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食肆经营日常 第234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婶子,这三种肉干我都要,你先各自帮我打包半斤。”江孜问:“婶子,你这里还有多少这种肉干?我还想多要些。”
  一斤肉做成肉干估摸只能剩下二两左右,做起来费时费力,江孜做过猪肉脯,但是做的不多,吃完便再也没做过了。
  “有不少呢,每种都能有四五十斤,你看看你还要多少。”大婶手脚麻利的打包着,江孜立刻开口:“那每种我都要四十斤!”
  每种肉干都要四十斤,留下一些自家人慢慢吃,剩下的就可以拿到食肆或者杂货铺售卖,肉干的价格注定会有些高,不过这种东西放得住,慢慢卖便是。
  “四十斤可不少。”大婶有些意外,特意提醒:“虽然肉干放得住,也不能一直放着,若是坏了可真就浪费银子了。”
  “我家开食肆的,还有杂货铺,拿回去给自家人留着吃,多数还是拿回去放在铺子里售卖的。”江孜解释,又问:“婶子应该不会介意我拿回去倒卖吧?我家食肆铺子离古林镇得有个六七日的路程,离得不算近的。”
  “没事,来我这买肉干的还有许多外地商人呢,都是买了拿回去再倒卖的,卖完了想要还得找我再买,我挣得可不少。”大婶利落的将打包好的肉干递给江孜,江欢宜很快就接过去放在了钱旭身后的竹筐里,她还有些疑惑,问:“婶子,你说这都是这些都是山上猎来的野羊肉野猪肉,可这附近不都是古木林吗?”
  “以前丛林里不方便养殖,咱们镇子最南边的古林往外走上两里路就是一片山脉,虽然过去并不算近,但是我们总得吃些肉食不是?现在虽然有不少人家都有养些猪羊鸡鸭的,可自家养的做成肉干不如山上野生的,镇上现在还在猎野生猪羊做肉干的不多了,只有两三家了。”大婶笑眯眯的解释着:“我这摊上没那么多肉干了,得叫人回家去取,姑娘要不晚些再来?现在已经是饭点了,你们可以去古林溪东边的风味楼,那是咱们这最好的酒楼,做的饭菜很不错的。”
  “古林溪?”江孜疑惑,大婶指了指前往:“你们往前走到街头右拐的第二条巷子进去直走就能看到一条溪流,咱们镇子呀,就是沿着那条溪流扩建到现在的规模的,瞧见古林溪往东就是风味楼了。”
  江孜道谢,结过银钱又给了一两做定金,约定晚一些过来取肉干便离开了,顺着大婶指的路,江孜和傅怀瑾瞧见了一条溪流横跨整座小镇,延绵不绝流向远处。
  “丛林生活水源极为重要,伴水而生是必然的选择。”傅怀瑾站在桥边望着远处,古林溪大约两三米的宽度,溪水清澈见底,瞧着也不是很深的样子,即便镇子沿着古林溪扩建,镇民将这条溪流保护得很好,溪流十分干净,一点也不混浊,还有不少小孩在溪边玩耍着,时不时还能听到大人的喊话让他们小心些别跌进溪里。
  风味楼很显眼,三层楼的楼顶屋檐处扬着旗幡,上面正是风味楼三个字,隔着老远就能看到,来来往往进出的客人不少,从穿着上看有本地人到更多的是外地人。
  第645章、松阳县
  饭点时间,风味楼坐得满满当当的,江孜几个还在旁边等了快半刻钟才有了座位。
  不过虽然人多等了许久,但是上菜倒是快得很。
  板栗烧鸡、蟹酿橙、清蒸鲈鱼、香菇菜心和菌菇蛋花汤。
  这一道道菜摆盘倒是精致,闻着味儿也香,吃着是不错的,但口味还是偏清淡了些,吃起来总觉得不带得劲。
  饭后先去找大婶拿了买下来的肉干,肉干价格不便宜,一斤得六十五文钱,江孜一共要了一百二十斤,一共得七两八百文钱,除了交付的一两定金,又结清了剩余的钱银。
  顺着镇子正门出去,又一次路过那边绿叶红花漂亮非常的古茶树,古树开花吸引了不少人停留观看,只是多看了几眼,没停留,到了镇子外面找到其他人,坐上马车便赶往下一个目的地——松阳县。
  松阳县距离古林镇大约要两个时辰,一路没有休息,晚饭凑合着吃的早上在秋平镇买的粘豆包和中午古林镇的肉干,到的时候已经是戌时三刻,夜色降临,只能庆幸现在的大华朝没有宵禁,不然他们得被困在郊外露宿荒野了。
  松阳县有傅家的宅子,马车一路便直接过去了,宅子有专人看守打扫的,一过去只是大致收拾就能住下,江孜实在是在马车上坐得腰酸背痛的,收拾完就倒在床上不肯动弹,连傅怀瑾过来送银耳汤,她都是赖在床上喝了两口就不肯再喝了。
  夜里睡得格外早,早上依旧是起不来的。
  不过说好了要在松阳县住两天,江孜就更不着急了。
  傅家虽然逃难去的常平镇,外边人以为他们祖父两个只开办了私塾,收费又低,日子过得清贫。
  但是实际上傅老爷子除了开办私塾,还在镇上开了博文书斋。
  只是江孜还真不知道,原来在松阳县也有傅家开的博文书斋。
  “我十二岁起便接手了祖父手下的博文书斋,自那时起我便有在周边的镇县里购置商铺宅子,开办博文书斋。”傅怀瑾给江孜剥了个鸡蛋,同江孜解释:“现在博文书斋在外还算有些许名气,大大小小开了有十三间铺子。”
  “我可从来没听你提起过。”江孜都有些惊讶了,难怪私塾收费那么低,可傅老爷子出售一向都大方,送给她的首饰样样是精品,说都是以前祖上传下来的,她只当傅家底蕴深厚,没成想傅怀瑾不仅是个学霸,在经商上还这么厉害——她原以为只有常平镇那一家博文书斋呢。
  十二岁,十二岁的她在做什么啊?只会在学校傻愣愣的读着书。
  即便是现在,所有人都说她能干,十四五岁便开了好几间食肆,但实际上表面十四五岁的她,内里的灵魂可都已经二十来岁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