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1 / 3)
“玲珑姑娘,这地……是怎么个深翻法?”
“姑娘,您说的那个堆肥……具体用啥?到底咋弄?”
“这水啥时候灌?灌多少?秧苗生虫了,咋治?”
阮玲珑对此没有丝毫藏私。送走了一波求购良种的地主管家,转身就耐心地为这些满脸沟壑、双手粗糙的农人们解答疑惑。
她不厌其烦,一遍遍地解释着深耕、堆肥、选种、灌溉、病虫害预防的要点,阮玲珑甚至蹲在地上,用树枝画图演示。
送走又一拨心满意足、千恩万谢的农人,阮玲珑的嗓子已经说得有些沙哑。
赵铮端着一碗温开水快步走过来,他眉头紧锁,眼中满是心疼。
“快喝口水润润。”他将水递到阮玲珑嘴边,看着她疲惫却依旧明亮的眼睛,忍不住提醒。
“这样下去怎么行?人人都来找你问,你一天得说多少话?累坏了怎么办?”赵铮说到这里,顿了顿,语气带着不容商量的意味。
“以后再有来问的,你就让他们去问陈伯、张伯和李伯。他们跟着你学得最久,该会的都会了。不能事事都让你亲力亲为,铁打的人也受不住!”
阮玲珑就着他的手喝了几口水,喉咙的干涩缓解了不少。
她笑了笑,拍了拍赵铮的手臂,示意他别太紧张:“好啦,我知道你心疼我。不过,能直接找上门来问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还是靠口口相传,或者跟着陈伯他们学。能开口问的,都是真心想学、想把地种好的,我多说几句,能让他们少走弯路,值得。”
赵铮看着她温润却坚定的眼神,知道劝不动,只能无奈地叹了口气,将心疼化作对阮玲珑更细致的照顾。
雨过天晴,新帝登基,平安镇的日子终于回到了正轨。
赵铮关掉了面向散户的肉摊。
零售太耗时间,他如今有了更重要的“工作”,给神医徐闻道当助手。
但他并未完全放弃营生,凭借着之前积累的信誉和过硬的手艺,他专心做起了供应镇上几家大酒楼和县衙食堂的猪肉批发生意。
每日凌晨处理好肉,按时送达,收入稳定,足以支撑他和玲珑的小家,以及不定时贴补黄府的开销。
赚钱养家,这份责任,他始终牢记。
清晨,天蒙蒙亮,赵铮的身影便准时出现在黄府的后厨。
这是他作为“助手”的第一项任务,给徐闻道做早饭,顺便把黄天泽和文静的一起做了。
赵铮动作麻利,刀工精湛,有时候是一碗热腾腾、香气扑鼻的肉丝面,有时候是一笼皮薄馅大的肉包子,或者是一锅熬得浓稠的杂粮粥,它们总能准时端上饭桌。
徐闻道嘴上不说,但每次吃的时候,眉头都会舒展一些。
早饭过后,徐闻道便会丢给赵铮一本厚厚的医书,或是几卷泛黄的手稿。
“拿去看,仔细看。不懂的做记号。”徐闻道的语气不容置疑。
赵铮便老老实实坐在书房一角,对着那些艰深晦涩的药名、经脉图、病症描述,眉头拧成了疙瘩,看得头昏脑涨也咬牙坚持。
到了下午,徐闻道便会考校他上午看的内容,答不上来便是一顿毫不留情的训斥。
接着便是实践课,他教赵铮认识药材,学习如何炮制。切片、研磨、炒制、蜜炙……每一项都要求精准无误。
黄天泽时常端着茶杯,在书房门口“路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