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虽说大家成为同事也有一段时间了,这阵子相处起来,也确实没闹过矛盾,反倒因为能聊家长里短聊到一起去,相处变得更融洽了,但是,她们连梁万的媳妇儿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要说格外关心她,谁信啊?
  本来这几句问候,只是出于同事情谊的场面话,但是,在梁万从“神秘”的布袋子里掏出一个个被染红了的鸡蛋后,收下了这份儿喜气的蓉婶儿她们,立刻就变得滔滔不绝了起来!
  第73章
  ◎更新◎
  梁万是新手爸爸,这年头儿,又不像后世那样、有专家写的各种育儿书、可以用来补充理论知识。
  所以,梁万能借鉴学习的,也就是别人的经验之谈了。
  反正,档案室清闲,大家闲着也是闲着,看梁万并不仅仅是连连点头、而是拿出笔和本子来、认认真真地记录着她们说过的话,许婶儿等人心里舒坦,也就更愿意多说几句了。
  不过,送同事、送街坊邻居、送亲戚朋友的红鸡蛋,一下子把韩家攒了好几个月的鸡蛋票都给用光了。
  于是,挑了个周末,梁万再次跟着刘东去了趟凤阳沟大队。
  从他第一次来凤阳沟大队到现在,已经过去整整一年了。
  当然,跟老乡们换东西这事儿,却是一直都没停下来过的,大队有社员进城,老刘家的人就会搜罗些东西、请人帮忙带过去,其中,也少不了梁万那一份儿。
  自然,不管刘东他们家里是怎么个换法儿,反正,梁万一直信奉的都是“互惠互利”这一套。
  除了按供销社的价格给钱,有时候,碰上向英跟人多换了点儿瑕疵布、碰上韩学礼从厂里买了被认定为瑕疵品的糖果糕点,梁万都没忘记过,搭着刘东那趟“顺风车”,给老刘家的人也送去一份儿。
  毕竟,老刘家的人帮他淘换东西,从来都没要过高价,知道他们城里人手里的票有限,也很少要票。
  这份儿人情,可不是给了钱、就能还上的!
  也正是因为这一年虽未见面、却没少互相捎东西的人情往来之举,总之,这一回,梁万再和刘东来凤阳沟大队,受到了老刘家的热烈欢迎,待遇比上一次更甚。
  等他们俩傍晚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准备去村口坐牛车、再去车站的时候,正好看见下工的社员陆续往家里走。
  大家都已经去大队库房还过锄头这些农具了,但是,尽管少了这么些负重,可每个人依然都是神色疲惫的。
  没办法,在生产力仍然不高的六十年代,大家只能靠一把子力气去干农活儿。
  牛?那是大队的集体财产,是宝贝!隔三差五地走那么远的路、载着人进城,就已经够让大家心疼的了,要是被拉到田里犁地,哪头牛能这么耐造啊?
  拖拉机?虽说他们凤阳沟大队离安城并不算远,但要说富裕,那也谈不上!
  凤阳沟大队没有什么特色农产品,也没有手工业集体小作坊,大队集体和个人的收入来源少之又少,基本上就是靠那块儿地吃饭。
  所以,他们大队是没有拖拉机的!况且,就算大队花两千块钱、买了拖拉机回来,可这是烧油的玩意儿,天天开着拖拉机在地里干活儿?怕是最后交完公粮和猪,挣的钱都还抵不上油费呢!
  当然,吸引了梁万和刘东目光的,不是别人,而是几个凑在一块儿、看上去和他们俩年纪相仿的同志。
  有人鼻梁上架着眼镜,有人把头发全都向后梳着、看着就像是精心打扮过似的。
  而且,和大多数社员已经失去所有力气的模样相比,这几个年轻人算是最有活力的存在了,即便隔着老远,也能听到他们叽叽喳喳、似乎在讨论什么的声音。
  注意到两人的目光在那伙知青身上停留的时间有点久,刘大伯介绍道:
  “那是大队里刚来不久的知青,都是安城或者邻近几个城市的人,原本知青是该在七月份儿来的,但是,想去家跟前的地方插队,不找找门路、提前下乡、占住位儿,这怎么可能?”
  “到底是年轻啊!也可能是大队长让他们去拔草、这活儿对他们来说太轻松了,反正,这几个知青来了一个多礼拜,我瞅着,基本没怎么变过!”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