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2 / 2)
看了一会儿,戚媛便忍不住用手指揉了揉她的眉间,可惜这个人似乎被巨大的烦恼困扰着,丝毫没有妥协的意思。看着她苦大仇深的表情,戚媛只好叹了口气,在她旁边躺下。
可能是感到旁边的人回来了,魏池不自觉的抓紧了别人的袖子,又在被窝里扭了扭才再次均匀了鼻息。
戚媛习惯的任她抓着,只是不知道这是她从哪里养成的习惯,自己似乎都被她的坏习惯惯坏了,在南京的日子,没有她抓紧的手,总是觉得睡不好觉。如今能够再回到这里,看到平安的她,是不是经历再多,都值得了?
卯时前,魏池便去衙门了,戚媛便准备着手整理正厅的书房。其实这个书房同样有很多乱放的书籍,梅月不认识字,戚媛便只能自己收拾,让她做个帮手。
书架挺多,在收拾到一个角落时,看到了几个用油纸包起来的小本子,打开一看,是个账本,瞧着字应该是珠儿写的,想来可能是自己进府之前珠儿给家用记的帐。随手翻了翻,正准备放回去,却看到有一本本子有些怪异,戚媛便翻到第一页,准备仔细看看。
掀开封面,戚媛惊呆了,这一页页纸上满满的都是魏池的名字,在这些名字的空隙中,写满了恨字。
惊呆之余,她终于明白了,珠儿为何不愿回京,为何执意要去江南。突然之间,她觉得魏池有一点可怜,可怜在于这么多年,她竟然不知道身边的人如此恨她。而对于珠儿,也许她用了多年都没有办法走出梦魇,便只能选择离开。
想来那天在送别她的时候,她说:老爷待我其实是很好的,这次老爷一定会问我为何不愿回京,就请夫人转告老爷,说珠儿总有些事情忘不了,如此别过,恰是正好。
这话不像是一个丫鬟应该对主人说的话,戚媛并不知道她们之间有怎样的积怨,直到回来问了益清,才知道多年前魏池拒绝了去帮珠儿家人求情的请愿,直至珠儿目睹家人惨遭荼毒。
在那本小册子的最后一页,写着一句话:想来皆为痴与怨,恨字皆源不可得。
戚媛合上了小册子,感到了一点点醋意。可能就如所有大户丫鬟一样,教养良好的她在初到魏府就做好了做妾的准备,但哪知道魏池是个女孩儿呢?又或者,不论魏池的性别,她都无心于这落花的情谊,面对珠儿全家的性命做的是爱惜翎羽的决定,而对自己却大胆妄为至身陷囹圄。珠儿所怨,便是不可得罢。
夫人,你看什么呐?梅月见戚媛站了许久,便凑过来问。
没有,戚媛包起那本小册子,放到废纸篓里:想来她是个有志气的人,既然要放手,那便放手罢。
☆、第一百八十四章
184【正隆二年】
早些日子里,周文元几乎见天都能和余冕打照面,这两天却瞧见他那边似乎空了出来。一打听才知道余冕病了,咳嗽气喘。荀秉超身为吏部尚书,百官之首,多年来算得上是周文元的老对头,如今余冕告假,荀秉超便代表皇帝与周文元议事。京城才遭兵害,百废待兴,许多杂事要进行处理。且一晃又是大考的年份,被战事一耽搁,便显得匆忙,新皇登基还不知要怎样安排殿试,内阁和顾命大臣们要商议的事情还很多。
又过了六年了。荀秉超感慨:今年的大考不知会有哪些人才,阁老可要好好瞧瞧有没有合适的学生。
周文元比荀秉超年长十岁,两位都是郭太傅的学生,荀秉超能做到吏部尚书,心思不可谓不密,周文元知道他这句话是在讽刺自己对老师不义。
讽刺得如此直白坦荡,周文元却脸都不红:可不是?只是近年来老迈了许多,怕是过几年就干不动啦。
哪能?缺了阁老这样的中流砥柱,那怎样行?新晋内阁的王毅就是周文元的学生。
杨帆继听了这话,脸色便有些难看,本想说句话顶回去,叶敬高暗暗拉了拉他的袖子,他才没有发作。
说起来,还得去看看余大人,周文元自说自话:咳嗽可是顽疾,不好治啊。
听了这话,连叶敬高都忍不住要冷笑了。
出了西苑,荀秉超就大考的事情去面见皇上,陈熵面前还堆着许多的奏疏,有些忙不过来,赐了座便问:荀大人,日期定了没有?
荀秉超回话:就是日期的事情不好定,如果按期举行,便有些仓促,如果延后,年底有皇上的新婚大典,臣等拿不定主意。
这不难,大典等到新年过了就是了,此事不宜操之过急,一定要准备其当,朕要参加殿试。
荀秉超提醒陈熵:如果大典要延后,最好先给亲家知会才好。 ↑返回顶部↑
可能是感到旁边的人回来了,魏池不自觉的抓紧了别人的袖子,又在被窝里扭了扭才再次均匀了鼻息。
戚媛习惯的任她抓着,只是不知道这是她从哪里养成的习惯,自己似乎都被她的坏习惯惯坏了,在南京的日子,没有她抓紧的手,总是觉得睡不好觉。如今能够再回到这里,看到平安的她,是不是经历再多,都值得了?
卯时前,魏池便去衙门了,戚媛便准备着手整理正厅的书房。其实这个书房同样有很多乱放的书籍,梅月不认识字,戚媛便只能自己收拾,让她做个帮手。
书架挺多,在收拾到一个角落时,看到了几个用油纸包起来的小本子,打开一看,是个账本,瞧着字应该是珠儿写的,想来可能是自己进府之前珠儿给家用记的帐。随手翻了翻,正准备放回去,却看到有一本本子有些怪异,戚媛便翻到第一页,准备仔细看看。
掀开封面,戚媛惊呆了,这一页页纸上满满的都是魏池的名字,在这些名字的空隙中,写满了恨字。
惊呆之余,她终于明白了,珠儿为何不愿回京,为何执意要去江南。突然之间,她觉得魏池有一点可怜,可怜在于这么多年,她竟然不知道身边的人如此恨她。而对于珠儿,也许她用了多年都没有办法走出梦魇,便只能选择离开。
想来那天在送别她的时候,她说:老爷待我其实是很好的,这次老爷一定会问我为何不愿回京,就请夫人转告老爷,说珠儿总有些事情忘不了,如此别过,恰是正好。
这话不像是一个丫鬟应该对主人说的话,戚媛并不知道她们之间有怎样的积怨,直到回来问了益清,才知道多年前魏池拒绝了去帮珠儿家人求情的请愿,直至珠儿目睹家人惨遭荼毒。
在那本小册子的最后一页,写着一句话:想来皆为痴与怨,恨字皆源不可得。
戚媛合上了小册子,感到了一点点醋意。可能就如所有大户丫鬟一样,教养良好的她在初到魏府就做好了做妾的准备,但哪知道魏池是个女孩儿呢?又或者,不论魏池的性别,她都无心于这落花的情谊,面对珠儿全家的性命做的是爱惜翎羽的决定,而对自己却大胆妄为至身陷囹圄。珠儿所怨,便是不可得罢。
夫人,你看什么呐?梅月见戚媛站了许久,便凑过来问。
没有,戚媛包起那本小册子,放到废纸篓里:想来她是个有志气的人,既然要放手,那便放手罢。
☆、第一百八十四章
184【正隆二年】
早些日子里,周文元几乎见天都能和余冕打照面,这两天却瞧见他那边似乎空了出来。一打听才知道余冕病了,咳嗽气喘。荀秉超身为吏部尚书,百官之首,多年来算得上是周文元的老对头,如今余冕告假,荀秉超便代表皇帝与周文元议事。京城才遭兵害,百废待兴,许多杂事要进行处理。且一晃又是大考的年份,被战事一耽搁,便显得匆忙,新皇登基还不知要怎样安排殿试,内阁和顾命大臣们要商议的事情还很多。
又过了六年了。荀秉超感慨:今年的大考不知会有哪些人才,阁老可要好好瞧瞧有没有合适的学生。
周文元比荀秉超年长十岁,两位都是郭太傅的学生,荀秉超能做到吏部尚书,心思不可谓不密,周文元知道他这句话是在讽刺自己对老师不义。
讽刺得如此直白坦荡,周文元却脸都不红:可不是?只是近年来老迈了许多,怕是过几年就干不动啦。
哪能?缺了阁老这样的中流砥柱,那怎样行?新晋内阁的王毅就是周文元的学生。
杨帆继听了这话,脸色便有些难看,本想说句话顶回去,叶敬高暗暗拉了拉他的袖子,他才没有发作。
说起来,还得去看看余大人,周文元自说自话:咳嗽可是顽疾,不好治啊。
听了这话,连叶敬高都忍不住要冷笑了。
出了西苑,荀秉超就大考的事情去面见皇上,陈熵面前还堆着许多的奏疏,有些忙不过来,赐了座便问:荀大人,日期定了没有?
荀秉超回话:就是日期的事情不好定,如果按期举行,便有些仓促,如果延后,年底有皇上的新婚大典,臣等拿不定主意。
这不难,大典等到新年过了就是了,此事不宜操之过急,一定要准备其当,朕要参加殿试。
荀秉超提醒陈熵:如果大典要延后,最好先给亲家知会才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