儿呈给主上和娘子尝一尝?”金管事殷勤地将人往二楼雅间领。
登楼时萧贞观随意往楼下档口看了一眼,问道,“素日里的新鲜吃食都是九娘亲自动手,今儿怎么换了人来做?”
“回主上,您有阵子没来,故而有所不知,九娘年前请了三个月的假,探亲去了,还没回来呢。”
“三个月?”萧贞观脚下顿了顿,“探亲?她阿娘姊妹不都在京中?去哪里探亲?”
“九娘不是有个早年间离家出走的三姊嘛,去岁的时候有了音信,她和她五姊带着老母去探她三姊去了。”
萧贞观抬步走进雅间,雅间的高桌上早就摆好了她惯用的腊梅引,腊梅清香阵阵,虽与她梦寐以求的那种味道不同,但聊胜于无,尤其此刻,闻见了腊梅香气后,烦躁的心绪立刻平复了下来,饶有兴致地询问道,“哦?宁三娘竟然在消失了多年之后有了音信?那怎么不回京来与阿娘姊妹相聚,反而要她们千里迢迢去探亲呢?”
金管事没听出萧贞观语中的疑惑,解释道,“说是三娘在那里有了基业,轻易舍弃不得,故而只能先委屈姊妹几个前往团聚。”
“那不知宁三娘如今在何处啊?”萧贞观又问。
金管事回忆了片刻才接着回答,“好像是在北疆,具体哪个州,请恕小人不记得了,九娘也就提过一回。”
“北疆?”萧贞观浅饮了一口腊梅饮,感叹道,“那里的冬日可谓天寒地冻。”
“是呢,小人也觉着那宁三娘能在那等人生地不熟之地创下基业,也实属了不得,”说话间,跑堂将新菜色呈了进来,金管事亲自摆桌,将其中一叠炸得金黄酥脆的圆球放到萧贞观手边,“主上,这就是档口所售卖的零嘴,您尝尝?”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颗颗滚圆的小金球堆在巴掌大的竹篓里头,金球下还垫着一层芭蕉叶,未到近前,便有阵阵酥香扑鼻而来。萧贞观今日早膳就用了一杯茶饮,大半日没吃东西,此刻被香气勾得有些食指大动。
青菡长舒了口气,接过金管事递来的银签,往竹篓里头戳起一枚先试了试,确认无异后,才又换了根银签给萧贞观取上一枚,“主上尝尝。”
萧贞观将银签捏在手中仔细端详了一会儿,用眼睛实在辨别不出是何物所制,这才放入口气咀嚼了一番,可依然尝不出个所以然。
“这是什么?”萧贞观好奇地问。
“回主上,这是从西北传过来的,名唤马铃薯,俗名叫土豆。”金管事回答。
“马铃薯?土豆?”
“是,”金管事未曾发现萧贞观面色的改变,解释道,“此物生长在地下,结果时都是成串成串地结,形似马脖子上地铃铛,因而才叫马铃薯。”
萧贞观目不转睛地盯着竹篓,又问,“此物,何时传入的长安?”
金管事仔细回忆了一番,“约莫四五个月前?确切的时日小人也不清楚。”
“那么金掌柜又是怎么发现此物的?”
“此物哪里是小人发现的,是九娘在菜市发现的,主上您也知道,九娘自打掌勺以来,十分热衷研究新鲜之物,她见到此物后当即全部买下,回来之后尝试了煮、炸、炒、炙、蒸多种手法,您猜结果怎么着?”
“嗯?”萧贞观手中的银签落下,扎进了一枚土豆球中。
“这东西还真是个宝贝,不管用什么法子烹制,就没有难吃的,既能同山芋一般随便煮煮直接用来裹腹,也能用精细的做法与肉食同制,总之九娘试了许多种法子,最后定下用煎炸的做法,从小吃开始慢慢推出此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