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来自世家的人才垄断直到科举制的出现才被打断,而在此之前,他们是真的通过各种方法纳才了。
  那些方法多少有见效,可是在教育资源贫瘠,文化传播困难的时代,终究还是要被掣肘的,只不过手段强硬的皇帝能占据上风罢了。
  至于不够强势的皇帝,呵,自古皇帝和臣子不就是东风压西风,就是西风压东风嘛。
  懂的都懂。
  所以说,在场三位皇帝确定很有发言权,因为他们都是可以强势,能够强势的皇帝。
  而科举制到他们手里,那就是真正无往不利的大杀器。
  其中就属唐皇陛下最春风得意,虽然治下的世家是最多的,但同样的他所在的时代推动科举也最成熟的一个。
  所以这些年,那是杀疯了好吧。
  第49章
  至于秦国嘛……如果在繁荣的文治时代,科举制的出现可以立竿见影,引发惊天效果。
  可在如今读书人都没有多少的情况下,不管怎么筛选,基本上都是一个阶层的人,只不过说考上的人更有真才实学一点,好过让草包占据高位。
  所以要真正推动科举制,首先要培养人才,要推动文化发展,更要让普通百姓也能读上书,这个过程注定是要很漫长的。
  五五管这个计划叫做——二十年知识普及化。
  十年前这个计划由昭襄王同意,范雎一手推动,到十年后的今天,五五觉得也算颇有成效。
  纸张的出现是划时代性的,连带印刷本一起给这个时代的贵族高门带来的降维性的打击。
  最重要的是,昭襄王还是这个国家最大的强权。
  所以推动起来波折却也算得上顺遂。
  而这些东西带来的影响又何止是在秦国内。
  一种东西出现的时候,人们总是后知后觉的。
  当六国之人听见纸的时候,脑子里甚至没有这个东西的概念,也想象不出来是什么样的。
  当他们拿到纸张书本的时候,无不赞叹其精致华美,以为是可以高悬宝库中的瑰丽宝贝。
  当他们知道这东西造价便宜,秦国广为推广,于是才知道惊恐,彼时战争一触即发。
  对于七国的王来说,这自然是好东西。可对于天下的豪门望族来说,却是大杀器,专杀他们。
  如果说曾经十个人里面,自己只要考五十分就可以当官了。那么以后却要在百人千人里面考得最好才有可能当官......这是切切实实的利益侵害,没有一个豪门世家可以容忍。
  可秦国内部已经的声音已经被镇压,国外的想要干涉很难,除非以战争逼迫。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