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3 / 3)
在车上办公批奏折都不耽误,日后带着朝中大臣去巡视,再也没人说他劳民伤财了。
等明年秋天,他一定要带着太后来坐火车,然后去木兰行围。
乾隆又问起这辆车的造价和日后的运行模式。关于这事儿,永琏就很有发言权,因为很多主意都是他出的。
“这车按站来卖票,比如从南口到居庸关,一个人一百文,到宣化两百文。货物则是按重量计算。”
乾隆颔首,“票价不可定得太贵,这火车本就是为了便民。”
工部官员应是。
众人坐到居庸关,又参观了下居庸关这边的站台。
候车的地方有些简陋,是个大棚子,下面一排一排的长条凳。
乾隆就说:“等这条铁路开始赚钱了,先修修沿路站台。”
弘曕在旁边出主意,“应该单隔出一间房,让那些达官显贵候车,茶果点心还能收点钱。”
永琏心说这不就是贵宾厅吗?“六叔这主意好!”
铁路司的官员们脑子里迅速冒出一系列赚钱的法子,可以把车站卖茶果点心的营生承包出去。
车上也可以分出贵宾车厢,里面不过是把木头座椅换成软榻,再放些桌子屏风之类的东西。票价翻个三四倍一点都不过分。
那些达官贵人为了彰显自己的身份,肯定愿意出这个钱。
乾隆发现弘曕这小子也很有赚钱的头脑,跟自家永琏倒是臭味相投。
不过他也没拦着他们,铺设铁路制造蒸汽火车都太费钱了,这条铁路若是不赚钱,朝廷是没法修下一条铁路的。
站外的车队已经准备好了,乾隆带着大队人马返回京城。
回去的路上,大家都在马车里讨论蒸汽火车。
弘曕就劝说允礼,在车站附近盘几间铺子,日后开酒楼和客栈,这些地方日后肯定不会冷清了。
这些事有王府门人打理,允礼就说:“父王回去给你找几个人,你交代他们,需要多少钱,跟你额娘说就是了。”孩子既然有赚钱的头脑,就让他练练手。
永璜、永璋是俩老实孩子,没想着赚钱,而是在讨论下一条铁路会往哪儿修。
永璜觉得该修京城到盛京,但这条路很难修,关外冬天太冷,火车容易出故障。
永璋则觉得应该沿着京张铁路继续修,修到山西。山西商业发达,也能带动沿路其他城市的商业。
此时,永琏在乾隆的马车上,听傅恒和海望讨论铁路司的收税问题。
铁路司一开始就是在户部下面的,税自然是交到户部。但火车需要蒸汽机,蒸汽车是制造局提供的,海望觉得造办处也有资格收一部分税。傅恒同意制造局收税,但收多少,二人有分歧。
乾隆听得头疼,就觉得这事儿很麻烦。 ↑返回顶部↑
等明年秋天,他一定要带着太后来坐火车,然后去木兰行围。
乾隆又问起这辆车的造价和日后的运行模式。关于这事儿,永琏就很有发言权,因为很多主意都是他出的。
“这车按站来卖票,比如从南口到居庸关,一个人一百文,到宣化两百文。货物则是按重量计算。”
乾隆颔首,“票价不可定得太贵,这火车本就是为了便民。”
工部官员应是。
众人坐到居庸关,又参观了下居庸关这边的站台。
候车的地方有些简陋,是个大棚子,下面一排一排的长条凳。
乾隆就说:“等这条铁路开始赚钱了,先修修沿路站台。”
弘曕在旁边出主意,“应该单隔出一间房,让那些达官显贵候车,茶果点心还能收点钱。”
永琏心说这不就是贵宾厅吗?“六叔这主意好!”
铁路司的官员们脑子里迅速冒出一系列赚钱的法子,可以把车站卖茶果点心的营生承包出去。
车上也可以分出贵宾车厢,里面不过是把木头座椅换成软榻,再放些桌子屏风之类的东西。票价翻个三四倍一点都不过分。
那些达官贵人为了彰显自己的身份,肯定愿意出这个钱。
乾隆发现弘曕这小子也很有赚钱的头脑,跟自家永琏倒是臭味相投。
不过他也没拦着他们,铺设铁路制造蒸汽火车都太费钱了,这条铁路若是不赚钱,朝廷是没法修下一条铁路的。
站外的车队已经准备好了,乾隆带着大队人马返回京城。
回去的路上,大家都在马车里讨论蒸汽火车。
弘曕就劝说允礼,在车站附近盘几间铺子,日后开酒楼和客栈,这些地方日后肯定不会冷清了。
这些事有王府门人打理,允礼就说:“父王回去给你找几个人,你交代他们,需要多少钱,跟你额娘说就是了。”孩子既然有赚钱的头脑,就让他练练手。
永璜、永璋是俩老实孩子,没想着赚钱,而是在讨论下一条铁路会往哪儿修。
永璜觉得该修京城到盛京,但这条路很难修,关外冬天太冷,火车容易出故障。
永璋则觉得应该沿着京张铁路继续修,修到山西。山西商业发达,也能带动沿路其他城市的商业。
此时,永琏在乾隆的马车上,听傅恒和海望讨论铁路司的收税问题。
铁路司一开始就是在户部下面的,税自然是交到户部。但火车需要蒸汽机,蒸汽车是制造局提供的,海望觉得造办处也有资格收一部分税。傅恒同意制造局收税,但收多少,二人有分歧。
乾隆听得头疼,就觉得这事儿很麻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