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1 / 3)
他靠在门边站了会儿,才进屋。屋里只有一盏桌灯。他打开水壶,烧了一壶热水,坐下翻画稿。
桌子上是他白天画的石屋剪影,铅笔压线,构图收得紧,像是没打算让别人进来。他把图纸翻过去,又翻回来,停在一个未完成的素描页上。那是一个女人的背影——没五官,没轮廓,只有头发和线条。画得草草,但他画了三遍。(1
一遍是坐姿,一遍是楼梯侧影,最后一遍,是她弯腰帮他贴药时的样子。他盯着那幅画,静了很久。
然后低头,把三幅都擦掉了。
屋外的夜风吹动塑料窗帘,发出微弱的窸窣声。
他没回头,也没再画。
谢安琪那晚回到屋里,发现自己在墙角搁着的录音本上,多了一支笔。
是她几天前借给他的。她没听见他什么时候还的。她只是摸了摸那只笔的尾端,有点发烫。像是刚被手握过不久。谢安琪看了眼窗外,屋顶无人,风穿过水塔,呼呼响。她回头拿出录音设备,没再听旧的,而是点开一个新音轨。
麦克风对着窗。她轻声说了一句:“郑禹胜。”
然后关了设备,她不确定这一声会不会录清,也不确定自己为什么要叫一声。
但她知道,真正的开场白,有时候不是“你好”,也不是“我们聊聊”。
而是你叫他一声,他没有转头,但听见了。他听见了,也没走。这就够了。
……
隔天早上,天气降温了一点。天空是湿灰的,空气带了点泥土味。楼下的锅贴铺照常开门,但铁板烙饼声听起来更像雨声,敲在鼓膜上,一下一下,轻却沉。
谢安琪泡了挂耳咖啡,坐在阳台边边那张折叠椅上,一边看稿子,一边等阳光透出来。
桌上的小风扇弱弱地吹着,她用橡皮筋把头发绑起来,留了两绺在耳侧,风一吹就轻轻扫过颈窝。
巷口传来搬货的声音,她没抬头,但她知道是他。
她听得出。
人的脚步其实
比语音更诚实。他走路很稳,从不踢东西,也不急。
有些人脚步轻,是怕惊扰别人;而他,是不想多浪费一步力气。
她翻了页稿子,记下一句:“他的生活像一条胡同,走得慢,走得直,但很少回头。”
午饭时间,她在巷口遇到他,郑禹胜提着便当盒,站在水果摊前,正看着一堆熟透的香蕉发呆。
老板说:“再不买就烂了,小子。”
他“哦”了一声,挑了两根,丢了零钱。
谢安琪走过去,说:“你很喜欢香蕉?”
“便宜。”他语气平,“饱腹。”
她“嗯”了一声,没再说什么。
两人并肩走了半条胡同,阳光正巧照在她左侧脸颊上,她感觉脸上发热,不确定是太阳,还是身边的距离。
“你中午吃什么?”他问。 ↑返回顶部↑
桌子上是他白天画的石屋剪影,铅笔压线,构图收得紧,像是没打算让别人进来。他把图纸翻过去,又翻回来,停在一个未完成的素描页上。那是一个女人的背影——没五官,没轮廓,只有头发和线条。画得草草,但他画了三遍。(1
一遍是坐姿,一遍是楼梯侧影,最后一遍,是她弯腰帮他贴药时的样子。他盯着那幅画,静了很久。
然后低头,把三幅都擦掉了。
屋外的夜风吹动塑料窗帘,发出微弱的窸窣声。
他没回头,也没再画。
谢安琪那晚回到屋里,发现自己在墙角搁着的录音本上,多了一支笔。
是她几天前借给他的。她没听见他什么时候还的。她只是摸了摸那只笔的尾端,有点发烫。像是刚被手握过不久。谢安琪看了眼窗外,屋顶无人,风穿过水塔,呼呼响。她回头拿出录音设备,没再听旧的,而是点开一个新音轨。
麦克风对着窗。她轻声说了一句:“郑禹胜。”
然后关了设备,她不确定这一声会不会录清,也不确定自己为什么要叫一声。
但她知道,真正的开场白,有时候不是“你好”,也不是“我们聊聊”。
而是你叫他一声,他没有转头,但听见了。他听见了,也没走。这就够了。
……
隔天早上,天气降温了一点。天空是湿灰的,空气带了点泥土味。楼下的锅贴铺照常开门,但铁板烙饼声听起来更像雨声,敲在鼓膜上,一下一下,轻却沉。
谢安琪泡了挂耳咖啡,坐在阳台边边那张折叠椅上,一边看稿子,一边等阳光透出来。
桌上的小风扇弱弱地吹着,她用橡皮筋把头发绑起来,留了两绺在耳侧,风一吹就轻轻扫过颈窝。
巷口传来搬货的声音,她没抬头,但她知道是他。
她听得出。
人的脚步其实
比语音更诚实。他走路很稳,从不踢东西,也不急。
有些人脚步轻,是怕惊扰别人;而他,是不想多浪费一步力气。
她翻了页稿子,记下一句:“他的生活像一条胡同,走得慢,走得直,但很少回头。”
午饭时间,她在巷口遇到他,郑禹胜提着便当盒,站在水果摊前,正看着一堆熟透的香蕉发呆。
老板说:“再不买就烂了,小子。”
他“哦”了一声,挑了两根,丢了零钱。
谢安琪走过去,说:“你很喜欢香蕉?”
“便宜。”他语气平,“饱腹。”
她“嗯”了一声,没再说什么。
两人并肩走了半条胡同,阳光正巧照在她左侧脸颊上,她感觉脸上发热,不确定是太阳,还是身边的距离。
“你中午吃什么?”他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