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可他若真的不来,岂不更加坐实了陈景不孝不友?
  陈景为难地叹了口气。
  “子须,此事交由你来办吧。即刻修书一封,安抚溪义王,并准他进京为先帝送行。至于流言……”
  “微臣明白。”慕容影起身一礼,“微臣自会将此事办妥。”
  第133章 折水篇(十八)通信
  正值寒冬,北地的风像是带着棱角的刀子,日夜不停地刮过连绵的营帐,铅灰色的天空沉甸甸的,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中军大帐里,萧风卸下沉重的明光铠,只穿了一件半旧的玄色剑袖常服,曲着一条长腿,随意地坐在胡床上。
  连日的督巡在他脸上留下了几分疲倦,惯常噙着笑意的眼睛也蒙上了一层风霜。
  “将军!”亲兵统领赵闯掀开厚重的毡帘,裹挟着刺骨的寒气闯了进来,“京城里来信了!”
  萧风闻言,抬起了头:“信使呢?”
  “在外头烤火暖身子,东西末将先送进来了。”赵闯掏出一个被包裹完好的扁长匣子,递给了萧风。
  那匣子入手沉甸甸的,萧风接过来,道:“好,先下去吧,让信使好生歇息。”
  赵闯应声退下,帐中只剩下炭火偶尔爆裂的轻响。
  他揭开防潮防风的油布,露出了匣子本身。匣盖正中,烙印着一个熟悉的蟠龙纹样,旁边还有一行瘦硬峻拔的字迹,笔锋凌厉,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那是陈景私印的落款。
  萧风的眉峰不由自主地舒展了几分,他小心地撕开封口,抽出信笺。
  信纸展开,带着京城御用松烟墨特有的香气,在这充满硝烟与风沙气息的营帐里,像是一股清泉流过了干涸的河床。
  “风卿如晤:北地苦寒,朔风如刀,料想营中诸事繁剧。朕于宫中,亦觉今岁之冬,格外寒冷……”
  看到这儿,萧风几乎可以想象到陈景坐在御书房里,面对着堆积如山的奏折,疲倦地抱怨天气的寒冷和高处不胜寒的孤寂。
  一抹酸涩悄然涌上了萧风的心头。
  他继续往下看,陈景在信中简要提及了京中近况,朝政虽繁,但尚算平稳。紧接着,他又提到了几件趣闻,比如御花园中喜爱偷吃贡果的白孔雀,又足足地胖了一圈;南边新贡的春茶味道清冽,给他捎去一份云云。琐碎,家常,却像冬日里的一杯温酒。
  “……卿戍守边陲,为国屏藩,劳苦功高。塞外风沙酷烈,务必珍重自身。旧伤处,可还作痛?营中炭火可足?将士冬衣可备齐?若有短缺,即刻具表奏来,勿需顾虑……”
  信的末尾,陈景写道:
  “前路漫漫,唯望珍重。待北境烽烟暂歇,归期可待之时,再与卿共饮,细说别情。”
  “共饮……”萧风低低地念出这两个字,随后反反复复地将这封并不算长的信看了三遍。
  营帐外,北风依旧凄厉地呼号着,营帐中却温暖如春,炭火的红光映着萧风的脸,让他整个人都柔和了起来。
  半晌,他小心翼翼地将这封信收起,又从匣子里取出了第二封信。
  这封信,来自慕容子须。
  多年以来,陈景与萧风虽有通信,但内容中大多是报喜不报忧。为了能让萧风了解陈景的真实情况,慕容影往往会在陈景的信后再附上一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