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1 / 3)
周衡昌看着这满殿的震惊与愤怒,看着仇敌的崩溃倒塌,眼中没有丝毫快意,只有无尽的冰冷和深沉的痛楚。
他缓缓站起身,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和滔天的恨意。
“柳氏一族,混淆皇家血脉,谋害元后文静,罪不容诛!着,夺去所有爵位封号,柳思琪凌迟处死!柳氏全族,无论男女老幼,即刻押解,流放三千里,遇赦不赦!永世不得入京!”
“高家,不明是非,助纣为虐,构陷君上。着,夺去忠烈府匾额,削去所有恩荫!高明珠,既已疯癫,着高家领回,好生看管,永不得外出!”
周衡昌手段雷霆,以极快的速度肃清朝堂。
当一切尘埃落定,朝堂上却陷入了另一种诡异的寂静。*
柳家倒了,高家废了,假公主的闹剧落幕了。但一个巨大的疑问,如同阴云般笼罩在所有人的心头:真正的公主在哪里?
周衡昌并未当众说出,自己和文静的女儿早已被柳思琪溺毙的真相。
他只以无比沉痛和疲惫的语气说道:“朕之骨血,受此大难,生死未卜……朕,愧为人父!”他眼中流露出的深切悲痛,不似作伪。
然而,这悲痛并不能堵住悠悠众口,更不能平息某些根深蒂固的念头。
没过几日,便有老成持重的大臣出列,小心翼翼地奏道:“陛下,国不可一日无储。陛下正值盛年,当广纳后宫,开枝散叶,以固国本……”
“请陛下为江山社稷计,选秀纳妃,绵延皇嗣!”
“陛下,元后文静已逝,当立新后,以安六宫,以定天下!”
劝谏选秀纳妃、延续血脉的奏请,如同潮水般涌来。
尽管前不久,周衡昌刚以铁血手段镇压了反对者,但“皇嗣”问题,却成了新大周朝堂上无法回避,且“理直气壮”的议题。
周衡昌端坐龙椅,听着这些“忠心耿耿”的劝谏,心中一片冰冷。他知道,这场围绕皇权继承的斗争,才刚刚拉开序幕。
而他心中那个独属于文静的位置,以及那个可能早已去世的女儿,在这冰冷的权力场中,显得如此遥远而脆弱。
61
第61章 赏赐
◎试问,有谁不喜欢钱财和房地产?◎
随着柳家和高家及其姻亲家族的落败,京城的风暴暂时平息,但朝堂之上关于“皇嗣”的暗涌并未停歇。
面对潮水般要求选秀纳妃的奏折,新帝周衡昌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硬姿态。
他直接将所有涉及此事的奏本扫落御案,斥责的声音冷冽如冰,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大周朝根基未稳,天下甫定,百废待兴!北地饥荒待赈,江南水患需防,流民亟待安置,吏治更需整肃!此等关乎社稷根基、黎民生死之大事未决,尔等不思为君分忧,为百姓谋福,却汲汲于后宫充盈、皇嗣绵延?是何居心!”
“朕之心力,当尽付于国事。后宫之事,休要再提!再有妄议者,休怪朕不留情面!”
这番雷霆之怒,震得满朝文武噤若寒蝉。
周衡昌用行动表明,他绝非被礼法或朝议轻易左右的帝王。他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灾后重建与国家治理之中。
恰逢此时,刑部侍郎裴余亮带回的关于平安镇的详细调查报告,以及那份精心整理的《平安镇抗旱安民纪要》,如同及时雨一般,极大缓解了周衡昌在面对全国性旱灾后续治理的焦灼感。
他仔细翻阅着《平安镇抗旱安民纪要》,里面详细记录了阮玲珑的深耕、选种、堆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抗旱保粮方法,以及赵铮如何自发组织民众联防自保、抵御流民的经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