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世民怕他没吃饱,又怕他吃多了积食不舒服,把他放身边观察了半天,见他没什么不良反应,才给他送几包肉脯之类的零嘴,让他自己加餐。
  “睡前别吃太多,会睡不着觉的。”
  “小人明白。”
  “听着怪怪的,你好歹是我师弟,叫声‘师兄’来听听?”
  “小……韩信不敢。陛下会不高兴的。”
  呦,他还知道嬴政会不高兴。
  因跟其他人不熟,韩信每日都跟随在李世民身边。
  李世民到哪,他就跟到哪,宛如在缀在身后的小狗狗。
  唯独靠近嬴政时,韩信会离得远些,缩小自身的存在感。
  “他还挺黏你。”嬴政注意到了。
  “我小时候也这么黏阿父吗?”李世民笑眯眯。
  “你小时候,可比这烦人多了。”嬴政嫌弃道,“没见过比你还爱哭的孩子。”
  一阵西风过境,风浪忽然大了起来,嬴政平静地望着水面,任由这风拂起衣角袖口,巍然不动。
  “若爬泰山的时候下雨呢?”李世民忽而问。
  “那便让它下。”嬴政毫不在意,“即便它下上一个月,朕也要封禅。”
  就是这么头铁,这么硬气,管你多大的风多急的雨,都绝不可能阻碍皇帝的脚步。
  天上的风雨尚且不能,人心的风雨自然更不能。
  泰山原属于齐国,齐国降秦后,便设了齐郡,治所在临淄,而附近的鲁地属于薛郡,这两处地方儒生特别多。
  泰山还没到呢,这架就已经吵起来了。
  具体吵什么呢?无非是所谓封禅的流程和礼仪,到底应该怎么办,听谁的。
  按嬴政的观点,他是皇帝,自然按他的想法来,秦国自有祭祀的流程,凭什么要听这帮儒生的?
  但在这些儒生看来,他们希望封禅能融入齐鲁的儒家传统,甚至想用所谓“古礼”约束“新帝”。
  这掺杂着中央与地方、旧与新、分封与郡县、六国与秦的多层次矛盾。
  嬴政冷笑,丢出了太子和他的同门。
  一场轰轰烈烈的辩论,由此而生。
  浮丘伯撸起了袖子,拿着竹简,冲在了第一线:“在下浮丘伯,师从荀子,论礼,也略知一二。不知诸位可有愿意讨教讨教的?”
  小只的韩信疑惑地问:“他为何要拿竹简?”
  李世民戏谑道:“方便扔出去砸对方脑袋上。纸没有这分量,加了卷轴也不够重,打起来没有杀伤力。”
  竹简多好多趁手啊,礼仪之邦嘛,砸脑袋上,梆梆梆梆,不是很合理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