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办?我爹是奸臣! 第14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陈琰:“………”
  横竖也是出不去了,考试的前三天又单纯闲着,平安在纸上画出跳棋格子,用染色的纸团做棋子,跟老爹下棋打发时间。
  陈琰也很佩服他随遇而安的心态。
  在平安用纸笔发明的各种简易小游戏的消遣之下,三天时间过得很快,第一场考试结束,龙门打开,窗外人声嘈杂,平安扒开一条门缝朝外看。
  陈琰道:“考生的卷子还要经过外帘官糊名誊录,才会送到这边。”
  “哦。”平安将一条襻膊系在身后,收起满地简陋的“玩具”,然后烧水泡茶,归置好笔墨纸砚,只等主考官发卷了。
  第136章 吃瓜,阅卷。
  收卷官签名用印的试卷,由外帘官弥封、朱笔誊录、审核,那些存在格式问题的、犯忌讳的、有别字或涂抹痕迹的试卷会在此处被剔除出去,然后将原卷保存好,将誊录的朱卷送往内帘。
  两位总裁官,也就是主考官是不直接阅卷的,只对十八房考官的“荐卷”进行最后拍板,如果录取人数不够,才会从初选落选的试卷中重新挑选,又叫“搜落卷”,所以几乎全部的阅卷任务都落在同考官身上,且必须字斟句酌,不能走马观花。
  因为在考试之后,翰林院会同礼部会对取中的考卷重新审阅,检查试卷的水平、格式,是否有抄袭、雷同的情况,以此来判定考试官员是否公允尽责。
  一旦在磨勘中发现问题,不但考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考官也会受到严重的处分,这也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
  平安拿到他们这一房的试卷后,拆成数沓,帮老爹做了简单的规划,每天取一沓,如果能提前完成,就看第二天的。
  陈琰开始阅卷,平安就安安静静地呆在一边,偶尔茶没了就添茶,墨没了就研墨,尽量不弄出声响打扰老爹干活。
  他本以为阅卷只是单纯的看,后来发现老爹直接在卷面上做标点——这个时代称作“句读”。
  “句”表示一个句子结束,“读”表示句子中间语气的停顿,比“句”时间短,类似于逗号或顿号。
  因为时下的书籍没有标点,读书人开蒙识字之后就要开始学习如何正确的断句,句读就成了学习经史子集的基础。
  可是为什么要在试卷上做句读呢?
  陈琰用余光都看得出平安的疑惑,一边继续批阅,一边对他解释:“以前并非如此,是今年的新规,以保证同考官逐字逐句地批阅。”
  平安问:“谁想出来的变态主意?”
  “你二师祖。”陈琰也觉得有点变态——变态这个词的衍生含义还是平安告诉他的。
  “呃……”平安赶紧解释:“真是让考官改变态度的好办法。”
  陈琰嗤笑,有人怕师祖怕到背着人都不敢说坏话喽。
  即便如此,陈琰阅卷的速度依旧是常人所不能及的,大约用这个速度批了七八份,才在一份试卷上停滞下来,反复品读,还在结尾写了很多批语。
  平安想,这篇文章大概要出房了。
  谁知并没有,数息之后,陈琰将试卷扔在了一堆落卷里。
  平安“咦”了一声。
  陈琰道:“怎么了?”
  “我可以看看吗?”
  陈琰一脸为难:“原则上不能。”
  “………”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