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食肆经营日常 第200节(3 / 4)
“哎呀,差不多了,我看我哥攒了不少银钱,这次回去肯定能在镇上或者县里买个宅子,到时候就可以把晴儿姐姐你娶回家了。”江孜调侃,胡晴儿掐了她一把,说说笑笑的又逛了会,白策回来得很快,几人见也耽误挺久了,怕江谌担心,赶紧往码头去。
黄昏渐渐散去,微风轻拂冲散热意,带来丝丝凉意,夜色渐深,街头巷尾房檐上的灯笼都亮了起来,码头更是热闹,摊位上都挂着灯笼,昏黄的灯光与来来往往的人群,为这夜色增添了几分繁华与热闹。
“这可比咱们去过的夜市都要热闹呀。”江孜看得眼花缭乱,拉着胡晴儿跑去专卖木雕的摊位,对那美人戏猫的木雕屏风十分喜爱,摊主还在灯光下拿着刻刀在雕刻着手中的木头,有人问价时才会抬眼回几句话,江孜实在是没忍住问了价,得到五两银子的价格时,顿时收了心——虽然确实雕刻得很好很精致,但是五两买个木雕,对江孜来说还是太奢侈了。
倒是胡晴儿有些兴趣,与摊主交谈起来。
可惜就像那卖布匹的婆媳差不多,这位摊主家中只有他在雕刻,每一件木雕耗时耗力,产量自然不多,价格上让位并不多。
可是他要价高,问得多,买的少,胡晴儿还是很想要买下的,就跟摊主你来我往的说了许久,最后以五十两银子将摊位上的十三件木雕全部买了下来。
最后,问摊主要了家中地址说是如果还需要的话就去找他,还还找摊主要了一个竹筐,小心翼翼的将木雕放进去,由白策背着,这才心满意足的离开了,一边走还在跟江孜说:“我上次跟你哥出去半个多月,沿路看到不少卖木雕的,可没这人雕刻的精致好看,贵是贵了些,但是咱们总要卖些精品吧?每样木雕利润一到三两肯定没问题的。
第550章、久云县(三)
等她们找到江谌的摊位时,江孜发现他们在卖菠萝,一人负责削皮切块,一人负责加盐水,盐水装在木桶里,已经用了一半了,卖的还不错,一个菠萝二十五文钱,尝过的都说好吃。
“我们带了五十个菠萝过来,卖得不错,等咱们回来的时候再去那边多买一些。”江谌跟江孜说着,摊位上来了客人,他又赶紧忙去了,胡晴儿在帮忙,江孜和肖茹根本没办法靠近,干脆放弃帮忙:“哥,我和阿茹去逛逛。”
“行,注意安全。”江谌忙里偷闲嘱咐了一声,江孜摆摆手:“放心,白叔在呢。”
虽然入夜,久云县的码头仍旧是热闹得很,有不少卖吃食的摊位,江孜拉着肖茹直奔饮子的摊位,摊主大伯乐呵呵的向她们介绍:“小姑娘,我这有酸梅汤、薄荷饮,梨膏饮、紫苏饮和姜蜜水,都是冰镇的哟!”
冰镇的!竟然是冰镇的!
江孜眼睛发光:“大伯,我要酸梅汤!我们人多,要九杯,六杯帮我送去那边的摊位!”
“行!一会就给你送过去!”摊主答应得毫不犹豫,掀开木桶,舀了一大勺倒入竹杯递给江孜,竹杯入手冰冰凉凉的,果真是冰镇的。
摊主还在继续装杯,肖茹和白策也各拿了一杯,江孜喝了一口,只觉得凉爽极了,有些好奇是如何冰镇保温的,又望向装着酸梅汤的木桶,这一瞧才发现原来这木桶是有夹层的,夹层里放了冰,保温得不错,冰化得慢,能一直镇着木桶里的饮子。
这年头冰可不好弄,她想在方山村的庄子弄个冰窖的,找了乔珉瑄和齐叶帮忙,还不知道有没有结果。
或许,等她回去的时候,冰窖就弄好了?
就是估摸着要花点不少银两。
冰在古代,算得上极为昂贵东西之一。
手上一杯冰饮,才是逛街的正确姿态,江孜晚饭是没少吃,可女孩子都有好几个胃,一路逛下来,和肖茹分了一份糖蒸酥酪,是羊奶做的,入口很是细腻甜润,还买了银丝糖,其实就是龙须酥,细丝万缕的,入口酥松绵甜,没有一点残渣,很好吃而且江孜不会做,不会做的东西对她来说就更好吃了,忍不住买了一斤,打算路上慢慢吃。
另外还买了刷了蜂蜜有些甜腻的脆皮年糕,清清爽爽的鱼丸汤和炸得酥酥脆脆的蘑菇,撒了些辣椒面,超级香。
吃得开心的江孜和肖茹最后是被胡晴儿叫来找她们的大强给带回去了,回去还是选择走路,实在是撑得慌,散步消食。
夜里悄无声息的下起雨,早上仍旧未停甚至似乎有变大的趋势,早膳吃了一碗热乎乎的汤面,味道一般,江孜拌了些自己做的香辣虾酱,瞬间觉得还能再来第二碗。
江谌担心路上不好走,打算在久云县多停留一天,不少同住在福源客栈的外地商人们凑到一起互相查看携带的物资,干脆的就在客栈里开起了小型交易市场,互相交换或者购买各自的货物。
有昨天在码头试吃过菠萝的商人来找江谌,想要买上两百个,两人坐着你来我往的,最终以一个二十二文钱的价格卖了八十个菠萝给那人,江谌顺带着从他那收了些做工精美的泥人和绿象牙五色头梳。
除此以外,江谌还找小厮要了热水,泡了一碗方便面,引来了在场不少人都围了过来,纷纷想找江谌订货。
“出门在外,哪里会带这么多存货,不过我开了一家商行,专门就是批发各种货物的,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直接去商行采购。”江谌笑着,又叫人拿了几十包的方便面和酸辣粉,每人分上几包:“这些就送给各位,先试试看,如果真的有需要的就可以去商行看看。”
江孜同胡晴儿感慨:“我哥现在还挺厉害的啊,这宣传不错。”
“越来越像个做生意的样子了。”胡晴儿笑着点头,丢出手上的纸牌:“三个十带一对三,我可只剩两个牌了。” ↑返回顶部↑
黄昏渐渐散去,微风轻拂冲散热意,带来丝丝凉意,夜色渐深,街头巷尾房檐上的灯笼都亮了起来,码头更是热闹,摊位上都挂着灯笼,昏黄的灯光与来来往往的人群,为这夜色增添了几分繁华与热闹。
“这可比咱们去过的夜市都要热闹呀。”江孜看得眼花缭乱,拉着胡晴儿跑去专卖木雕的摊位,对那美人戏猫的木雕屏风十分喜爱,摊主还在灯光下拿着刻刀在雕刻着手中的木头,有人问价时才会抬眼回几句话,江孜实在是没忍住问了价,得到五两银子的价格时,顿时收了心——虽然确实雕刻得很好很精致,但是五两买个木雕,对江孜来说还是太奢侈了。
倒是胡晴儿有些兴趣,与摊主交谈起来。
可惜就像那卖布匹的婆媳差不多,这位摊主家中只有他在雕刻,每一件木雕耗时耗力,产量自然不多,价格上让位并不多。
可是他要价高,问得多,买的少,胡晴儿还是很想要买下的,就跟摊主你来我往的说了许久,最后以五十两银子将摊位上的十三件木雕全部买了下来。
最后,问摊主要了家中地址说是如果还需要的话就去找他,还还找摊主要了一个竹筐,小心翼翼的将木雕放进去,由白策背着,这才心满意足的离开了,一边走还在跟江孜说:“我上次跟你哥出去半个多月,沿路看到不少卖木雕的,可没这人雕刻的精致好看,贵是贵了些,但是咱们总要卖些精品吧?每样木雕利润一到三两肯定没问题的。
第550章、久云县(三)
等她们找到江谌的摊位时,江孜发现他们在卖菠萝,一人负责削皮切块,一人负责加盐水,盐水装在木桶里,已经用了一半了,卖的还不错,一个菠萝二十五文钱,尝过的都说好吃。
“我们带了五十个菠萝过来,卖得不错,等咱们回来的时候再去那边多买一些。”江谌跟江孜说着,摊位上来了客人,他又赶紧忙去了,胡晴儿在帮忙,江孜和肖茹根本没办法靠近,干脆放弃帮忙:“哥,我和阿茹去逛逛。”
“行,注意安全。”江谌忙里偷闲嘱咐了一声,江孜摆摆手:“放心,白叔在呢。”
虽然入夜,久云县的码头仍旧是热闹得很,有不少卖吃食的摊位,江孜拉着肖茹直奔饮子的摊位,摊主大伯乐呵呵的向她们介绍:“小姑娘,我这有酸梅汤、薄荷饮,梨膏饮、紫苏饮和姜蜜水,都是冰镇的哟!”
冰镇的!竟然是冰镇的!
江孜眼睛发光:“大伯,我要酸梅汤!我们人多,要九杯,六杯帮我送去那边的摊位!”
“行!一会就给你送过去!”摊主答应得毫不犹豫,掀开木桶,舀了一大勺倒入竹杯递给江孜,竹杯入手冰冰凉凉的,果真是冰镇的。
摊主还在继续装杯,肖茹和白策也各拿了一杯,江孜喝了一口,只觉得凉爽极了,有些好奇是如何冰镇保温的,又望向装着酸梅汤的木桶,这一瞧才发现原来这木桶是有夹层的,夹层里放了冰,保温得不错,冰化得慢,能一直镇着木桶里的饮子。
这年头冰可不好弄,她想在方山村的庄子弄个冰窖的,找了乔珉瑄和齐叶帮忙,还不知道有没有结果。
或许,等她回去的时候,冰窖就弄好了?
就是估摸着要花点不少银两。
冰在古代,算得上极为昂贵东西之一。
手上一杯冰饮,才是逛街的正确姿态,江孜晚饭是没少吃,可女孩子都有好几个胃,一路逛下来,和肖茹分了一份糖蒸酥酪,是羊奶做的,入口很是细腻甜润,还买了银丝糖,其实就是龙须酥,细丝万缕的,入口酥松绵甜,没有一点残渣,很好吃而且江孜不会做,不会做的东西对她来说就更好吃了,忍不住买了一斤,打算路上慢慢吃。
另外还买了刷了蜂蜜有些甜腻的脆皮年糕,清清爽爽的鱼丸汤和炸得酥酥脆脆的蘑菇,撒了些辣椒面,超级香。
吃得开心的江孜和肖茹最后是被胡晴儿叫来找她们的大强给带回去了,回去还是选择走路,实在是撑得慌,散步消食。
夜里悄无声息的下起雨,早上仍旧未停甚至似乎有变大的趋势,早膳吃了一碗热乎乎的汤面,味道一般,江孜拌了些自己做的香辣虾酱,瞬间觉得还能再来第二碗。
江谌担心路上不好走,打算在久云县多停留一天,不少同住在福源客栈的外地商人们凑到一起互相查看携带的物资,干脆的就在客栈里开起了小型交易市场,互相交换或者购买各自的货物。
有昨天在码头试吃过菠萝的商人来找江谌,想要买上两百个,两人坐着你来我往的,最终以一个二十二文钱的价格卖了八十个菠萝给那人,江谌顺带着从他那收了些做工精美的泥人和绿象牙五色头梳。
除此以外,江谌还找小厮要了热水,泡了一碗方便面,引来了在场不少人都围了过来,纷纷想找江谌订货。
“出门在外,哪里会带这么多存货,不过我开了一家商行,专门就是批发各种货物的,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直接去商行采购。”江谌笑着,又叫人拿了几十包的方便面和酸辣粉,每人分上几包:“这些就送给各位,先试试看,如果真的有需要的就可以去商行看看。”
江孜同胡晴儿感慨:“我哥现在还挺厉害的啊,这宣传不错。”
“越来越像个做生意的样子了。”胡晴儿笑着点头,丢出手上的纸牌:“三个十带一对三,我可只剩两个牌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