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因为亲家不是别人,而是王允义。
  陈熵这才抬起头,想到了这一出,他原本以为大臣们只是怕自己不高兴才不好定日子,想来不是怕他,是怕王允义啊。但这六年一次的大考,他是非常期待的,因为通过这次考试,他能够直面新一代的官员,树立自己的威信,可要怎样说服王家呢?
  送走了荀秉超,陈熵便派人去请魏池。魏池虽然是皇上的老师,但是他本人的正职却在大理寺。之前的战事令京城和外界联系中断,好几个涉及杀头的重案在年后才抵达刑部,刑部忙忙惶惶的给了批示,到现在全都挤压在了大理寺。人命关天的大事,谁敢怠慢?这几天里,大理寺的人都忙着赶工,心情难免有些浮躁。
  魏池到了宫里,心里却想着手上的案子,直到见到了陈熵才强行分心听他说话。
  当然,听到王允义这个名字,魏池便彻底将案子撇到一旁了:皇上,此事不宜轻举妄动。
  但如果大考备考仓促,选入的人都是些拉帮结派之徒,这六年要如何是好?陈熵知道周文元的心思,但他同样不信任荀秉超他们。
  不如将大考延到十月,十一月举行大典,这样两全其美。魏池希望说服陈熵千万别起给王允义商量的念头。
  建康七年的大考,就是牡丹花开的时候,如今牡丹花开了都快谢了,延期三个月真的够?陈熵自幼仅仅和王皇后有所接触,所以并不觉得王允义有多可怕。
  朕再想想。陈熵仍旧觉得时间太短。
  魏池出宫的时候,刚好到饭点,正准备直接回去,这才想起案宗都放在衙门里了,今天得看,便又只好折返大理寺去拿东西。等到家,魏池早饿得有点受不了了,才进门却发现客厅里早有人等着了。
  薛烛!!!
  魏池喜出望外。
  许久不见了,薛烛起来与他见礼,一晃七年没见,薛烛老了许多。
  回想起自己和他站在封义城墙的那些日子,忍不住想起了许多老面孔。
  薛大人调回京城了?魏池知道他一家都在京城,如果真是调回了京城,那就太好了。
  哪里,薛烛不经意间叹了一口气:调回京城哪有那样的容易,不说这些了,倒是你,还真是个打仗的命。过了几年,你,你竟然长高了?薛烛仔细打量魏池,哈哈大笑起来。
  你还真是会说笑,吃饭没有?正好一起吃?
  这个点儿了谁还没吃饭?不就只有你了?
  那就再吃一顿!魏池拉着薛烛往里走。
  薛烛近些年还在兵部混着,官阶当然是按年限涨,本是有希望调入京城的,但他背着王家的名号,这次便被排挤在京外了。他家都在京城,多年来聚少离多,非常辛苦。本来同是封义的功臣,魏池有人提携,薛烛没有,便有了这样大的差异。
  近年来朝内本就拉帮结派,风气不佳,我今年没能调回京城,便决心不走这条路了。薛烛淡淡一笑:人各有命,这次我选调了南京,当个闲差,好好的尽尽孝心。
  别说你想去南京,其实我还是想去南京。魏池想到好多年前自己写好的请调的文书,若不是燕王突然出了变故,自己说不定早在南京养老了。
  薛烛对魏池的事情知道大概,知道他不是在调侃:你可别这样想,我们可相差二十多岁呢,更何况,薛烛压低的嗓音:如今你退不得啊,人在高位,有人忌惮,还好。若真是退了,却没有退路,岂不是没有自处之地。
  魏池其实心乱如麻,把陈熵甩给她的难题说给薛烛听了。
  薛烛摇摇头:我同意你的看法,若冒然给将军写信,必然遭疑。如今大局初定,真不能冒这个险。实在难以办理,宁可亏了大考,让周阁老,荀秉超得利,便得利罢。
  皇上不愿意。魏池很为难。
  皇上不过是个孩子。
  和你想的,大相径庭,我怕不能左右皇上的想法。魏池端起一杯酒:不说这些了,咱们好好喝一杯。
  酒过三巡,魏池话多了起来,说起当年北伐,有太多太多的事情想要聊一聊了。纵使当年吹着寒风,嚼着干粮,心里似乎比现在要畅快多了。薛烛说起了徐樾告老了,魏池笑了起来:当年,徐大人还带着我抓蛾子呢。
  又喝了许久,薛烛感到自己有些醉了:说起不甘心来,其实我有,可人各有命,有时候想起来,仗我打了,不说青史留名,却能算得上是功绩。如今年纪虽不算太大,但若是能安得终老,又是一件好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