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1 / 2)
天如以往一般的冷,然而,这个严冬对于天下寻常巷陌的百姓来说,竟透出几分往年罕见的安稳。寒风虽然依旧刺骨,但许多人家门楣上已悄悄挂起了新腌的腊肉,窗户把屋外的风雪堵得严严实实,孩童们身上难得地穿了厚实的新絮袄子,虽非绫罗绸缎,却也针脚细密,浆洗得干净,足以抵御这凛冽的寒气。家中的陶瓮里,除了过冬的口粮,还小心地存了些颗粒饱满的粮种,是来年开春的希望。
每日的餐食,那粗糙的漆盘上,除了寻常的粟饭藿羹,偶尔还能见到一小碟用温水泡发的乌黑海带,散发着大海的咸腥气。
或是温上二两薄酒,那酒丞因着年节将近,打酒时竟还多饶了些带着酒香的糟粕,正好给贫寒之家添点暖意和嚼头。
更难得的是,那些平日里蜷缩在漏风破屋里的孤寡老弱,屋顶的茅草早已被一群穿着短褐、手脚麻利的年轻人修缮一新,压上了厚厚的草苫。这些人时不时还会踏着没膝的积雪再来巡视,用长杆小心地捅掉屋檐上过厚的积雪,唯恐压垮了那好不容易坚固起来的栖身之所。
这个冬日没有往年难熬。
“只盼着来年风调雨顺,”一个须发皆白的老翁蹲在自家修葺好的屋檐下,眯着眼望着漫天飞雪,粗糙的手指无意识地搓着几粒饱满的粟种,“交了朝廷的税,仓里还能剩下些,让家里的崽子们……多吃上几顿饱饭,扯块花布头也好啊。”
那浑浊的眼中,映着雪光,也映着一点微弱的、名为“盼头”的光亮。
日子会一天一天变好的。
霍府内院,家中的树上覆着厚厚的白雪,唯有几棵松柏长青。
霍去病裹着一件玄色狐裘,领口镶着银灰色的风毛,衬得他因久病而略显清减的面容愈发冷峻。他独立廊下,任由细密的雪花无声地落在狐裘风毛上,积起一层薄白。他缓缓伸出手,修长的手指接住几片晶莹的雪花,看着它们在掌心迅速融化成微凉的水渍,眼神有些放空,仿佛透过这长安的雪幕,又回到了漠北冰封千里的草原,回到火焰点燃半边天的豪情。
凛冽的风掠过庭院,卷起松枝上的积雪,扑簌簌落下。
“又落雪了。”他低语,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随即眉头微蹙,转向一旁垂手侍立、面带忧色的家丞,“阿言还未归?这雪眼见着愈下愈紧,路面怕是要结冰了。”
家丞连忙躬身,语气恭敬中带着小心,“回禀君侯,主君方才遣人快马传话回来,言道今日雪势颇大,朝中议事务必周详,恐要晚些才能回府。特命小人转告君侯,不必等他。”
霍去病闻言,并未言语,只是那双锐利的眼眸投向府门外那片被风雪搅得混沌的天空,这雪像是没完似的。
他拢了拢狐裘的领口,指尖因寒意而微微发白。院中积雪已深,白茫茫一片,唯有通往府门的小径被仆人匆匆扫开,又很快被新雪覆盖。
“备车。” 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家丞闻言,脸色瞬间煞白,几乎要跪下去,声音带着哀求,“君侯!万万使不得啊!主君临行前严令,您伤势初愈,元气未复,此等酷寒天气,断不可出门受风!小人……小人实在担待不起!若主君问罪……”
霍去病看着眼前惶恐不安的家丞,再想到霍彦临出门前那不容分说的禁足令,哪怕心知阿言是为他好,一股被束缚的烦躁还是蓦地涌上心头。他久居上位,不喜拘束。这伤病让他感到一种无形的枷锁,他唇紧抿,下颌线绷紧。
“备车!” 他加重了语气。
廊下的空气仿佛都为之一凝。
家丞浑身一颤,对上霍去病那双不容置喙的眼眸,所有劝阻的话都堵在了喉咙里。他深知这位年轻君侯的脾性,更明白他一旦动怒是何等威势。只得苦着脸,连声应喏,转身急急吩咐下去,“快!速备安车!车厢多铺几层厚毡,汤婆子塞满!务必捂得严严实实!车轮裹紧草绳!”
他一边指挥,一边心中叫苦不迭,只盼得霍彦到时候别发脾气把自己气到。
都是气性大的祖宗。
而此时未央宫西侧的大司农署内,数个巨大的青铜炭盆烧得通红,炭火噼啪作响,今年的雪下得又急又猛,一连数日,积雪深达三尺。
所幸霍彦早在前些日子便心有所感,担忧天寒地冻,百姓来不及收割的庄稼会被大雪掩埋,特意遣了人手下去督促抢收,总算将损失降到了最低。这让他得以将全副心神投入到岁末最紧要的事务,核定来年预算的初稿上。
然后大司农署里,吵架!
没办法,定预算的初稿嘛,年年这个时候都要吵!
大司农桑弘羊意思是照着往年的旧例来,但今年有雪,朝廷又不打仗,怕是各地收成不佳,霍彦想减免部分受灾严重地区的税额。
朝廷收税每年都要收上几层。有些地方苦寒,本就不适宜作物生长,过的紧巴巴的。今年这雪下得如此之大,上头扣些,底下贪些,这就是在逼人去死!
大司农桑弘羊端坐主位,眉头紧锁,手指用力敲打着案几上堆积如山的简牍。 ↑返回顶部↑
每日的餐食,那粗糙的漆盘上,除了寻常的粟饭藿羹,偶尔还能见到一小碟用温水泡发的乌黑海带,散发着大海的咸腥气。
或是温上二两薄酒,那酒丞因着年节将近,打酒时竟还多饶了些带着酒香的糟粕,正好给贫寒之家添点暖意和嚼头。
更难得的是,那些平日里蜷缩在漏风破屋里的孤寡老弱,屋顶的茅草早已被一群穿着短褐、手脚麻利的年轻人修缮一新,压上了厚厚的草苫。这些人时不时还会踏着没膝的积雪再来巡视,用长杆小心地捅掉屋檐上过厚的积雪,唯恐压垮了那好不容易坚固起来的栖身之所。
这个冬日没有往年难熬。
“只盼着来年风调雨顺,”一个须发皆白的老翁蹲在自家修葺好的屋檐下,眯着眼望着漫天飞雪,粗糙的手指无意识地搓着几粒饱满的粟种,“交了朝廷的税,仓里还能剩下些,让家里的崽子们……多吃上几顿饱饭,扯块花布头也好啊。”
那浑浊的眼中,映着雪光,也映着一点微弱的、名为“盼头”的光亮。
日子会一天一天变好的。
霍府内院,家中的树上覆着厚厚的白雪,唯有几棵松柏长青。
霍去病裹着一件玄色狐裘,领口镶着银灰色的风毛,衬得他因久病而略显清减的面容愈发冷峻。他独立廊下,任由细密的雪花无声地落在狐裘风毛上,积起一层薄白。他缓缓伸出手,修长的手指接住几片晶莹的雪花,看着它们在掌心迅速融化成微凉的水渍,眼神有些放空,仿佛透过这长安的雪幕,又回到了漠北冰封千里的草原,回到火焰点燃半边天的豪情。
凛冽的风掠过庭院,卷起松枝上的积雪,扑簌簌落下。
“又落雪了。”他低语,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随即眉头微蹙,转向一旁垂手侍立、面带忧色的家丞,“阿言还未归?这雪眼见着愈下愈紧,路面怕是要结冰了。”
家丞连忙躬身,语气恭敬中带着小心,“回禀君侯,主君方才遣人快马传话回来,言道今日雪势颇大,朝中议事务必周详,恐要晚些才能回府。特命小人转告君侯,不必等他。”
霍去病闻言,并未言语,只是那双锐利的眼眸投向府门外那片被风雪搅得混沌的天空,这雪像是没完似的。
他拢了拢狐裘的领口,指尖因寒意而微微发白。院中积雪已深,白茫茫一片,唯有通往府门的小径被仆人匆匆扫开,又很快被新雪覆盖。
“备车。” 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家丞闻言,脸色瞬间煞白,几乎要跪下去,声音带着哀求,“君侯!万万使不得啊!主君临行前严令,您伤势初愈,元气未复,此等酷寒天气,断不可出门受风!小人……小人实在担待不起!若主君问罪……”
霍去病看着眼前惶恐不安的家丞,再想到霍彦临出门前那不容分说的禁足令,哪怕心知阿言是为他好,一股被束缚的烦躁还是蓦地涌上心头。他久居上位,不喜拘束。这伤病让他感到一种无形的枷锁,他唇紧抿,下颌线绷紧。
“备车!” 他加重了语气。
廊下的空气仿佛都为之一凝。
家丞浑身一颤,对上霍去病那双不容置喙的眼眸,所有劝阻的话都堵在了喉咙里。他深知这位年轻君侯的脾性,更明白他一旦动怒是何等威势。只得苦着脸,连声应喏,转身急急吩咐下去,“快!速备安车!车厢多铺几层厚毡,汤婆子塞满!务必捂得严严实实!车轮裹紧草绳!”
他一边指挥,一边心中叫苦不迭,只盼得霍彦到时候别发脾气把自己气到。
都是气性大的祖宗。
而此时未央宫西侧的大司农署内,数个巨大的青铜炭盆烧得通红,炭火噼啪作响,今年的雪下得又急又猛,一连数日,积雪深达三尺。
所幸霍彦早在前些日子便心有所感,担忧天寒地冻,百姓来不及收割的庄稼会被大雪掩埋,特意遣了人手下去督促抢收,总算将损失降到了最低。这让他得以将全副心神投入到岁末最紧要的事务,核定来年预算的初稿上。
然后大司农署里,吵架!
没办法,定预算的初稿嘛,年年这个时候都要吵!
大司农桑弘羊意思是照着往年的旧例来,但今年有雪,朝廷又不打仗,怕是各地收成不佳,霍彦想减免部分受灾严重地区的税额。
朝廷收税每年都要收上几层。有些地方苦寒,本就不适宜作物生长,过的紧巴巴的。今年这雪下得如此之大,上头扣些,底下贪些,这就是在逼人去死!
大司农桑弘羊端坐主位,眉头紧锁,手指用力敲打着案几上堆积如山的简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