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2 / 3)
这份调查报告条理清晰,操作性强,正是眼下大周朝最急需的“良方”。
周衡昌龙颜稍霁,当即朱批。
“着吏部、刑部即刻严查平安县令吴有德及其上司魏知州贪墨渎职、欺上瞒下、尸位素餐之罪,证据确凿,从严惩处,以儆效尤!”
“擢升裴卿所荐之务实干员,即日赴平安镇及魏知州所辖州府上任,务必肃清吏治,安抚民生!”
“裴卿所奏对阮玲珑、赵铮之嘉奖事宜,卿自斟酌提报,朕照准便是。”
对于平安镇这两个“小人物”的封赏,周衡昌并未过多思虑,全权交给了办事稳妥且了解实情的裴余亮。
得到皇帝“照准”的授权,裴余亮心中有了底。
他结合实地调查情况,以及吴有德被查封的财产,迅速拟定了封赏方案。
阮玲珑种田有方,那就奖励上等良田五十亩,奖赏主要来自查抄吴有德的田产;再奖励白银一百两,作为对其无私提供种植技术的补偿及鼓励。
至于赵铮,裴余亮想了想,决定奖励其一座位于平安镇的两进青砖大宅院。
该宅院为罚没吴有德的财产,因而连带宅内所有家具摆设一并赠予赵铮。
思及各地大都秋粮绝收,裴余亮最后附加了一个条件,朝廷将以合理价格,优先且大量采购阮玲珑培育的良种,用于分发至各个受灾区。
不多时,裴余亮将那份凝聚了平安镇经验的《抗旱安民纪要》正式誊抄,加盖官印,下发整个大周朝。
为了促进该项利民政策推广,周衡昌更是下了一道措辞极其严厉的圣旨。
“此《纪要》,乃活命之策,安民之基。凡我大周州府县官,务必熟读成诵,了然于心。即刻起,将此策广布乡里,务使农人尽知,家喻户晓。吏部、都察院严加督查,若有敷衍塞责、阳奉阴违者,立斩不赦!”
“着工部和户部会同钦天监,以此《纪要》为基础,详加研讨,制定各州府应对各类灾害天气之《应急预案》。所定条目务必清晰,责任务必到人,力求未雨绸缪,有备无患。限期一月呈报!”
位于大周朝西南方的平安镇,很快迎来了所有官员的大清洗。
当传旨的差役敲锣打鼓地将地契、房契、白花花的银锭送到阮玲珑和赵铮手中时,两人都愣住了,随即心中腾起一股巨大的惊喜之情。
试问,有谁不喜欢钱财和房地产?
“五十亩……上等良田!”阮玲珑摸着那厚厚一叠地契,开心地扬起嘴角。
这对于热爱种田、醉心农事的她来说,简直是梦寐以求的厚礼。同时意味着她的试验田规模将空前扩大,可以尝试更多作物的改良和培育。
“还有一百两银子!”赵铮掂量着沉甸甸的银锭,也咧开了嘴。
这些银钱足够他们置办很多家当,甚至作为启动资金做点小生意。
“那座宅子……好像距离黄府不远。”两人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好奇和期待。
县令吴有德和魏知州被抓的消息早已传遍平安镇,人人拍手称快。
新来的县令据说是个年轻举子,出身寒门,为人务实,这让平安镇的百姓对未来又多了几分盼头。
“这位新帝,行事倒是干脆利落,赏罚分明。”阮玲珑感慨道,看着手中的地契,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奖励的东西也很实在,正是我们需要的。”
赵铮则显得更实际些,他笑了笑:“玲珑,你想多了。皇帝陛下日理万机,哪有空管咱们这点小事儿?肯定是那位裴大人调查清楚了,觉得咱们该赏,就按规矩提报了。陛下估计也就看了一眼名字,就批了个‘准’字。”
虽然这么说,但他脸上的笑意藏不住,对这份实实在在的赏赐非常满意。
最让阮玲珑开心的,无疑是那五十亩土地。 ↑返回顶部↑
周衡昌龙颜稍霁,当即朱批。
“着吏部、刑部即刻严查平安县令吴有德及其上司魏知州贪墨渎职、欺上瞒下、尸位素餐之罪,证据确凿,从严惩处,以儆效尤!”
“擢升裴卿所荐之务实干员,即日赴平安镇及魏知州所辖州府上任,务必肃清吏治,安抚民生!”
“裴卿所奏对阮玲珑、赵铮之嘉奖事宜,卿自斟酌提报,朕照准便是。”
对于平安镇这两个“小人物”的封赏,周衡昌并未过多思虑,全权交给了办事稳妥且了解实情的裴余亮。
得到皇帝“照准”的授权,裴余亮心中有了底。
他结合实地调查情况,以及吴有德被查封的财产,迅速拟定了封赏方案。
阮玲珑种田有方,那就奖励上等良田五十亩,奖赏主要来自查抄吴有德的田产;再奖励白银一百两,作为对其无私提供种植技术的补偿及鼓励。
至于赵铮,裴余亮想了想,决定奖励其一座位于平安镇的两进青砖大宅院。
该宅院为罚没吴有德的财产,因而连带宅内所有家具摆设一并赠予赵铮。
思及各地大都秋粮绝收,裴余亮最后附加了一个条件,朝廷将以合理价格,优先且大量采购阮玲珑培育的良种,用于分发至各个受灾区。
不多时,裴余亮将那份凝聚了平安镇经验的《抗旱安民纪要》正式誊抄,加盖官印,下发整个大周朝。
为了促进该项利民政策推广,周衡昌更是下了一道措辞极其严厉的圣旨。
“此《纪要》,乃活命之策,安民之基。凡我大周州府县官,务必熟读成诵,了然于心。即刻起,将此策广布乡里,务使农人尽知,家喻户晓。吏部、都察院严加督查,若有敷衍塞责、阳奉阴违者,立斩不赦!”
“着工部和户部会同钦天监,以此《纪要》为基础,详加研讨,制定各州府应对各类灾害天气之《应急预案》。所定条目务必清晰,责任务必到人,力求未雨绸缪,有备无患。限期一月呈报!”
位于大周朝西南方的平安镇,很快迎来了所有官员的大清洗。
当传旨的差役敲锣打鼓地将地契、房契、白花花的银锭送到阮玲珑和赵铮手中时,两人都愣住了,随即心中腾起一股巨大的惊喜之情。
试问,有谁不喜欢钱财和房地产?
“五十亩……上等良田!”阮玲珑摸着那厚厚一叠地契,开心地扬起嘴角。
这对于热爱种田、醉心农事的她来说,简直是梦寐以求的厚礼。同时意味着她的试验田规模将空前扩大,可以尝试更多作物的改良和培育。
“还有一百两银子!”赵铮掂量着沉甸甸的银锭,也咧开了嘴。
这些银钱足够他们置办很多家当,甚至作为启动资金做点小生意。
“那座宅子……好像距离黄府不远。”两人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好奇和期待。
县令吴有德和魏知州被抓的消息早已传遍平安镇,人人拍手称快。
新来的县令据说是个年轻举子,出身寒门,为人务实,这让平安镇的百姓对未来又多了几分盼头。
“这位新帝,行事倒是干脆利落,赏罚分明。”阮玲珑感慨道,看着手中的地契,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奖励的东西也很实在,正是我们需要的。”
赵铮则显得更实际些,他笑了笑:“玲珑,你想多了。皇帝陛下日理万机,哪有空管咱们这点小事儿?肯定是那位裴大人调查清楚了,觉得咱们该赏,就按规矩提报了。陛下估计也就看了一眼名字,就批了个‘准’字。”
虽然这么说,但他脸上的笑意藏不住,对这份实实在在的赏赐非常满意。
最让阮玲珑开心的,无疑是那五十亩土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