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2 / 3)
腰肢轻旋间,分明感受到身下躯体瞬间绷如满弓。
李信业骤然扣住她手腕,眼底暗潮翻涌,“秋娘,别......”嗓音沙哑而痛苦。
何年咬住他锁骨,满意地听见头顶传来压抑的闷哼。
“将军不是说任由我处置吗?”她指尖划过他绷出青筋的小腹,“怎么......这就受不住了?”
李信业喉结剧烈滚动,呼吸粗重了几分。
“我想......等秋娘满二十岁。”每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不等她继续作乱,他一个翻身将她裹进锦被里,像包粽子般缠得严严实实,双臂更是如铁箍般将她锁在怀中,下颌抵着她发顶轻蹭。
“秋娘乖,”他含住她耳珠轻咬,“医书上说了,女子双十之年前,筋骨未坚,过早伤身。”灼热的吐息烫红了她耳廓,“等秋娘再大些,我定叫你连本带利讨回来。”
第140章
◎李代桃僵◎
第二日清晨,霜色未褪,李信业便带着何年乘雪橇前往北境早市。
厚重的积雪封死了道路,他们只能倚靠这北地特有的交通工具。
何年裹着银狐裘氅衣,蜷坐在铺了兽皮的雪橇里,鹿皮小靴随着颠簸在积雪上划出浅浅的痕迹。
她呵出的白气在睫羽间凝成细霜,却掩不住眼中雀跃。
“这北地的雪竟能积得这样厚实,”何年伸手接住飘落的雪花,“你看,一片雪花就有铜钱大小,比玉京城的雪大多了。”
李信业望着她冻得通红却依然兴致勃勃的脸庞,嘴角扬起一丝笑意。他不动声色地将手炉递过去,玄色貂裘的领口沾着几片未化的雪花。
“北境的雪是不同,”他低声道,“如鹅毛,似柳絮,能积三尺深。”
何年闻言眼睛一亮,正要说话,一阵北风卷着雪沫扑面而来。她下意识往李信业身边靠了靠,后者立即侧身,用宽大的衣袖为她挡住了大半风雪。
他今日特意换了身靛青棉袍,腰间只悬了块羊脂玉佩,连惯用的长刀都未佩带,俨然是个寻常商贾模样。这身装束虽简朴,却仍掩不住他那股子沙场淬炼出的锐气。
“前面就是榷场。”雪橇在厚雪上滑行,李信业一手扶着橇辕,一手指向前方,“北粱人称‘捺钵’,汉人叫‘互市’,每月逢五开市。”这也是他一早带她过来的缘由。
何年顺着他的视线看去,晨雾散尽处,忽现一片人声鼎沸的景象。
数百顶毡帐如雪蘑菇般散落在冰原上,各色旌旗在朔风中翻卷。商队的驼铃叮当,马帮的皮鞭脆响,夹杂着商贩粗犷的吆喝声,竟比玉京最繁华的相国寺庙会还要热闹三分。
雪橇刚停稳,李信业便率先跃下,转身向何年伸出手掌。
何年将微凉的指尖搭在他掌心,被他稳稳扶下雪橇。落地时她脚下一滑,李信业眼疾手快地揽住她的腰肢,待她站稳后,那宽厚的手掌却未松开,而是顺势下滑,自然而然地握住了她的手。
何年目光被眼前景象牢牢吸引,任由他牵着自己前行。
这喧腾的边贸盛况,远比她想象中更为鲜活生动。
一个高鼻深目的胡商正在展示琉璃盏,阳光穿透那些湛蓝的器皿,在雪地上投下粼粼波光;旁边摊位上,吐蕃人码放的麝香块散发着辛辣的芬芳;更远处,几个猎人正用鹿皮换取汉商的铁锅。
各色货物琳琅满目,叫卖声此起彼伏,构成了一幅令人目眩神迷的边境商贾图。
“小心脚下。”李信业突然收紧握着她的手掌。
何年低头看去,积雪下竟暗藏着道道车辙印,那是经年累月的商队往来,将坚冰都压出了沟壑。 ↑返回顶部↑
李信业骤然扣住她手腕,眼底暗潮翻涌,“秋娘,别......”嗓音沙哑而痛苦。
何年咬住他锁骨,满意地听见头顶传来压抑的闷哼。
“将军不是说任由我处置吗?”她指尖划过他绷出青筋的小腹,“怎么......这就受不住了?”
李信业喉结剧烈滚动,呼吸粗重了几分。
“我想......等秋娘满二十岁。”每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不等她继续作乱,他一个翻身将她裹进锦被里,像包粽子般缠得严严实实,双臂更是如铁箍般将她锁在怀中,下颌抵着她发顶轻蹭。
“秋娘乖,”他含住她耳珠轻咬,“医书上说了,女子双十之年前,筋骨未坚,过早伤身。”灼热的吐息烫红了她耳廓,“等秋娘再大些,我定叫你连本带利讨回来。”
第140章
◎李代桃僵◎
第二日清晨,霜色未褪,李信业便带着何年乘雪橇前往北境早市。
厚重的积雪封死了道路,他们只能倚靠这北地特有的交通工具。
何年裹着银狐裘氅衣,蜷坐在铺了兽皮的雪橇里,鹿皮小靴随着颠簸在积雪上划出浅浅的痕迹。
她呵出的白气在睫羽间凝成细霜,却掩不住眼中雀跃。
“这北地的雪竟能积得这样厚实,”何年伸手接住飘落的雪花,“你看,一片雪花就有铜钱大小,比玉京城的雪大多了。”
李信业望着她冻得通红却依然兴致勃勃的脸庞,嘴角扬起一丝笑意。他不动声色地将手炉递过去,玄色貂裘的领口沾着几片未化的雪花。
“北境的雪是不同,”他低声道,“如鹅毛,似柳絮,能积三尺深。”
何年闻言眼睛一亮,正要说话,一阵北风卷着雪沫扑面而来。她下意识往李信业身边靠了靠,后者立即侧身,用宽大的衣袖为她挡住了大半风雪。
他今日特意换了身靛青棉袍,腰间只悬了块羊脂玉佩,连惯用的长刀都未佩带,俨然是个寻常商贾模样。这身装束虽简朴,却仍掩不住他那股子沙场淬炼出的锐气。
“前面就是榷场。”雪橇在厚雪上滑行,李信业一手扶着橇辕,一手指向前方,“北粱人称‘捺钵’,汉人叫‘互市’,每月逢五开市。”这也是他一早带她过来的缘由。
何年顺着他的视线看去,晨雾散尽处,忽现一片人声鼎沸的景象。
数百顶毡帐如雪蘑菇般散落在冰原上,各色旌旗在朔风中翻卷。商队的驼铃叮当,马帮的皮鞭脆响,夹杂着商贩粗犷的吆喝声,竟比玉京最繁华的相国寺庙会还要热闹三分。
雪橇刚停稳,李信业便率先跃下,转身向何年伸出手掌。
何年将微凉的指尖搭在他掌心,被他稳稳扶下雪橇。落地时她脚下一滑,李信业眼疾手快地揽住她的腰肢,待她站稳后,那宽厚的手掌却未松开,而是顺势下滑,自然而然地握住了她的手。
何年目光被眼前景象牢牢吸引,任由他牵着自己前行。
这喧腾的边贸盛况,远比她想象中更为鲜活生动。
一个高鼻深目的胡商正在展示琉璃盏,阳光穿透那些湛蓝的器皿,在雪地上投下粼粼波光;旁边摊位上,吐蕃人码放的麝香块散发着辛辣的芬芳;更远处,几个猎人正用鹿皮换取汉商的铁锅。
各色货物琳琅满目,叫卖声此起彼伏,构成了一幅令人目眩神迷的边境商贾图。
“小心脚下。”李信业突然收紧握着她的手掌。
何年低头看去,积雪下竟暗藏着道道车辙印,那是经年累月的商队往来,将坚冰都压出了沟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