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1 / 3)
那年的十二月二十号,我已经学会第一时间点开“RP自救之家”发表的最新文章阅读。在看到那款全球首款眼科基因治疗产品在M国正式上市的消息时,我突然愣住了。
那一刻,有很多回忆如洪水猛兽般涌了上来。
我想起五元去世后,周途告诉我关于平行宇宙的事,我靠着他的肩膀问过他一个天马行空的问题:“哥,在其他平行宇宙,我们还会相遇吗?”
他说:“会。”
那么另一个宇宙的我们此刻还在一起吗?
我痛苦地蹲了下来如兔子般缩成一团,无声地流泪。
曾经以为要等到天荒地老的特效药有了确切的日期,和周途一起出国的约定,遥遥无期。
第39章
十二月中旬,幢城。
“叮铃铃……”
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
我烦躁地从温暖的被窝里伸出手去摸手机,摸到后眼睛也睁不开,只是凭着肌肉记忆接通了电话,等了几秒那边都没有说话。
“喂?”我迷糊地问。
几秒后还是没有声音,我清醒了不少,以为是医院那边……
我马上睁开眼睛去看,发现是个陌生号码,松了一口气的同时没好气地说:“你打错了。”
挂掉后我看了眼时间,六点十分,正好该起床了。被莫名其妙吵醒的怨气没有消减,我慢吞吞下了床,揉了揉眼睛,先去厨房烧水,再去洗漱,回到厨房时水已经烧开了,我放了一把面,快速洗了点青菜加进去,简单打了个调料。
趁着煮面的功夫换好衣服,吃完面便背起书包往门外走,快要把门关上的时候,我想起什么突然一脚刹了回来,把放在玄关口的钥匙抄进口袋。
冬天早上天亮得晚,从楼梯间的水泥窗格往外看去只能看到漆黑的树影贴在暗蓝色的幕布上,风一吹很慢地从冰冷的幕布上掀开再粘上。
楼道的墙早已是白里朦着岁月的黄,杵在上方的灯泡要亮不亮,几乎和墙面融为一体,幸好我住了三年已经习惯摸黑下楼,即使看不见也不需要再借助手电筒。
走到一楼正巧遇到要出门的叶阿姨,她家门还开着,仿佛从漆黑的楼道中印出一个亮得黄澄澄的方块。
她家里传来念佛机不知疲倦的诵经声,我和她打了招呼,她微微一笑说:“上学去啊,依白。你晚上要去医院吧,走之前我正好做点饭,你来我家吃吧。”
“不用了叶阿姨,晚上有朋友来找我吃饭,我改天再来吧。”我回了她一个笑容,不急不忙地融入了暗蓝色的幕布中,走去了离家不远的学校。
幢城喜欢在某天骤然降温进入冬天,潮湿的冷空气会一点点钻入皮肤沁入骨髓,室内也没有暖气,让人从衣柜里匆匆翻出冬装都顾不上积压了一年的褶皱就换上了。
有时候冷到总感觉今年会罕见地下雪,最后又很常见地没有落一片雪花。多次付出明知没有希望的期待后,我开始讨厌幢城不下雪的冬天。
这天是周六,下午放学后,我没有在路上停留一步,回家放了个书包就下楼,骑上电动车便去了医院,熟门熟路地乘坐住院部的电梯上到16楼,踏进了病房。
护工胡阿姨刚刚帮妈妈翻了身,和我打招呼后,告诉了我今天妈妈的情况,精神气还不错,情绪也算稳定,只是放疗后口腔溃疡,食欲不振,她按照医生建议喂的流食,额外补充了营养剂。
我看着躺在床上的妈妈,她现在很瘦,看上去仿佛全身上下没几两肉,都是骨头,眼睛又大又突出,一眨不眨地盯着我,好像又不认识我了。这样不清醒的时刻现在经常发生。
“楼大姐,白尾来啦。”胡阿姨用手掌指了指我,像哄小朋友一样温柔地说,“你儿子对你多好哇,一放学就来看你了。”
妈妈听到“白尾”两个字就有点反应,张了张嘴,我凑到她耳边听,只依稀能听见她在喊我以前的名字,我回应着喊了一声“妈”,安抚地握了握她瘦得像枯枝的手,在病床旁边的凳子上坐下,静静陪着她。
高三学业繁忙,能休息的时间只有周六下午和周日上午,还要做作业,我申请了不上晚自习,尽量腾出时间陪陪她,虽然来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要在一旁忙着学习。幸好请的全天陪护的护工阿姨照顾得很用心,几乎不需要我多费心。 ↑返回顶部↑
那一刻,有很多回忆如洪水猛兽般涌了上来。
我想起五元去世后,周途告诉我关于平行宇宙的事,我靠着他的肩膀问过他一个天马行空的问题:“哥,在其他平行宇宙,我们还会相遇吗?”
他说:“会。”
那么另一个宇宙的我们此刻还在一起吗?
我痛苦地蹲了下来如兔子般缩成一团,无声地流泪。
曾经以为要等到天荒地老的特效药有了确切的日期,和周途一起出国的约定,遥遥无期。
第39章
十二月中旬,幢城。
“叮铃铃……”
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
我烦躁地从温暖的被窝里伸出手去摸手机,摸到后眼睛也睁不开,只是凭着肌肉记忆接通了电话,等了几秒那边都没有说话。
“喂?”我迷糊地问。
几秒后还是没有声音,我清醒了不少,以为是医院那边……
我马上睁开眼睛去看,发现是个陌生号码,松了一口气的同时没好气地说:“你打错了。”
挂掉后我看了眼时间,六点十分,正好该起床了。被莫名其妙吵醒的怨气没有消减,我慢吞吞下了床,揉了揉眼睛,先去厨房烧水,再去洗漱,回到厨房时水已经烧开了,我放了一把面,快速洗了点青菜加进去,简单打了个调料。
趁着煮面的功夫换好衣服,吃完面便背起书包往门外走,快要把门关上的时候,我想起什么突然一脚刹了回来,把放在玄关口的钥匙抄进口袋。
冬天早上天亮得晚,从楼梯间的水泥窗格往外看去只能看到漆黑的树影贴在暗蓝色的幕布上,风一吹很慢地从冰冷的幕布上掀开再粘上。
楼道的墙早已是白里朦着岁月的黄,杵在上方的灯泡要亮不亮,几乎和墙面融为一体,幸好我住了三年已经习惯摸黑下楼,即使看不见也不需要再借助手电筒。
走到一楼正巧遇到要出门的叶阿姨,她家门还开着,仿佛从漆黑的楼道中印出一个亮得黄澄澄的方块。
她家里传来念佛机不知疲倦的诵经声,我和她打了招呼,她微微一笑说:“上学去啊,依白。你晚上要去医院吧,走之前我正好做点饭,你来我家吃吧。”
“不用了叶阿姨,晚上有朋友来找我吃饭,我改天再来吧。”我回了她一个笑容,不急不忙地融入了暗蓝色的幕布中,走去了离家不远的学校。
幢城喜欢在某天骤然降温进入冬天,潮湿的冷空气会一点点钻入皮肤沁入骨髓,室内也没有暖气,让人从衣柜里匆匆翻出冬装都顾不上积压了一年的褶皱就换上了。
有时候冷到总感觉今年会罕见地下雪,最后又很常见地没有落一片雪花。多次付出明知没有希望的期待后,我开始讨厌幢城不下雪的冬天。
这天是周六,下午放学后,我没有在路上停留一步,回家放了个书包就下楼,骑上电动车便去了医院,熟门熟路地乘坐住院部的电梯上到16楼,踏进了病房。
护工胡阿姨刚刚帮妈妈翻了身,和我打招呼后,告诉了我今天妈妈的情况,精神气还不错,情绪也算稳定,只是放疗后口腔溃疡,食欲不振,她按照医生建议喂的流食,额外补充了营养剂。
我看着躺在床上的妈妈,她现在很瘦,看上去仿佛全身上下没几两肉,都是骨头,眼睛又大又突出,一眨不眨地盯着我,好像又不认识我了。这样不清醒的时刻现在经常发生。
“楼大姐,白尾来啦。”胡阿姨用手掌指了指我,像哄小朋友一样温柔地说,“你儿子对你多好哇,一放学就来看你了。”
妈妈听到“白尾”两个字就有点反应,张了张嘴,我凑到她耳边听,只依稀能听见她在喊我以前的名字,我回应着喊了一声“妈”,安抚地握了握她瘦得像枯枝的手,在病床旁边的凳子上坐下,静静陪着她。
高三学业繁忙,能休息的时间只有周六下午和周日上午,还要做作业,我申请了不上晚自习,尽量腾出时间陪陪她,虽然来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要在一旁忙着学习。幸好请的全天陪护的护工阿姨照顾得很用心,几乎不需要我多费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