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消息传播出去,任谁也没想到的是,建炎四年九月二十二,蜀中挟太祖七世孙,言明太宗窃位,纲常混乱,北狄侵略,国朝颠覆,此乃上天警醒,须得物归其主,方能纲常继存。
  是以蜀中不承认太宗一脉的此遗腹子为新君主,转而另立太祖七世孙——年仅五岁,实只有四岁的赵伯琮为帝,国号大宋,改元建隆。
  蜀中另立,此消息传出去后举国哗然,众人都不明白一直蔫不作声的成都府为何在此时突然干了件大事。
  可成都府有次作为,确实是蓄谋已久。
  自从金军南侵,天下大乱,朝廷因实在没钱,便大肆征收赋税。中原之地因多方势力繁杂,所征赋税有限,比如京兆府和河南府,因有军阀伫立,养兵需要钱粮,朝廷想要多征也没法子;再比如江南和燕山府,有两个异姓王在此,朝廷根本也不去催收。
  只有蜀地一来没有被侵扰,二来也不出兵勤王,三来此地确实富庶,简直就是要钱的好地方!因此向他们征收的赋税便多了一点。
  可蜀中虽富庶,也禁不住年复一年的大肆搜刮,这简直就是把他们蜀地当成江南在整了!君不见江南花石纲导致白莲肆虐,方腊造反称帝?也别当他们巴蜀人都是软骨头!
  此时天下动荡,各地势力蠢蠢欲动,他成都府也不是吃素的,是以成都府富户联合本地官员,早早找了个小孩以谋大事。
  朝廷在意血脉,他们可不在乎,蜀人本想随便找一个,可又恐各个家族起纷争,恰好此时有消息传来,说太祖六世孙因身染重疾在寺庙之中养病,是以成都府人便将此人及其亲子接到府中静养,以成大事。
  如今九月份正好在交秋税的时节,蜀地刚刚大肆搜刮一番,直把富户和百姓都搜无可搜了才缴上足额秋税,民怨沸腾,他们忍无可忍之际,天公作美,皇帝正卡在这个节骨眼上死了!
  那可别怪他们蜀人顺天应时了!他们可不认这个什么什么遗腹子,谁知道这肚子里的孩子是哪里来的?是不是赵氏的种另说,就算姓赵,那也是太宗一脉,根本不是正统!
  他们手里这个是太祖一脉!岂不听谶言有云:“太祖之后当另有天下”?
  遂成都府当即把还没出大巴山的交税官员给拦下来了,在一众富户支持之下,成都府主簿官彭元祥和兵马都监王煜联合起来辅佐新皇登基,自此另立朝廷!
  *
  江州府如今面临新形势,潘邓特地召集众人开了会,问道:“可打探好了?这彭元祥和王煜是什么来头?”
  有个年轻的胡参军说道:“彭元祥是成都府主簿官,彭家人在此地已有九代,从前便是富裕之家,后来子孙也有入朝为官的。彭元祥是彭家七代子孙,已在成都府为吏十余年,此人在富人之中颇有美名,与成都府众大户之家都交往甚深,此次也是众人推举他出来主事。”
  潘邓又问胡参军道:“成都府府尹和通判呢?”
  胡参军说:“听百姓所说,官员不听旨意的,都被彭元祥杀了。”
  众人没做声,胡参军见状又说起了王煜,“王煜乃是朝廷官员,被派到成都府任一任兵马都监,在任已有七年,并没另换别府。王煜家乡淮北,在蜀地没有根基,王煜在四年前和彭家新结成了通家之好,他两人也成了亲家,自此在蜀中站稳脚跟,两家一起谋夺大业。”
  胡豆又叫自己旁边的人汇报工作,那小参军见着年纪确实不大,十五六样子,也坐得及其端正,面前摆了本子和笔,还有小茶缸,他缓缓开口说了前些日子同伴一起外出调查获得的情报,“……自从蜀中另立,他二人便挟持了王府,近日王煜出兵在外,将蜀中大部分地方都打了下来,彭元祥则是修建宫殿,任命官员,升迁罢黜全然没有章法。”
  众人点点头,这姓彭的比那姓粟的还过分,十分玩弄权势,这样毫不遮掩,俨然已经做了土皇帝一般。
  刑名扬说道:“蜀地易守难攻,乃是四塞之地,虽然一朝独立,可大宋朝廷如今自顾不暇,拿他们也莫可奈何。”
  晁少古则说道:“且看他们是什么打算,如果偏安一隅,自然能过安生日子,但是但凡有人想要谋求更多,必定要向外进军。成都府往外只两条路,向北是汉中,向东就是江陵府。”
  若是成都府有此打算,他们江南对江陵府就不能再徐徐图之了。
  *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