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食肆经营日常 第207节(1 / 4)
报出来的香料足足有七八种,原本还在挑拣药材的中年男子抬起头来;“天麻党参那几样用来做药膳是没问题的,但是你后面那些……药材可不能乱用。”
“我家是开食肆的,有祖传的食谱方子,这些药材亦是香料,可以用来做菜的。”江孜解释:“每种都要两三斤。”
“最多一斤,价格不便宜。”中年男人又低下头去挑拣药材了,江孜应了,药童便去将所有的药材用包装好,又打起算盘,最后报了价:“姑娘,一共二两二百八十文钱。”
香料昂贵,基本都是一百多文钱一斤,江孜没有讨价还价,爽快的付了银子,将药包丢进白策身后的竹筐。
除了福济堂,他们又接连进了几间药馆,继续采购着各种香料,最后又来到一间书坊前。
“怎么这么多书生在排队?是有什么好东西?”江孜垫脚往里探望,一名书生看过来,笑着给江孜解疑:“寒柳斋每年都会整理往年科举试题,三天前就开始售卖,而且又新出了几篇不错的策论与解析,我们都是特地过来购买的,也能给接下来的乡试增添几分把握。”
那岂不是古代版王后雄与三年高考五年模拟?
“谢谢公子告知。”江孜道了谢,看向白策:“白叔,麻烦你在这里排队,把这些往年科举试题和策论解析,我与晴儿姐姐还有哥哥去旁边的杂货铺逛逛。”
广川郡的杂货铺,可不是于晓静的杂货铺可以相提并论的,货架上满满当当的东西虽然都是些常见的,但是明显做工更加精致,江孜与胡晴儿逛了许久,挑了不少东西——带回去就给于晓静摆在杂货铺,那高低立马可见。
镇县上有有钱人家可是不少的,有更灵巧的东西自然也更加舍得花钱。
走走停停,买了不少东西,白策也买好了试题和策论解析,这会便是到了午时三刻。
“中午去吃牛肉面怎么样?昨日在码头与隔壁摆摊的大叔多聊了几句,说是那家面馆味道极好,本地人都爱去。”江谌擦了擦额上的汗水问,江孜立刻点头:“牛肉面?去呀去呀!”
大华朝禁止杀牛,因为牛是要作为种牛耕种田地的,唯独一些老牛或残牛才会宰杀售卖,数量极少,寻常百姓根本买不到,许多百姓下辈子都不知道牛肉究竟是何等滋味。
江孜并不是多喜欢吃牛肉,而是太久不吃就有些馋了。
第568章、牛肉面、冰糖雪梨
面馆在一家偏僻的小巷子里,布幡招牌十分老旧,瞧着就是经历过不少风吹雨打,进了面馆,大堂陈设同样老旧,但是收拾得干干净净,桌面擦得发光,不见油污,此时正是饭点,里面坐了不少人,多是些四五十岁的大叔大婶们,看着知道都是些本地人。
江孜四个人寻了一张空桌子坐下,银发婆婆走过来笑眯眯的询问:“小姑娘,想吃些什么?咱们这今儿有素汤面、羊肉面以及牛肉面,分别是六文钱、十文钱、十二文钱。”
“四碗牛肉面……婆婆,你们这是熬了牛骨汤作汤底?”江孜点餐,吸了吸鼻子,空气中香气浓郁,勾得她馋虫都出来了。
“是,特地用的牛骨,炖了一夜的高汤,早起又放了牛肉,牛肉也是软烂入味,保管好吃。”银发婆婆笑呵呵的说完,掀开帘子,没多久就端着托盘出来了。
白瓷汤碗不小,鲜香的牛肉汤奶白浓郁,细细的面条上铺着几片翠绿的青菜,几块炖得软烂的牛肉,撒上一小撮葱花点缀。
“姑娘,快先尝尝看合不合口味。”银发婆婆将两碗牛肉面端到江孜和胡晴儿面前,说罢又收着托盘去厨房,给江谌和白策各端来了一碗牛肉面。
江孜拿起筷子,先吃面,再吃青菜与牛肉,面条劲道,青菜爽口,牛肉软烂入味,最后喝一口牛肉汤,鲜美浓郁。
比她曾经在现代吃过的牛肉面都不差。
天气炎热,一碗热汤面下肚,几人都热得有些冒汗,吃完也没有走,在这小面馆歇脚纳凉,与银发婆婆聊了起来——这家小面馆已经开了三十多年,因为位置偏僻,铺子老旧,虽说味道极好,生意一直不好不坏,全靠街坊邻居们支持。
负责下厨的是银发婆婆的相公,他年轻时救了郡守大人一命,得了些门路,能收购些牛肉,但是数量并不多,往常能吃到牛肉面的机会都是少数,江孜几个第一次来就吃上了,只能说运气是真的很不错的。
几人歇了会便回客栈了,下午炎热,街上人少了许多,摊贩们都回家纳凉歇午觉,江孜也有些困倦,躺在床上热得很,冰凉的井水摆在床边,肖茹拿着蒲扇给江孜扇风,透过井水,扇出来的风凉快了些,她才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醒来已经是下午三点半,怀表滴滴答答的走动着,查看时间方便极了。
“姑娘,来喝一些冰糖雪梨?是放在井里冰镇过的。”肖茹躺在塌上,听见动静就起了身:“我之前喝了一碗,味道挺好的,微微甜。”
江孜不太嗜甜,做的甜食但凡是留给自己的那一份,都是少糖的份量。
坐到桌边,打开白瓷小碗的盖子,露出里面的冰糖雪梨,她一眼就瞧出是常见的做法,放了些银耳、莲子、红枣和枸杞之类炖补的食材。 ↑返回顶部↑
“我家是开食肆的,有祖传的食谱方子,这些药材亦是香料,可以用来做菜的。”江孜解释:“每种都要两三斤。”
“最多一斤,价格不便宜。”中年男人又低下头去挑拣药材了,江孜应了,药童便去将所有的药材用包装好,又打起算盘,最后报了价:“姑娘,一共二两二百八十文钱。”
香料昂贵,基本都是一百多文钱一斤,江孜没有讨价还价,爽快的付了银子,将药包丢进白策身后的竹筐。
除了福济堂,他们又接连进了几间药馆,继续采购着各种香料,最后又来到一间书坊前。
“怎么这么多书生在排队?是有什么好东西?”江孜垫脚往里探望,一名书生看过来,笑着给江孜解疑:“寒柳斋每年都会整理往年科举试题,三天前就开始售卖,而且又新出了几篇不错的策论与解析,我们都是特地过来购买的,也能给接下来的乡试增添几分把握。”
那岂不是古代版王后雄与三年高考五年模拟?
“谢谢公子告知。”江孜道了谢,看向白策:“白叔,麻烦你在这里排队,把这些往年科举试题和策论解析,我与晴儿姐姐还有哥哥去旁边的杂货铺逛逛。”
广川郡的杂货铺,可不是于晓静的杂货铺可以相提并论的,货架上满满当当的东西虽然都是些常见的,但是明显做工更加精致,江孜与胡晴儿逛了许久,挑了不少东西——带回去就给于晓静摆在杂货铺,那高低立马可见。
镇县上有有钱人家可是不少的,有更灵巧的东西自然也更加舍得花钱。
走走停停,买了不少东西,白策也买好了试题和策论解析,这会便是到了午时三刻。
“中午去吃牛肉面怎么样?昨日在码头与隔壁摆摊的大叔多聊了几句,说是那家面馆味道极好,本地人都爱去。”江谌擦了擦额上的汗水问,江孜立刻点头:“牛肉面?去呀去呀!”
大华朝禁止杀牛,因为牛是要作为种牛耕种田地的,唯独一些老牛或残牛才会宰杀售卖,数量极少,寻常百姓根本买不到,许多百姓下辈子都不知道牛肉究竟是何等滋味。
江孜并不是多喜欢吃牛肉,而是太久不吃就有些馋了。
第568章、牛肉面、冰糖雪梨
面馆在一家偏僻的小巷子里,布幡招牌十分老旧,瞧着就是经历过不少风吹雨打,进了面馆,大堂陈设同样老旧,但是收拾得干干净净,桌面擦得发光,不见油污,此时正是饭点,里面坐了不少人,多是些四五十岁的大叔大婶们,看着知道都是些本地人。
江孜四个人寻了一张空桌子坐下,银发婆婆走过来笑眯眯的询问:“小姑娘,想吃些什么?咱们这今儿有素汤面、羊肉面以及牛肉面,分别是六文钱、十文钱、十二文钱。”
“四碗牛肉面……婆婆,你们这是熬了牛骨汤作汤底?”江孜点餐,吸了吸鼻子,空气中香气浓郁,勾得她馋虫都出来了。
“是,特地用的牛骨,炖了一夜的高汤,早起又放了牛肉,牛肉也是软烂入味,保管好吃。”银发婆婆笑呵呵的说完,掀开帘子,没多久就端着托盘出来了。
白瓷汤碗不小,鲜香的牛肉汤奶白浓郁,细细的面条上铺着几片翠绿的青菜,几块炖得软烂的牛肉,撒上一小撮葱花点缀。
“姑娘,快先尝尝看合不合口味。”银发婆婆将两碗牛肉面端到江孜和胡晴儿面前,说罢又收着托盘去厨房,给江谌和白策各端来了一碗牛肉面。
江孜拿起筷子,先吃面,再吃青菜与牛肉,面条劲道,青菜爽口,牛肉软烂入味,最后喝一口牛肉汤,鲜美浓郁。
比她曾经在现代吃过的牛肉面都不差。
天气炎热,一碗热汤面下肚,几人都热得有些冒汗,吃完也没有走,在这小面馆歇脚纳凉,与银发婆婆聊了起来——这家小面馆已经开了三十多年,因为位置偏僻,铺子老旧,虽说味道极好,生意一直不好不坏,全靠街坊邻居们支持。
负责下厨的是银发婆婆的相公,他年轻时救了郡守大人一命,得了些门路,能收购些牛肉,但是数量并不多,往常能吃到牛肉面的机会都是少数,江孜几个第一次来就吃上了,只能说运气是真的很不错的。
几人歇了会便回客栈了,下午炎热,街上人少了许多,摊贩们都回家纳凉歇午觉,江孜也有些困倦,躺在床上热得很,冰凉的井水摆在床边,肖茹拿着蒲扇给江孜扇风,透过井水,扇出来的风凉快了些,她才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醒来已经是下午三点半,怀表滴滴答答的走动着,查看时间方便极了。
“姑娘,来喝一些冰糖雪梨?是放在井里冰镇过的。”肖茹躺在塌上,听见动静就起了身:“我之前喝了一碗,味道挺好的,微微甜。”
江孜不太嗜甜,做的甜食但凡是留给自己的那一份,都是少糖的份量。
坐到桌边,打开白瓷小碗的盖子,露出里面的冰糖雪梨,她一眼就瞧出是常见的做法,放了些银耳、莲子、红枣和枸杞之类炖补的食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